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156.改制与形式化
第157章156.改制与形式化
在袁佩华的心里,还是有一个救活江山机器厂的方案的。虽然江山机器厂响应上级指示,进行了公司化改制,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还建立了资产负债第三方评估制度,可谓五脏俱全了。
但接触了万程工贸以后,袁佩华才意识到,江山机器厂的这种改制,完全就是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或者干脆就应该叫换汤不换药的改革。
办公大楼里,还是那些人,干的还是那些事。而各分厂,还是干着各分厂原有的事情。
万程工贸就完全不一样了,它好多国家公司法要求设立的机构,其实就是一个空壳,而实际运行的机构,却是多能而高效的。
企业对万程工贸来说,就是众多职能部门当中的一个而已。它更大的投入,却是在销售、广告、公关、策划这些职能部门上。
就拿数控机加分厂来举例。江山机器厂对这个生产单位没有管理权,但拥有一半的股份,自然也就会经常派人过来,关心一下它的生产情况。
数控机加分厂的产品,并不来自于生产部门自己的努力,而是由万程工贸其他的职能部门,通过专业运作来实现产品饱满。
可是,想做到万程工贸那样公司化,谈何容易?搞惯了企业生产的人,对刘万程的那套运营理论,根本就一窍不通!
刘万程这些东西太超前了,谁知道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还是自己想出来的?
无错"版$本在{610.910!书10吧读!@6109书$一吧/首一%发%一本>小说<。六!九}书吧.读
工厂小到一支中性笔芯,都是从仓储部门领用的,根本不用见到现钱。而且,每个月,就是这个小小的中性笔芯,仓储部门都会有数量计划,精确到一支笔芯可以写多少个字!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袁佩华通过万程工贸运作数控机加分厂和铸造分厂,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深深为万程工贸的运营模式所震撼的同时,也终于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改制和真正的公司化运营。
而直接任命刘万程为江山机器厂的总经理,刘万程不一定肯干不说,王局长也没有这个能量,那毕竟要经过各部门审查和考核的。
然后,才组织策划团队,开始了真正的运作。
所有的书面说明,最终都要汇集到财务总监那里。不能过关的,将会受到处罚,甚至相关部门经理要被降级。
同样,因为质量不好,中性笔芯不能用而频繁更换,仓储部门内的相关采购部门要承担责任,做出书面说明。
笔芯用完了,以旧换新,到属于仓储部门的仓库去领。每月超出计划数量,生产部门要向仓储部门书面说明原因,由仓储部门上报财务总监。
不要说这套运营理论没人懂得,就是这个投入也花不起。要知道,万程工贸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不在设备,而是在不断引进人才,完善公司体制上。
江山机器厂虽然叫公司了,各分厂依旧是各行其事,办公大楼里所有的部门,没有一个是公司化运营需要的部门。与万程工贸比起来,简直就是瞎胡闹。
再说铸造分厂的接手,刘万程绝对也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人家也是经过各部门充分运作,得出了科学结论,才进行实际操作的。
弄走一个刘彩城他都办不到,不要说把刘万程弄去当总经理了。不要说刘万程现在已经是私企老板,不属于江山机器厂的干部了,就是他现在是厂里的干部,也办不到。
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和刘彩城妥协,离开这个实权的位置,就再也没有谁,可以救江山机器厂一命了。
这倒不是说刘万程抠门,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所有的物资、产品的进出,都是在按照这个模式,这个机制在自动运行,根本不考虑东西的大小与是否值钱。
他曾经在私下里和王局长探讨过自己这个想法,王局长也觉得可行。铸造分厂和二分厂在刘万程手里,不是活了吗?江山机器厂到了刘万程手里,未必就不能改变局面。
他一直等不到王局长的信,心里沉不住气,又不好直接去问王局长,只好跑到刘万程这里来,探听一下消息。
如果他是学来的,他又是从哪里学的?这些体制和运营模式,到现在为止,市面上没有一本书或者一个渠道,介绍这东西。
而这个模式,也不是刘万程定下的,而是财务总监张静从大城市里带回来的,这是她的工作套路,这也是刘万程为什么如此重视张静的原因。接着,人家聘请了大批专家来调研生产线,得出是否可以恢复生产线产能,甚至连恢复费用都算的清清楚楚,精确到一根风管的价格。
这,才是真正的公司化运营。
一个中性笔芯都可以做到这样,其他就不用说了。
而一旦江山机器厂让他托管,资产股权划分就必须明确。他没有更多的分红是无法维持公司化运作的。这还是等于把公家的东西拿到自己家里来了。
由此他得出结论,要救活江山机器厂,就必须实现真正像万程工贸那样的运营机制。
不懂就学,就去挖懂的人过来,这也是万程工贸人力资源部的真正职能之一。江山机器厂的劳动人事处,除了在厂内安排工种,处理工人保险之外,就什么都不会做了。
同时,产品入库之后,也不再属于分厂的管辖范围,分厂只根据公司指示,专心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了。这恰恰是计划经济时代,生产企业的生产模式。
这样干,起码可以不让江山机器厂走向没落,最终倒掉。至于这个协议如何和万程工贸签,资产如何划分,那就是王局长和刘万程考虑的问题了。这方面,牵扯到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他就不明白了。但,这却是唯一可以救活江山机器厂的办法。
这就像当年张年发用刘万程管理二分厂一样,他只挂个总经理的名,实际操作,让刘万程去说了算。
首先,调研部要展开详尽的市场调研,确定铸造分厂的产出有多大的市场。结果就是,情报部门首先得出结论,树脂砂造型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也是绝对的抢手产品,需求量巨大。
而万程工贸的人力资源部,则分成了猎人、考核、招聘、内务等许多分支科室,并且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
这说明,计划时代对企业的定位是专业和科学的。而现在的办法,却是不对的和盲目的。
与人家比起来,江山机器厂根本就是另一回事。
江山机器厂,就是一个企业,一个工厂,无论你怎么改,它都不是公司,都无法具备公司的职能。甚至,还不如不改制。
所以,袁佩华就有一个设想,如果他成为公司老总,他就要把整个江山机器厂,委托给万程工贸去运营,而他就像高强、张年发和王浩一样,只一心整顿厂内的生产管理。
当时,王局长答应考虑袁佩华的这个建议,可后来就一直没有信。袁佩华就是在等王局长这个信,才豁出去死皮赖脸守着副总这个职位不放。
要说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可大城市里,许多私人公司和外企公司,用的机制和他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他这一套先进。他又没出过国,更没在外国人的公司里干过,他能想到和人家一样的管理体制,那不是神人了?他当然要依靠不断招揽具有先进知识的人才来实现这些。
袁佩华由此就得出有一个结论,靠江山机器厂自己的力量,实现真正的公司改制,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万程还真不知道袁佩华有这种想法。因为张年发曾经和他说过,袁佩华的意思,是不许刘万程将国有资产变成私有财产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万程工贸的运营体制,使得生产单位根本就无法产生腐败。
可是,人的思想,都是在现实不断打击下,不断改变着的,这似乎与年龄无关。
就像高强,那么正统的一个人物,最后还是认定了刘万程的办法,才是让多数工人吃上饭的办法,彻底摈弃了国企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