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两位大神
管大为神色迟疑,然后略带惊喜地说,“你是…半仙儿?”林青棠眼珠子一转,“你是管神?!”
“那都是跑友们抬爱。”管大为连连摆手,自我介绍道:“我叫管大为。”
“林青棠。”说完,她又把张踵武拉了过来,“这是我男朋友,张踵武。”
“你好。”张踵武伸手。
两人礼节性的握了握,管大为回道:“你好。”
打了招呼,张踵武闲聊道:“没想到你会来参加我们这种小地方的赛事。”
“凤城虽小,但凤马可一点也不小。”管大为摇摇头,继续道:
“我看炎黄官网,今年凤马已经升级为锦标赛事了。”
“是吗?”张踵武有些诧异,他倒是没太关注这些东西。
三人一边排队,一边聊。
管大为感慨道:“因为疫情的缘故,这两年比赛少得可怜。我还好点,能接几个代言,很多奖金选手都退了。”
管大为是跑马圈里的业余一哥,是一个全职跑者。
疫情之前,管大为几乎每个月都要参加一场全马赛事,最好成绩221。
全职跑者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拿钱。
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奖金选手。
这样的人跑圈里很多,他们以跑步为生。成绩好点儿的,还能从体育用品商那里混一些代言费。
品牌商也会培养自己的签约跑者,提供专门的训练和赛事指导,为的就是在跑圈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炎黄宗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炎黄宗的马拉松经济链已经达到了千亿级别的规模。
体育用品,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跑者的品牌粘性很高,只要产品质量过关,再培养几个马拉松领头人,就能带动一大票销量。
而地方上,领导部门也希望借助马拉松赛事,带动旅游和其它服务业的发展。
他们为了扩大赛事影响力,心里总想着把比赛办成国际赛事。于是就与跑步经理人合作,邀请一些外国选手参赛。
而国外,特别是堪尼尔和希尔比亚这两个国家,更是盛产马拉松选手。
对于这里的人而言,跑步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马拉松,已经成为这两个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只要能拿一两次冠军,一家人一年的生活费就有了。
所以,这些地方的人在马拉松赛事上有着一股异于常人的拼劲。
对于别人而言,跑马可以是一种爱好,或者一种放松自己的旅行方式。
对他们而言,跑马是养活一家人的工作。
一箪食,一瓢饮,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两国人的天赋,遇上炎黄宗的面子,双方一拍即合。
国内赛事冠军,大部分都是这两个国家的人。
可以说,是炎黄宗在用赛事奖金养着这两个国家的民众。
或许,在他们也曾感激过炎黄宗众多的赛事。但更有可能在想,炎黄宗真是个人傻钱多的、捞金的好地方。
在这里跑步挣钱,跟弯腰捡钱没什么两样。
这也是经常被国内民众所诟病的地方。
一场比赛下来,奖金全都被外人拿走了。
国内民众倒不是不愿意外国人参赛,而是参赛的国外跑者人数通常都是三男三女,刚好包揽男女前三名。
在民众心里,这特娘的哪儿是什么国际赛事,就是花钱买个名头罢了。
或许是早年,炎黄宗一直被国际排斥在外的缘故。
是以国人对国际二字有着特殊的癖好,凡是都想加上国际二字,似乎加了【国际】二字就高人一等了。
“那今年的赛事,岂不是高手云集?”旁边,林青棠插话道。
“没错,除了我,乔恩静也来了。”说到这里,管大为心中有些苦涩,“不仅业余大神都来了,专业运动员也来了不少。”
“凤马升级成了锦标赛事,很多专业运动员都想在这里刷积分,以期能够达到奥运会标准。”
奥运会赛事标准,a标是215以内,b标220以内。达到a标的国家,可以派遣三名运动员参赛,b标则只有一个名额。
“那你们拿奖岂不是没希望了?”张踵武问。
“这并不影响我们拿奖。”说完,管大为凑过来低声道:
“组委会已经商量好了,专业运动员不参与奖金争夺。换句话说,他们要名,我们要钱,不冲突。”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说完,管大为又补充道:“今晚我和乔恩静他们几个有个聚会,你们两个要不要来?”
“我就不去了,领了参赛包,我们还要回学校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