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秦桧的诡辩 - 穿越大宋,我为岳飞保命 - 任之轩辕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2章秦桧的诡辩

临安城内,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中,一场关乎大宋命运的辩论正在激烈上演。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目光在秦桧与一众忠臣之间来回游移,试图从这场舌战中找到真相的蛛丝马迹。

秦桧身着紫袍,面带微笑,言辞间却暗藏锋芒。他缓缓起身,声音不高却极具穿透力:“陛下,微臣深知朝中有人对臣多有误解,然臣之心,可昭日月。今日,臣愿以事实为据,澄清一切不实之词。”

言罢,秦桧转身,目光扫过那些义愤填膺的忠臣,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诸位大人所言,无非是指责臣勾结异族、陷害忠良。然而,试问,证据何在?空口无凭,何以服众?”

一位年长的老臣挺身而出,手持奏折,声音颤抖却坚定:“秦相国,你休要狡辩!泠轩等人所收集的证据,足以证明你之罪行!你勾结北方异族,意图颠覆我大宋江山,此等行径,天理难容!”

秦桧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接过侍从递来的茶杯,轻抿一口,仿佛对老臣的指责毫不在意。“哦?泠轩?那个区区小吏,也配与我大宋相国相提并论?他所收集的所谓‘证据’,不过是些捕风捉影、无中生有之辞罢了。”

说到这里,秦桧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皇帝,语气中多了几分诚恳:“陛下,臣知岳飞将军忠勇无双,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然则,军令如山,岳飞将军四次抗旨不遵,置陛下威严于何地?臣非但不曾陷害于他,反倒是担心他因一时意气,坏了大局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一些原本对秦桧抱有疑虑的官员也开始动摇,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他是赵子昂的族弟,赵子瑜,平日里以正直敢言著称。“秦相国此言差矣!岳飞将军之所以抗旨不遵,乃是因为前线战事紧急,他深知一旦撤退,我大宋百姓将再遭战火涂炭。此等忠心耿耿,怎可轻言抗旨?”

秦桧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缓缓转身,目光如刀般锐利地射向赵子瑜。“赵大人言之凿凿,可曾想过,若岳飞将军一意孤行,导致战事失利,我大宋又将如何自处?陛下,臣请陛下三思,切莫让忠臣之勇,成为祸国之源啊。”

皇帝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深知秦桧在朝中的势力庞大,又担心岳飞在外孤军奋战,一时之间竟难以决断。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李纲站了出来。他手持一卷书简,神色凝重。“陛下,臣有要事禀报。近日,臣在整理古籍时,偶得一封密信,信中提及秦相国与北方异族暗中勾结之事,虽无直接证据,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却足以引起我等深思。”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哗然。秦桧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怒视着李纲,仿佛要将其生吞活剥一般。“李相,你此言何意?莫非你也要诬陷本相不成?”

李纲毫不畏惧,直视秦桧,声音坚定:“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半句虚言,愿受天打雷劈之刑。陛下,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勿让奸臣当道,坏了我大宋江山!”

皇帝闻言,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李纲为人正派,不会无的放矢。然而,秦桧在朝中的势力根深蒂固,若贸然行动,只怕会引来更大的风波。

正当皇帝犹豫不决之时,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打破了朝堂上的沉寂。“陛下,臣妾有话要说。”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华服的宫妃缓缓步入大殿,正是皇帝最宠爱的李贵妃。她面带忧色,缓缓走到皇帝身边,轻声说道:“陛下,臣妾虽不涉朝政,但近日来宫中多有传言,说秦相国与北方异族有所勾结。臣妾虽不知真假,但念及陛下与我大宋江山,臣妾斗胆进言,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皇帝闻言,心中一阵感动。他看向李贵妃,眼中满是柔情与感激。“爱妃言之有理,朕自会明察。”

说罢,皇帝目光再次转向秦桧,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威严:“秦爱卿,朕知你劳苦功高,但今日之事,你必须给朕一个交代。否则,朕也难以服众。”

秦桧闻言,心中虽惊,但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深知,此时已到了关键时刻,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化险为夷。于是,他再次跪倒在地,言辞恳切:“陛下,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臣与北方异族绝无勾结。至于那些谣言,定是有人居心叵测,意图陷害臣于不义之地。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还臣一个清白。”

皇帝闻言,沉默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好,秦爱卿,朕就信你这一次。但朕也要提醒你,若日后查实你确有不轨之举,朕定不轻饶!”

秦桧闻言,心中虽喜,但面上却丝毫不敢表露。他连忙叩首谢恩,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又逃过一劫。

然而,朝堂之上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那些忠臣们虽然暂时无法扳倒秦桧,但他们心中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他们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他们必须继续搜集证据,揭露秦桧的罪行,为大宋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与此同时,远在分宁的泠轩与吕凤也得知了临安城内的变故。他们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此时并非硬碰硬的时候。于是,他们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继续加强分宁的防务,同时密切关注临安的动向。

夜幕降临,分宁城内灯火通明。泠轩与吕凤并肩站在城头之上,望着远方那片未知的天地,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期待。他们知道,这场斗争不仅仅是为了他们个人的荣辱得失,更是为了整个大宋的命运与未来。

“凤儿,你看这夜空中的星辰,它们虽然渺小,却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光发热。”泠轩轻声说道。

吕凤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温柔的光芒。“是的,泠轩。我们就像这些星辰一样,虽然无法改变整个天空的颜色,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总有一天会照亮整个世界的。”

言罢,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所有的忧愁与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他们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只要他们携手并肩、共赴国难,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而临安城内,一场更为激烈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那些忠臣们并未放弃揭露秦桧罪行的努力,他们正在暗中搜集更多的证据,准备在合适的时机给秦桧以致命一击。而秦桧也并未放松警惕,他深知自己的罪行已经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与愤怒,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地应对每一个挑战与危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