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汉家天下1:楚汉争锋》(7) - 汉家天下 - 清秋子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汉家天下 >

第七章《汉家天下1:楚汉争锋》(7)

背水之战惊太行翌日,刘邦带着众将与戚姬,辞别戚太公,便趁着晨雾未散,向南急趋下邑。途中,忽见斜刺里有一彪人马赶了过来,隐隐可闻大声呼喝:“汉王慢行!”

刘邦几日来已成惊弓之鸟,忙抓住夏侯婴腰带问:“为何如此奔逃,仍甩不脱楚军?”

夏侯婴也是一惊,回首望了望,忽而一笑:“是韩王旗帜,莫非张良赶过来了?”

刘邦引颈翘望,见为首一白袍书生骑在马上,果然是张良,便急令停车等候。张良策马趋近,跳下马来刚要跪拜,刘邦便朝他伸过手去:“子房兄,甚么时候了,还要多礼?赶快上车来。”

待张良上得车来,刘邦紧挽住他手,忍不住泣下道:“寡人不听卿之言,致使有今日之辱!”

张良忙安慰道:“臣闻彭城兵败,恐大王有失,急率部前来接应,一路皆闻败报,不胜惶恐。知下邑所聚汉军甚多,疑大王在此,不意途中竟然相见,岂非天意乎?今我军虽败,然所幸三河尚未动摇,大王请速往下邑,聚拢残兵,再作打算。”

话毕,两下便合兵一处,继续南下。这日,终于望见下邑城外的汉营了,众人欢呼一声,便疾驰抵近。卫卒见是汉王一行驾到,又惊又喜,连忙开门迎入。

见驻守汉军旗帜整齐,军容甚壮,刘邦这才放下心来,以手拊膺道:“驰驱数日,几欲累成一摊泥了,今日总算归家。”

那下邑营中,几日来已有曹参、郦食其等人奔逃而来,此时闻报大喜,忙拥出大帐来迎。吕泽当先伏地跪拜,恭请汉王更衣沐浴。

刘邦摆摆手道:“大事尚未议,此等小事急甚么?”遂跳下车来,招呼随从都下马,解下鞍鞯来,令众臣围坐成一圈议事。

众人不明何事竟如此之急,只得都坐下。刘邦蹲踞于鞍鞯之上,对众人道:“项王勇猛,我刘季万不能敌,彭城之败,非为偶然。这一路上,寡人已想好,愿将关东之地让与他人,与天下豪雄共击项王。但不知天下谁个能与我共济大事?”

夏侯婴纳闷道:“如此,退回关中即可,何必与豪雄共分天下?”

陈平便一笑,插言道:“那项王不死,我汉家何以安身?”

刘邦即颔首道:“不错!且睢水之败,乃寡人平生之奇耻大辱,为报此仇,关东又算得甚么?”

夏侯婴便怏怏道:“如此,微臣便没有话说。”

张良想了片刻,问道:“大王可是想好了?”

“为灭项王,在所不惜。今吾意已决,子房兄也不必多言了。”

“既如此,也罢。依臣之见,九江王英布,乃楚之枭将,近来与项王有隙,项王东征齐地,天下都知唯英布按兵不动,此即为可用之人。另有彭越在梁地,曾与田荣相约反楚,也是一个能分天下的枭雄。此二人,可以急用。再有一人,便是韩信。汉王手下大将数百,唯韩信可托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果欲让出关东之地,可让与他三人。如此,四方同心戮力,楚即可破也。”

刘邦听了,思忖少顷,便一拍膝盖赞道:“子房兄高见!与我共天下者,无他,唯此三人也。”但想想又愁闷起来,“彭越与项王有不共戴天之仇,可为我所用;韩信为我大将军,也自不待言。此二人,寡人可招之即来,然英布那厮,乃项王的股肱之臣,何人能说动他背楚呢?”

众人一时便都缄默。

刘邦转头问郦食其道:“狂夫子,君能否?”

郦食其摇头道:“臣与英布旧日无私,无从置喙。且此公桀骜不驯,素受项王恩宠,恐不易说服。”

刘邦便焦躁道:“甚么汉家?文武数百,竟没有一个能当大事的!”

此时侍立在旁的随何道:“小臣愿为大王效劳。”

刘邦回头望望,笑了笑,便又叱道:“军国大事,开不得玩笑!”

“小臣绝无戏言。小臣籍贯六邑,与九江王算是有些渊源,愿前往六邑去劝降,如不成,不过是舍却小臣一颗头颅;若成功,则可为大王建百世之功。”

“当真?……好,你既然有胆量,就带吕泽麾下二十人前往。见机行事就好,成或不成,务要保住头颅回来。”

“小臣随大王日久,如何劝说诸侯,听也听会了。”

刘邦便大笑:“好个随何,有长进!彭越那里,也由你在中涓指派一人前往劝说。先筹办去吧,稍后择日出发。”

随何领命,便自去提点布置了。

刘邦这才将车上的戚姬唤下来,引见给营中诸人,众将略感惊异,都起立施礼。刘邦一笑,对吕泽道:“大事议毕,可以洗洗澡了吧?”

