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文言文译作集》(9)
第二百一十八章《文言文译作集》(9)外缘之影响[英]加伐威尔
外缘之影响于人生,其效至巨,可于林中人征之。林中人者,幼少亡失,潜居山林,与禽兽处,人而兽者也。欧洲自十六世纪后半至十八世纪末凡十见,其二为女,法人尹达百计教育之,终不可得,但能少驯扰之,略解人意,有似猕猴,然终不能言。近来欧洲已不复有,唯在印度西北各省时有狼人,即同此类。狼攫小儿去,多被啖食,但亦有抚育为己子者。猎人入山,辄于狼穴中并得之。狼儿见人殊死斗,终被捕获,则致诸教会留养之。事已数见,第一无能言者,亦不知人事,不解工作,其知识殆未及庸人之半程。巴尔教授著《印度山林生活》中曾记其事。一千八百七十二年,巴尔方为印度地质调查委员,闻有狼人捕致散加地孤儿院。越二年过其地,往观之,则已早死,而别有一儿在,乃于一千八百六十七年时,土人于狼穴得之者。至院后久不驯服,予以食,嚼食如猛兽,又自碎裂其衣,渐始安靖,能发声以表其喜怒,顾终不成音,踞坐地上,状如猩猩。巴尔言曰,狼儿容貌异于白痴,前额殊低陷,举止燥妄,时时露齿狞笑,下颚牵动,非复人状。其辨物以臭不以味,则尤劣于野蛮,而与动物相近。令之作事,非常加监董不克自持,如使持筐,人偶他顾,即立坠地。其臂至短,不及二尺,殆以终日匍行故也。被捕后数月不能直立,久之仅乃能步,状至可笑,如人行深草中,一步一震,首亦常左右顾,目光闪烁,如防袭击。其时年可十五,至一千八百九十六年卒,终生不改云。孤儿院长亚勒哈德又谓前一狼儿,四月而死,其举止俨如野兽,不肯近人,唯蛰伏暗陬,时或哀号如狼吠,而与前儿特友善云。
观狼人之例,不知使人间小儿转为兽物,其故何在。将以外缘抑制,遂使其人性无由长发,抑仅以无激刺故,而自发活动之能乃以阻滞欤?意其居狼穴中,偶作人声,或为狼母所怒,禁不然,或自淡忘,皆不可知也。今姑不论二者孰为正解,第综言之,则可得结论如次,儿童虽有自发活动,顾非以适当之时,处以顺应之境,则仍不能上遂。如狼儿以外缘影响故,其谈话本能乃致衰歇,逮至六七岁时,置诸人间,教之言语,则已太晚。在常儿此时,其脑中主语之部分,犹至柔软,及时训练,乃善发达,唯狼儿以时机已过,不可复挽,而言语之能乃终中绝矣。
儿童心理发达,总出二因,一为天性,一为外缘。若以教育言之,二者之中,以外缘为重。盖以是二因,唯有外缘为人力所可及,能左右之。儿童天性,已定于有生之初,无可为力,加以外缘为之补助,正如食物之用,一身之强弱准之。第身体精神,二者自有差别,如人身机官,各有所需,资其长养。第吾人不能意为决择,偏取一物,使此一肢体特别发达。假如养料悉具,而缺石灰质,则骨受其害,而全体皆病。其在精神,乃能适应外缘,听其抑扬,而生偏长,即狼儿之事亦可以见。在皮相观察,似狼儿人性已尽绝灭,实乃不尔。其高等天性固已无存,惟下等天性,如自卫自存等本能,则以外缘之影响,反益发达,近于动物。如图中狼人(原书有图)状稍和平,是唯居世人久,乃始渐化其蛮性,以至此状耳。
人言教育者,恒以外缘影响为至微末。外缘善者,固能辅助天性,满足发达,其不善者亦能减杀其力,顾天性之不可变乃如故。今若一视狼人之图,斯当知外缘影响之力,实至大而可怖,而人言之不尽诚也。或有天性特绝者,少受外界激刺,不至为所推移,第非所论于常人。故今若定论,以外缘势力为造成人格之重因,固蔑不可尔。
爱尔阑大学教授加伐威尔著《芒德梭利主义与实施》,其第三章论自发活动,末言外缘之影响,引狼人为例,事至新颖,译录如右。今中国家庭社会,荒芜无纪,学校之教,但如一暴十寒。教育效果,百年之后,果可期否乎?
*载一九一四年五月《绍兴县教育会月刊》第八号,署启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