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国仇家恨私怨 - 回到大明做美梦 - 耶斯特的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6章国仇家恨私怨

最开始陈豫并没有把使团闹事太放在心上,赶紧让他们发泄完了之后进京就可以了。

可是随后城门校尉急报说是市场方向密密麻麻的火铳声响传来,这可让他有点慌。

天知道怎么会有这种祸事落到自己头上,真是见鬼!快赶紧备马,又从总兵府衙门点了十几个亲兵先到码头市场,后面副将再带大部队赶到。

不仅仅如此,听到密集的火铳声响,在南边临清钞关驻守的一个百户也领着兵丁赶到现场,临清县县衙的人也赶到了现场。

几个衙门的人同时到达了这个修罗场,上次临清城一次性死这么多人,还是靖难的时候吧。一群人全部傻眼的看着地上的尸体和被揍成猪头的谭指挥使,完全忽略了站在中间的王宪三人。

陈豫从马上下来之后抓着谭敏的脖子就问起来:“谭大人,谭指挥使,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闹事打砸抢么?几百具尸体打砸抢么!”

谭敏知道此时自己一句话不能说,因为他知道,一旦他说错任何一个字,这位不知道是谁家的公子哥千户,绝对会把他弄出来当替罪羊,谁能相信三个人,三把手铳,杀死了一个使团接近两百人全副铠甲的武士,谁出去谁信?不是你临清卫帮着打黑枪,谁相信?

旁边的王宪开口说话了:“下官锦衣卫造办处千户王宪,拜见平江侯。”

陈豫转过身才看到一个身穿银色锦衣的俊朗少年正在跟他打招呼,微微思索片刻才想起锦衣卫造办处是个什么单位,再回头看看手中掐着的谭敏,谭敏朝着陈豫点点头,于是问道:“你是京城谁家子弟?”

王宪回答道:“小子是会昌伯孙继宗的外孙。”

“说说吧,这里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陈豫心情一下就好了起来。这个锅他自己背有点吃力,但是加上会昌伯孙继宗就没啥问题了。

“还需要等一下其它衙门的人,这件事事关国本,需要都察院行台署、布政分司、按察分司、临清钞关这几个衙门的人都到齐。”王宪就打算拉这些人都下水。

“你,你,你,你们几个赶紧去到这几个衙门侍郎来。”虽然不知道这位贤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要是能给自己分担责任,自己还必须要顺着去做。

都察院行台署的官员是驻临清县的监察御史(正七品),临清钞关是户部十三清吏司临清钞关主事(正六品),按察分司佥事(正五品),布政分司右参议(正四品)的一把手都已经到了,看到这血腥的场景,一群人都有些懵逼,这是发生什么事情了?江南叛乱打过来了么?可看见一脸严肃的平江侯陈豫在现场,当下又安定下来,怕什么能有多大事儿,再大的事情也是他来扛。

“侯爷,这是?”作为在场文官职务最高的的布政司右参议,他可是要问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死这么多人,还是倭国人。

陈豫轻咳一声,“王千户,你跟诸位大人说一下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件事大家集中定个调子,分别上奏。”

王宪上前一步,给各位大人行了个礼。“诸位大人,下官王宪,乃是锦衣卫造办处千户。十月初接线报,有一伙倭国奸细,利用使团身份妄图夺取我朝铸币技术。此事在我出京之前已经在锦衣卫档案处留有行差记录。”

说完,王宪随便让人拖过一具尸体来,随便摸索几下就找到了几枚日本铸造的永乐通宝,又用系统兑换出一枚永乐通宝,交给了临清钞关主事宋大人。

“宋大人是户部主事,每天与钱币打交道,知道倭国经常利用劣质钱币来换取我朝钱币,从而获利,而劣质钱流入我朝之后没用多久就会损坏,让户部回收铜钱蒙受巨大损失。你们也看到了刚才我随便找出来的他们的铜钱,和我朝真正的永乐通宝的差别。”然后就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几位官员从宋大人开始传看。

“此倭国钱里铁含量高于铜,若使用两年后会锈蚀而碎。”周围的几位官员也都附和点头。

“自从八月开始两京一十三省开始替换新版铜钱和银元之后,他们的铜钱和银子就不能直接使用了,而这种铁钱在户部下属的衙门中换成的铜钱又让他们觉得亏,所以就想盗取制作新钱的技术。而临清这家琉璃店,就是我锦衣卫中转新货币的秘密仓库,不知道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得知了消息,于是就打着强抢货物的名义武力夺取,这位鲁小旗用特制的轰天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我们赶来的时候正好遇到他们在劫掠造办处已经铸造好的银元,于是发生了冲突,对方无一生还,这就是整个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王宪说完了,等待回答这些其它部门官员的提问。

谭敏听了这个解释,都直翻白眼,索性继续装做你说的都对,你说啥就是啥。

按察司佥事是主管刑案司法的,他关心的更多的是证据,对方死干净了总不能听王宪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可有物证?要不然上报到三法司和礼部都很难办。”刘佥事问道。

“当然,从我造办处出来的银元装箱后会贴上特殊的封条,直到运抵京都银行后才会进行拆解。想必此一行人的船上或者店铺仓库中仍然有造办处的封条箱子,假如我没记错的话,这次由临清转运入京的银元是十万。”王宪就带着几位大人向店内走去。

