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风波亭
岳飞一行人策马扬鞭,穿过晨曦微露的江州城,踏上返回临安的不归路。沿途,百姓们或跪拜相送,或默默祈祷,那份真挚的情感如同江州城外的江水,绵延不绝。岳飞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家人的不舍,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未知挑战的决绝。
“父亲,此行凶多吉少,孩儿愿随您一同前往,共赴国难!”岳云紧握长枪,眼中闪烁着坚定与勇气,他深知此行危机四伏,却毫不退缩。
岳飞望着长子,心中满是欣慰与骄傲,他轻轻拍了拍岳云的肩膀,沉声道:“云儿,你乃家中顶梁柱,需守护好这方天地。我此去临安,是为国家,为百姓,亦是为我岳家清白。你且留在江州,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以待时机。”
岳云闻言,虽心有不甘,却也知父亲所言极是,只得含泪点头应允。岳飞转身,望向远方,心中默念:“此行虽险,但我岳飞,生为宋臣,死为宋鬼,誓要清除奸佞,还我大宋朗朗乾坤!”
数日之后,岳飞一行终于抵达临安。城内繁华依旧,却难掩暗流涌动。岳飞刚踏入城门,便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那是来自秦桧及其党羽的敌意与监视。
“哼,岳飞,你终是回来了。”一个阴冷的声音在岳飞耳边响起,他转头一看,只见秦桧的心腹爪牙正站在不远处,嘴角挂着得意的冷笑。
岳飞冷哼一声,未予理会,径直向皇宫走去。他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而他,已做好了准备。
皇帝寝宫内,烛光摇曳,映照着皇帝苍白而憔悴的面容。岳飞跪拜在地,心中却是一片清明。他知道,这所谓的“病重”不过是秦桧为了诱他回临安而设下的圈套。
“岳飞,你可知朕召你回京所为何事?”皇帝的声音虚弱而威严,带着几分试探。
岳飞抬头,目光如炬,朗声道:“臣虽愚钝,但亦知陛下召臣回京,必是为了国家大事。臣愿肝脑涂地,以报皇恩。”
皇帝闻言,微微点头,随即话锋一转:“然则,近来朝中有传言,说你岳飞心怀异志,意图谋反,你可有话说?”
岳飞闻言,心中一震,却面不改色,沉声道:“臣岳飞,一片忠心可昭日月,岂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此等谣言,定是奸佞小人所为,望陛下明察秋毫,还臣清白。”
皇帝沉默片刻,似乎在衡量着什么,最终缓缓开口道:“岳飞,朕信你。但秦相国言之凿凿,朕亦不能不顾及朝野上下之议论。这样吧,你且先在风波亭暂避风头,待朕查明真相,再行定夺。”
岳飞闻言,心中已是一片了然。他知道,这所谓的“暂避风头”,实则是秦桧要将他囚禁于风波亭,以绝后患。但他更明白,此时若稍有反抗,只会落入秦桧的圈套,更加难以脱身。
“臣遵旨。”岳飞躬身领命,心中却已是一片死寂。他知道,这一去,或许便是永别。但他更知道,自己不能死在这里,不能让自己的忠诚与信念成为泡影。
风波亭内,四面高墙,冷风嗖嗖。岳飞被押解至此,心中却无丝毫惧意。他闭目养神,心中默诵着《满江红》,那份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烧,照亮了他心中的黑暗。
“父亲!”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打破了风波亭的寂静。岳飞猛然睁开眼,只见岳云不知何时已闯入亭中,眼中满是焦急与愤怒。
“云儿,你怎可如此鲁莽!”岳飞连忙喝止,生怕岳云冲动之下坏了大事。
岳云却是不顾一切,冲上前来,紧握岳飞的手,哽咽道:“父亲,孩儿已查明真相,那皇帝所谓的病重,乃是秦桧一手策划的阴谋。他们要借此机会除掉您,以绝后患。”
岳飞闻言,心中虽有震惊,但面上却是一片平静。他拍了拍岳云的手,沉声道:“云儿,你且冷静。为父已料到今日之局,但你切记,不可轻举妄动。你需留在江州,继续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以待时机。”
岳飞与岳云在风波亭内的对话,如同暗夜中的星火,虽微弱却坚韧不拔。岳云眼中的泪水与怒火交织,他深知父亲的处境凶险,却也明白自己不能在此刻失去理智。
“父亲,孩儿怎能眼睁睁看着您落入奸人之手而无动于衷?孩儿愿以死相拼,也要护您周全!”岳云的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岳飞轻叹一声,眼神中满是慈爱与无奈。“云儿,你长大了,也懂得了责任与担当。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勇士,不在于一时之勇,而在于长久之计。我岳飞一生征战沙场,为的就是保家卫国,守护这大宋的江山社稷。如今,我虽身陷囹圄,但我的信念与忠诚永不磨灭。你若真想救我,便需隐忍,静待时机,从长计议。”
岳云闻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渐渐冷静下来。他深知父亲所言非虚,自己若冲动行事,只会让局势更加恶化。于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承诺道:“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所望,定会暗中联络各方势力,为父亲洗清冤屈。”
言罢,岳云转身欲走,却忽地停下脚步,从怀中掏出一枚精致的玉佩,递给岳飞。“父亲,这是母亲临终前交给我的玉佩,她说关键时刻能保人平安。您且带着它,或许能有些用处。”
岳飞接过玉佩,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抚摸着玉佩上的纹路,仿佛能感受到妻子的温柔与关怀。他轻轻点头,将玉佩贴身收藏,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风波亭外,夜色已深,寒风凛冽。岳云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而岳飞则独自留在亭内,面对着即将到来的未知命运。他闭目沉思,心中默念着《满江红》的词句,那份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如同烈火般熊熊燃烧,照亮了他心中的黑暗。
与此同时,在远离临安的分宁之地,一座清幽的院落中,泠轩正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他的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作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他深知岳飞此行的结局,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叹息。
“岳飞啊岳飞,你一世英名,最终却要葬送于这风波亭中。历史的车轮看来又回到了原点,但我岂能坐视不管?”泠轩喃喃自语道。
一旁的吕凤见状,轻声问道:“泠轩,你在想什么?是不是又在为岳将军的事情担忧?”
泠轩转过身来,看着吕凤那双清澈的眼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握住吕凤的手,沉声道:“凤儿,岳飞是我的好友,更是我敬佩的英雄。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遭受不白之冤。我要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努力。”
吕凤闻言,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泠轩,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我们一起去临安吧,或许我们能帮上什么忙。”
泠轩闻言,心中一动。他深知吕凤的勇敢与智慧,有她相伴,自己的计划或许能多几分胜算。于是,他点了点头,决定即刻启程前往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