第三章:天下烽烟起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几字微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三章:天下烽烟起

这天下之中呀,有一种职业能解决你万千忧虑。

缺美女?三宫六院等着你,不够?天下秀女等着凑。

缺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成。一句话下来就能使出超级大招:收税。不需要费心思,就能坐收天下渔利。

怕人欺负?笑话,大明皇帝麾下雄师百万,揍谁都可以。

这就是皇帝,天底下最至尊,最独一无二的位置。

整个世界仿佛都触手可及,随意掌控。权力的滋味醉人心脾,让人忘却一切忧愁。可真正当人坐上去的时候,朱慈烺猛然发现了另外一处风景。

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危急,这皇位,比他想象得更加复杂。

想享受这无边的荣耀?

想掌控这人上人的权柄?

想征服这片世界?

朱慈烺当然想。可难题,就这么直接端上了朱慈烺的案台上,一点缓冲都无。

大明新历二七六年,亦是清国顺治二年,正月十九。紫禁城的乾清宫里,朱慈烺微微发了一下呆。

此时,这一届的内阁开始依次进入乾清宫,应着朱慈烺的召唤前来。

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黄景昉,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吴甡,文华殿大学士(群辅)范景文、武英殿大学士(群辅)方岳贡四人缓缓入内,空缺数人的内阁显得孤单而萧瑟。

四位内阁大学士进了乾清宫后纷纷都是沉默寡言,彼此对视,眼中都嗅到了不一样的气味。

朱慈烺端坐上首,注视着几人的到来。

“怎么,几位爱卿到现在,还要报喜不报忧不成?”朱慈烺端坐上首。环视两人:“都想我朱慈烺刚刚登基,就做那亡国之君不成?”

“微臣不敢。”

“微臣不敢。”

“微臣不敢。”

……

哗啦啦,四人纷纷拜在地上。

最终。还是黄景昉开口,道:“殿下。此事并非隐瞒。按律,朝堂商讨一月也是正常。更何况朝中一切事务,都需为大典让位。尤其京中文武百官补发俸禄,加封赏赐,都是排前……”

黄景昉说着,语气也渐渐动摇起来,不再坚定。

朱慈烺脸上表情渐渐放缓,看着几人。道:“所以,李自成俨然自成一国,兵发两路,山西、河南两地纷纷凶险。此事,你们也就足足拖到现在?还真有靖康的风范!”

“微臣死罪!”黄景昉跪在地上,一脸平静。

吴甡轻叹一声,道:“微臣亦是有罪。”

黄景昉与吴甡纵然与李自成坐大没有直接责任,但一样有富有中华特色的领导责任。

反倒是范景文与方岳贡眼观鼻鼻观心,都是各自站着,不为所动。范景文是工部尚书。不与此事相关,领导责任也排不到他这个第三号人物上。方岳贡更是奇特,他是左副都御使。开了大明先河的以阁臣之贵还兼了本职御史的身份。身为监察官,方岳贡更是极难有所签连。

见两人服软,朱慈烺没有多说。他没有如几人所畏惧的大喝一声下入大狱,亦是没有如前朝朱由检那般发怒。

朱慈烺只是平静地从案上拿出一封奏报,轻声念了起来道:“倡义提营首总将军为奉命征讨事: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嗟尔明朝,大数已终,严刑重敛,民不堪命。诞我圣主。体仁好生,义旗一举。海宇归心。渡河南而削平豫楚,入关西而席卷三秦。安官抚民。设将防边,大业已定。止有晋燕,久困汤火。不忍坐视,特遣本首于本月二十日,自长安领大兵五十万,分路进征为前锋;我主亲提兵百万于后。所过丝毫无犯。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官兵共抗,兵至城破,玉石不分,悔之何及……”

“都听听,听听。”朱慈烺环视三人,道:“都道是我大明中兴气象已露,直捣黄龙,攻克盛京,武功之盛,直追太祖成祖。可结果呢?唐皇兴国之地,都跑出来一个大顺国了!”

黄景昉、吴甡、范景文以及方岳贡闻言,都是沉默。

这阵子,满城都是恭贺新帝登基的消息,似乎朱慈烺登基之后大明就骤然中兴了。可事实上,朱慈烺接受的却是比崇祯接手时还要糜烂的大明。

这个时候,就连他们也不由心中揣测。与其说朱由检是迫于朱慈烺功高震主而选择退位,还不如说是这一番烂摊子已经超出了崇祯皇帝可以处置的能力范围。如果皇帝与皇太子依旧离心,权力二分,那么这大明也的确是要完了。

新帝顺利登基固然喜事,可朱慈烺一登基却徒然发现,自己原来竟是被蒙在鼓里已然多时。

朱慈烺在朝鲜是高歌猛进,攻入辽东盛京后将在京畿肆虐的建奴大军生生逼退,可猛然回首,却发现大明这个基本盘在崇祯皇帝的治理之下竟是落得半壁江山都不复朱慈烺所有。

李自成这个手下败将自从开封一战被朱慈烺大兵杀败后就消失在了朱慈烺的视线里。

朱慈烺在开封筹建了皇家近卫军团,北上击败比起农民军更加强大的建奴八旗军队。章丘之战,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后来火速南下入京,亦是迅速解决了左良玉这个军阀败类,克复武昌,将耀武扬威的张献忠一路赶到四川去。

那时,李自成就在湖广与河南的交界地带,以襄阳为中心苟延残喘。

朱慈烺南面为尊,以南京为中心组阁,俨然大明******。南北二京的格局在崇祯皇帝让朱慈烺监国时悄然铸就。当然,朱慈烺是个懂事的。为了避免过度刺激崇祯皇帝,亦是为了避免引发内斗,朱慈烺最终决定远征朝鲜优先解决辽东问题,而国内的问题自然也是丢给了崇祯皇帝。

只可惜。朱慈烺在朝鲜与辽东都是打了满分又答对了加分题。可崇祯皇帝却是因为心急证明自己而频繁催促孙传庭,惹得崇祯皇帝麾下唯一大将马失前蹄,陕西秦军在南阳被李自成打败。

孙传庭退守潼关。李自成却积蓄已久,一路狂奔。攻克潼关,席卷陕西。其后北上,陕西全境为之占据。一路驰骋,俨然又有了当年那枭雄之姿。

而这时候,京师上下,满朝文武却都陷入了另外一种狂欢。

朱慈烺攻克盛京,崇祯皇帝宣布退位为太上皇,朱慈烺登基为帝。满朝文武忙着庆贺********。上下都是顾着欺上瞒下,坐待大顺国攻势如火如荼。

就当朱慈烺宣布西元1644的甲申年为大明二七六年时,李自成亦是宣布了难产两个月之久的大顺国年号,永昌元年。

永昌元年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统大顺军主力由西安出发,开始了向北京的进军。行前,李自成命权将军田见秀留守西安,李自成之妻高氏和一部分六政府官员也留在西安。包括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在内的另一批大顺朝廷官员则随军行动,称之为行在。

“贼军以西安为起点,南北两路分兵钳形进攻。首先是南路……”朱慈烺平静地寻人摊开了一张地图。缓缓解说起了局势:“有人说:寇大至,络绎三百里,羽旂铁甲。炯烁夺目。尘坌纷起,昼为暝;马嘶人喊,海沸山摧……”

南路顺军的主将是刘芳亮,他率领的左营开始南线作战。

历史,在这里开始了全新的拐点。原定历史上,此刻的河南已经被顺军全部攻占。但在朱慈烺所在时空,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