如此在下邑大营歇了几日,果如陈平所料,失散的汉军残部闻汉王在下邑,都陆续来归。连日来,已有周勃、灌婴等历尽千辛万苦,先后归来。刘邦与众将相见,都恍如死后复生,执手涕泣不已。

经询问,刘邦方知:有几路诸侯在溃败之后,已叛汉归楚。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趁乱脱逃,投奔了楚营。代王陈馀携赵王歇引兵回赵,发觉刘邦竟然以假张耳的头颅哄人,一气之下也叛了汉。汉营除殷王司马卬战死之外,尚余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信三人,仍追随左右。

众将谈及诸侯王叛去,都切齿痛恨。刘邦历经了生死之变,倒是豁达了许多,挥了挥手道:“寡人大败,不能保人家性命,跑就跑了吧,无须理会。且将这笔账记下,落井下石者,总不得好死。”遂教人厚赏了魏王豹与河南王申阳,以安其心。

这一日又有王陵归来,进帐便伏地大哭:“前日得报,太公与嫂夫人、审食其外出避难,均在乱中被楚军掳去,留作人质矣!”

刘邦吃了一惊,呆了半晌才道:“兄休要悲伤,令堂昔日在楚,为汉家舍生取义,此仇亦是我刘季之仇,来日必报。今家父等又被项王所拘,谅他还不敢加害。纵是项王横暴,那项伯、范增亦须顾忌天下非议,必不会杀家父,此事容徐图之。”

此后旬日间,刘邦在下邑收拢败军,堪堪又得了五万兵马,声势复壮。连那博士叔孙通,也蓬头跣足,率百余弟子徒步寻踪而来。显见得天下归心,一如既往。刘邦便与张良、陈平商议,如何收拾残局。

张良道:“我军新败,项王必不会罢手,不知何时还会遣马军来袭。此地离彭城太近,似可后移,以为防范。”

陈平亦道:“子房兄所言极是,成败不在一城一地。楚军势大,我军须避其锋芒,应寻得一座大城固守,暂且与项王中分天下,容后再说。”

刘邦也深以为然,便率军退至砀县,在砀县又得樊哙引军来归,汉军这才士气稍振。因有彭城轻敌的前车之鉴,刘邦还是不敢大意,又引军退至虞城,方才止步。遂吩咐随何,速往六邑说服英布叛楚。另刘邦早在举义之时,便曾与彭越联手,合兵会攻昌邑,两人交谊甚厚。此时,刘邦知这位老友可以救急,便又急忙派人与彭越联结,命他袭击楚后方粮道。

看看已布置妥帖,刘邦这才引军退至荥阳城内,征发民夫加固城池,准备固守此城,与楚相抗。

进了荥阳城后不久,韩信也从洛阳领军来会合。从彭城败退下来的众汉军,望见“大将军”旗幡,都欢呼雀跃,士气为之大振。刘邦见之,更加信服张良所言“与之共天下者,唯三人也”之论,以为是千金不换之谋。

刘邦与韩信在城内行宫相见,想起当初拜将时的倾谈,都不胜感慨。刘邦道:“将军来此,寡人便放心了。一次战败,终身胆怯,我日日唯恐楚军又来。”

韩信道:“项王素好名,又轻慢天下豪杰。此次大胜,必沾沾自喜,以为汉家脊梁从此折断,因此断不会全力来攻,大王可无虑。”

刘邦满面愧色道:“寡人不纳忠言,自觉统军之才堪比将军,终致睢水受辱。唉,休提了,几乎丧命!”

“大王亦不必自责,强弱互易,乃兵家常事。我汉家平定三秦之后,便是有十个项王,也奈何不得我了。今我军据有关中,根深蒂固,虽彭城得而复失,但终究二分天下居其一。他项王即便浑身是胆,也不过一员猛将而已,东冲西杀,浪得虚名,岂如我汉家得地利、获民心?日后我汉家方略,就是与他缠斗,十年八载,终可见个分晓。”

“好好!将军今后,不可再退避不前了,要与寡人共进退,且需独当一面,为我分担。”

“微臣所有名位,皆大王赐予,当舍命以报君恩。凡有征讨攻伐的事,大王尽管驱遣。”

刘邦大喜,遂拉起韩信的衣袖:“将军,你随我来看。”

两人便相偕登上荥阳城头,刘邦指着远处尘头道:“那便是楚之马军斥候在耀武。此次彭城之败,就败在我无马军。那楚军几万骑士倏忽而来,倏忽而去,着实是吓破了寡人的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