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改造农业工具下
绍兴六年,春去夏至,宁都村的田野上,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仿佛是大自然最绚烂的织锦,预示着丰收的喜悦。水车依旧不知疲倦地转动,而那台新生的打谷机,则成了村民们议论纷纷的新宠。然而,在这份喜悦之中,泠轩与陆子逸并未停下脚步,他们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的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宁都村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村中的老槐树下,泠轩与陆子逸正围坐在石桌旁,手中把玩着几块木块,似乎在构思着什么。卢林见状,笑眯眯地走过来,手里还提着一壶刚泡好的龙井茶。
“二位公子,又在琢磨什么新奇之物了?”卢林将茶放在桌上,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泠轩抬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卢正大人,我们正考虑如何进一步减轻村民们的劳作负担。稻谷收割之后,去壳研磨亦是重活,不知您是否听说过‘碓’这种工具?”
卢林闻言,眉头微蹙,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老朽虽闻其名,却未曾亲眼见过。莫非这碓又能带来什么变革?”
陆子逸接过话茬,笑道:“正是。碓,乃是在杵臼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神器,不仅能去壳,还能研磨谷物,且改用脚踏驱动,省力又高效。若我们能将其引入宁都村,必将再次提升村民们的生产效率。”
卢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如此说来,这碓当真是不可多得的好物。只是,这碓的制造,恐怕又需一番功夫吧?”
泠轩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张草图,摊开在桌上:“卢正大人请看,这是我与陆兄连夜绘制的碓之草图。我们打算结合木匠樊云、铁匠泠寿的技艺,再请村中的石匠泠福相助,共同打造这台碓。”
卢林仔细端详草图,只见其上绘制的碓结构精巧,既保留了传统碓的实用性,又融入了新的设计理念,不禁赞叹道:“二位公子真乃奇才!这草图详尽至极,想必制成之日不远矣。”
于是,卢林再次行动起来,亲自前往邀请石匠泠福加入这一创举。泠福听闻要打造如此神奇之物,亦是兴奋不已,当即应允。三位工匠在卢林的带领下,齐聚村中小院,共同商讨碓的制造事宜。
“樊师傅,这碓的主体需用坚固的木材制成,以承受反复踩踏的力量。”泠轩指着草图上的关键部位,对樊云说道。
樊云点头应允,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放心,我自有分寸,定能打造出结实耐用的碓身。”
“泠寿师傅,碓的踏板与传动装置则需铁件支撑,还需您费心打造。”陆子逸转向泠寿,语气诚恳。
泠寿微微一笑,拍着胸脯保证:“陆公子放心,铁匠的活计,我泠寿从未失手过。”
而泠福则负责打磨碓石,确保每一块石头都平整光滑,能够高效地完成去壳研磨的任务。四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小院再次沉浸在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之中。
与此同时,泠轩与陆子逸并未忘记另一项重要的发明——水磨。他们深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对粮食加工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而水磨的引入,将极大地提升加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村正大人,我们还想在村边建造一座水磨,利用水车的动力,将稻谷等谷物进行精细加工。”泠轩在一次与卢林的交谈中提出了这个设想。
卢林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浓浓的喜悦:“二位公子真是思虑周全,水磨若能建成,我宁都村的农业生产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于是,在卢林的协助下,泠轩与陆子逸又开始了水磨的设计工作。他们结合水车的构造原理,设计出了一套巧妙的水力传动系统,能够将水车的动力转化为水磨的旋转动力。同时,他们还邀请了更多的工匠加入这一项目,共同克服技术难题,确保水磨的顺利建造。
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碓与水磨终于在同一天内完成了测试。村民们闻讯而来,将小院围得水泄不通,纷纷想要亲眼见证这两次科技变革的奇迹。
首先进行的是碓的测试。只见一位村民将一袋稻谷倒入碓中,随后踏上踏板,随着他的踩踏,碓石上下起落,稻谷迅速被去壳研磨成雪白的米粒,落入下方的容器中。整个过程快速而高效,引得围观的村民们连连称奇。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去壳研磨发愁了!”一位村民激动地说道。
紧接着,是水磨的测试。泠轩与陆子逸启动了水车,随着水流的冲击,水车缓缓转动,带动着水磨的齿轮开始旋转。他们将一袋稻谷倒入水磨的进料口,只见稻谷在磨盘间被细细研磨成细腻的米粉,从出料口缓缓流出。那米粉洁白如雪,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引得众人纷纷赞叹不已。
“这水磨真是太神奇了!以后我们不仅能吃到大米,还能吃到更多美味的米粉制品了!”卢林激动地说道。
泠轩与陆子逸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满足与自豪。他们知道,这两项发明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他们与宁都村村民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