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天翻地覆(二)“你躲那么开做什么?……
第46章天翻地覆(二)“你躲那么开做什么?……
勤政殿。
皇帝满脸怒容,一把将手中奏疏扔了出去,狠狠砸在太子身上。
“逆子,你还不跪下!”
太子见他已气至怒火中烧,连忙敛了蟒袍依言跪下。可是,他跪得规矩,嘴上却不是那么回事,头垂得低低的,像是被冤枉了一般,“父皇息怒,儿臣不知发生了何事,为何要……”
“你不知?!”皇帝怒气更甚,两眉倒立,冲他吼道,“今日万佛寺忽然坍塌,死伤了那么多的人,你敢说你不知?朕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就是相信你,你为何一再叫朕失望?”
太子依旧端着平日里的温文之态,即使到了这个地步,他仍然不肯大声争辩。
“儿臣接父皇旨意后,日夜担忧,片刻不敢松懈。万佛寺修建时,儿臣也时常监督在侧,工部的王大人多次同儿臣探讨建造之法,这些,这些他们都有目共睹……”
“王氏,又是王氏!”他的端正恭谨落在皇帝眼中,便成了唯唯诺诺的心虚,“你可还记得自己姓甚名谁,是谁家的儿子?!”
太子张了张口,终于反应过来,自己犯了忌讳。
皇帝不只是忌惮顾氏,而且是恨极了这些世家,这些企图将权力凌驾于皇室之上的世家。早年他处处掣肘已埋下了怨恨,如今人到中年,还要受太后的威胁。
他怎能不恨?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执意选宋令嘉作为太子妃。
太子跪在那里,低眉顺目着道:“是儿臣失言,还请父皇息怒。”
“此事引起民怨,无论父皇如何责罚,儿臣都心甘情愿。”
皇帝听了,冷笑一声,“责罚?那朕问你,这一次,你们究竟贪了多少?!”
“父皇,”太子终于擡起头,“儿臣没有做过的事情,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
他的目光之中闪烁着急切与坚定,仿佛任谁来审,他的清白都是板上钉钉。
勤政殿内,父子二人目光相接,彼此沉默着无声对峙。
他们一站一跪,各有打算。
皇帝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你养那么多的死士,光凭太子那点微薄的俸禄,当真够吗?”
太子跪得笔直的身姿一僵,随后,他的肩头一沉。
皇帝的手按在他的右肩,微微用力,“紫云峰暗杀,是你的手笔吧?”
“别跟朕说是南宛的人,朕还没老糊涂。”
右肩上的力道愈重,太子忍着疼,咬牙道:“儿臣,儿臣……”
“你为何要对澈儿动手?”
冰冷的声音带着质问,从头顶上传来,太子额头上冒出密密的冷汗。
他艰难地道:“儿臣以为,顾氏有不臣之心,不过……借此试探。”
皇帝冷哼一声,毫不掩饰地嘲讽,“顾氏?不过茍延残喘而已,朕愿意高擡贵手放他顾明渊一命,他已感激涕零。”
话虽如此,可压在太子肩上的那只手,却慢慢地松开了。
“你回府,好好反省去吧。”
这便是放过的意思了。
太子立刻叩谢,“多谢父皇,儿臣治罪。”
皇帝一摆手,“跪安吧。”
“是。”
太子离去后,皇帝坐回桌案后,正欲提笔继续批奏章。
可是,坐在这空荡荡的勤政殿内,方才太子离去的背影在他脑中无法消散。
身量颇高,温文儒雅,已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
忽然,有一桩旧事浮上心头。
皇帝忍不住幻想,若是那个孩子还活着,只怕会同太子一样,如圭如璋,温文端肃。
萧灏自被立为储君以来,做事无可挑剔。
可是,却不是他心中最为满意的人选。他心中的太子,是他与淑妃顾明卿的孩子,不是萧澈,而是那个承载了他所有的期望却夭折腹中的孩子。
那个时候,他尚在潜邸,与淑妃恩爱情深。那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若顺利出生长大成人,便会是大晋朝的太子。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五个月大的时候,一碗汤药,结束了他们之间的父子情缘。
他知道是王氏下的手,但那时的他需要王氏的支持,便只能委屈了顾明卿。
而后,他与淑妃渐渐离心,到了无法转圜的地步。
忍了这许多年,如今年过半百,他后悔了。
*
太子被这么训斥了一顿,从殿内走出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恹恹的。蟒袍下摆上,还有跪过后留下的折痕。
刘德海候在殿外偷懒打盹,见他出来,连忙低了头,摆出恭谨姿态。
“恭送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