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贼影渐显 - 穿越大宋,我为岳飞保命 - 任之轩辕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0章贼影渐显

绍兴十年,秋风虽烈,却也吹不散分宁城上空弥漫的紧张气息。泠轩与吕凤并肩立于城头,望着远方渐渐散去的烟尘,心中五味杂陈。正当二人沉浸在短暂的宁静之中时,县令赵子昂匆匆而至,神色中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喜悦。

“泠大人,战果已清点完毕,敌人悉数被擒,无一人逃脱。”赵子昂拱手禀报,言语间难掩激动。

泠轩微微点头,目光深邃:“赵大人,此事还需细查,务必问出幕后主使。”

“是,下官即刻着手审讯。”赵子昂领命而去,留下泠轩与吕凤继续商讨后续事宜。

“凤儿,你如何看待此事?”泠轩轻声问道,目光温柔地落在吕凤身上。

吕凤轻抚发丝,沉吟片刻道:“此事定非偶然,那黑袍人武功高强,且行事周密,背后必有更大的势力支撑。只是,他们为何要针对分宁,又为何对火炮火枪如此执着?”

泠轩眉头紧锁,心中亦是疑惑重重。他深知,火炮火枪乃大宋新制之利器,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需得加强防范,同时,也要查明真相,以绝后患。”泠轩沉声道,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正当二人商议之际,陆子逸匆匆赶来,神色焦急:“泠大人,那些被擒的敌人中,有一人自称是秦桧手下官员的亲信,愿意招供以换取活命。”

泠轩闻言,眼中精光一闪,随即吩咐道:“带他上来。”

不多时,一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男子被押解至前。他一见泠轩,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求饶。

“大人饶命,小人只是奉命行事,一切都是那狗官指使的。”男子声泪俱下,一副悔不当初的模样。

泠轩冷眼旁观,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缓缓开口:“你若想活命,便需将所知之事一五一十道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男子连连点头,开始详细讲述。原来,这背后之人确系秦桧手下的一名官员,他觊觎火炮火枪的威力,意图将其据为己有,以增强自身势力。于是,他暗中派遣高手潜入分宁,企图夺取火炮火枪。

“那官员是何人?现居何职?”泠轩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男子颤抖着声音答道:“小人只知道他姓李,是秦相爷的心腹,具体官职小人实在不知。”

泠轩闻言,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将此人绳之以法,以儆效尤。他看向陆子逸,吩咐道:“你即刻派人前往临安,暗中调查此人的身份及行踪,务必小心行事,切勿打草惊蛇。”

陆子逸领命而去,泠轩则与吕凤继续商讨后续计划。他们深知,此事关乎大宋安危,必须谨慎对待。

接下来的日子里,分宁城内外一片忙碌。工匠们加班加点修复作坊与城防设施;书院学子们则继续搜集情报、安抚百姓;而泠轩与吕凤则亲自监督火炮火枪的转移与保护工作。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城内的巡逻与守卫力量,以防敌人再次来袭。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数日已过。陆子逸终于带着消息归来,他面色凝重地来到县衙:“大人,那姓李的官员已查实,乃秦桧府中的一名参议,平日里行事极为低调,但手中却掌握着不小的权力。”

泠轩闻言,眼中闪过一抹寒光:“此人若不除,必成大患。我们需得想个万全之策,将其一网打尽。”

吕凤眉头微蹙,提议道:“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设下埋伏引他上钩。”

泠轩闻言,眼前一亮,与吕凤商议起具体计划来。他们决定利用火炮火枪作为诱饵,引诱那李参议前来抢夺,然后布下天罗地网将其一网打尽。

计划既定,泠轩立刻着手安排。他秘密调集了部分兵力与高手,在火炮火枪藏匿之处设下重重埋伏。同时,他也派人放出消息,声称火炮火枪已转移至另一处更为隐秘的地方,引诱那李参议上钩。

果然不出所料,那李参议闻讯后大喜过望,立刻派遣高手前来抢夺。然而,他们刚一踏入埋伏圈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一番激战之后,敌人被悉数歼灭而那李参议也在混战中被生擒活捉。

泠轩亲自审讯了那李参议,从他口中得知了更多关于秦桧的阴谋与计划。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必须立即上报朝廷。于是,他连夜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鞭送往临安。

然而,就在泠轩以为一切尘埃落定之时却突然接到了一封密信。信中之人自称是朝中忠臣,提醒他秦桧势力庞大,单凭一封奏折难以撼动其根基。他需得小心行事,以免遭人暗算。

泠轩看完密信后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己已卷入了一场政治斗争之中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退缩因为这是为了大宋的安危与百姓的福祉。

于是,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与决心。他决定继续追查秦桧的罪行揭露其阴谋与计划为大宋的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此刻的分宁城内外则是一片欢腾与庆祝之声。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他们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泠轩等人的努力与付出。

泠轩与吕凤立于县衙之内,烛光摇曳,映照出二人坚毅的脸庞。他们正细细研读着从李参议口中撬出的情报,每一字一句都似重锤,敲打着大宋的安宁之梦。

“凤儿,你看这情报,秦桧之手,已深入骨髓,我等不可不防。”泠轩眉头紧锁,语气中透露出几分忧虑。

吕凤轻叹一口气,目光如炬:“确是如此,但你既为朝廷命官,自当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即便前路荆棘密布,亦要勇往直前。”

次日清晨,分宁城迎来了一场罕见的细雨,为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泠轩与吕凤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前往书院与欧阳山长等人商议对策。书院内,杨万里、李清照等文人墨客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围坐一堂,气氛凝重而热烈。

“诸位,秦桧贼影已现,我等当如何应对?”泠轩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

欧阳山长抚须沉思片刻,道:“依我之见,秦桧虽势大,但人心向背,我等可联合朝中忠良之士,共同发声,揭露其罪行。”

“此计虽好,但秦桧耳目众多,稍有不慎便会打草惊蛇。”吕凤提出异议,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那依吕姑娘之见呢?”杨万里好奇地问道。

吕凤微微一笑,道:“我们不妨双管齐下,一方面暗中搜集秦桧罪证,另一方面则利用民间力量,制造舆论,让秦桧成为众矢之的。”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赞同。于是,一场针对秦桧的暗战悄然拉开序幕。泠轩与吕凤亲自奔走于各方之间,联合朝中忠臣,同时利用书院的力量,在民间广泛传播秦桧的恶行,一时间,分宁乃至整个江南地区都笼罩在一片对秦桧的声讨之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