这个数字一出来,几位各部的大人都倒吸一口冷气,怪不得锦衣卫会拼命,十万银元呐!他们在临清整天跟钱粮打交道,临清钞关是大明第一钞关,每年可以收税银两,铜钱2.5万贯,大明宝钞1260万贯(等于废纸)这些钱加起来也就是正好是造办处这笔钱的数量。

来到博山琉璃店的仓库中,几个普通的木箱子上用一个特殊的彩色封条封着,户部的宋主事点点头,这封条他见过,之前从户部押运过来的兑换银元那批箱子上有过这么一小截的封条残留,自己觉得花花绿绿的很好看,就收在衙门书案上当做书签。

王宪指着几个带封条的箱子,说道:“这几个箱子就是报备过的箱子,诸位大人可以打开看一下是不是银元。”

没人动手,都在互相看。陈豫心说,我一侯爷上去翻箱倒柜的成何体统,王宪的意思是我是锦衣卫当事人要避嫌,布政使分司宋参议的那样子则是,我是主管部门的领导,你们不会让我动手吧?现在就剩下刘佥事和宋主事以及监察御史,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监察御史王越。

王越是景泰元年顺天府府试第三名,第二年的进士榜第三十三名,刚刚结束四川巡查被临时安排在了临清,如今任职还不到一个月。

这是王宪和王越的第一次见面,但凡王宪前世好好读书,就知道这位王越将来会有多牛叉。

王越见所有的人都看自己,也就直接上手撕开封条,每打开一个箱子,就能听到身后一群人深吸一口气,当四个箱子都打开的时候,王越也睁开眼,白花花的银元让他的心也砰砰砰的直跳,谁看谁都晕。

王宪装模作样的数了一下,说道:“这里应该是八万银元,还差一箱,很可能在船上。”其实那箱在自己空间里,一会儿带这些人上船的时候随便扔哪个角落里就行。

于是一群人又登上其中一条最大的船,没走几步就发现了角落里王宪丢的箱子。封条一样,打开银光闪闪的银元也一样。

虽然有点生硬的证据,但是大家都不傻,如今死的是真使团,辖区内所有的人都最少有一个监察不力,护卫不周,保卫不当的罪名。

人家这次过来的锦衣卫可就只有四个人,就算是现场目睹了整个过程的,再说去四个人与300人对战,那300团灭,锦衣卫这边死一个,真武大帝附体么?谁能信,可事实就摆在眼前。

“查抄保存使团船上的其它货物,我锦衣卫就不参与了,能保住这十万银元就是造办处防止山东境内有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款。如今倭国使团利用其身份袭击锦衣卫中转库并劫掠银元被反杀的事实已经确定了,此事可大可小,希望各位大人能够把所见如实汇报给陛下。”王宪躬身对几位官员一拜。

几人心里都在想,什么叫可大可小,大明朝建国以来这是第一次在境内杀邻国使团吧?还是全灭的那种,这事儿都捅破天了,可是在场的所有人都有连带责任,只能保持一致的口径等待陛下圣裁。

这几人在商量的同时,外面卫所和县衙的仵作和衙役正在对死去的人进行抽检尸体。确认都是被一种小颗粒的火器穿甲而死,有些因为没死透还被从面部补枪,其中两位穿着和身份明显尊贵的也不例外。

而卫所的士兵则是在摸尸体,捡装备。铠甲、武器、随身钱财足足装了五大车,带回总兵府衙门,这些都是要留存当做证据的,普通人加藏一副铠甲就够灭门的,如今这是收缴了一百多套全甲,若是换做大明都够造反了。谭敏看到这么多铠甲,一定要在奏折上说明,私自携带甲胄准备入京,剩下的就让京里的那帮人脑补去吧。

王宪可没让这几个衙门的大人们空手走,每人塞给他们两瓶酒,一瓶味美思一瓶衡水老白干。

“王千户,先到总兵衙门聊聊?”陈豫对王宪发出了邀请,其实还是想问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别看王宪说的天花乱坠,证据摆的明明白白,这都是官面上的话,内情肯定不是如此。

很多案子都是如此处理的,你明明知道是不合理,可是就是有离谱的理由来解释离谱的事情,美其名曰为了保证朝堂安定,百姓安居,诸公官帽。

王宪也带着张伯敬驾驶马车跟在去总兵衙门路上。车上的何观可是全程目睹,更是被王宪的手段给吓到了,一言不合就杀人,不不不没说话就直接动手,毫无征兆。

“呃,王千户?这些倭国人与你有仇?在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何观虽然官职低微,但是他还是想帮点忙,毕竟这混吃混喝的都半个月了。

“这么明显么?”如果真换别的国家的使团闹事,王宪根本就不会管,可唯独倭国人除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观无语到极致了,您都把人家给灭团了,要说是没国恨家仇私怨谁信啊,就是在通州那个李公公都骑你头上拉屎,也没见你亮明身份甩他几巴掌,你是会昌伯家的子弟,收拾一个外派的太监不手拿把掐?

一路上暂时陷入一阵沉寂,王宪自己也没把握百分百脱困,大不了再换个马甲?好在自己在京的时候没怎么露面,换马甲应该没多大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