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祭
献祭
气运转接大法?
绞尽脑汁地搜罗所有记忆,俞阑舟确定自己并没有听过这个术法。
但是凭借字面的意思,他猜测这应该是一种改变气运的术式,将气运从一方转接到另一方,
根据修仙入门秘典记载,气运广泛存在于每个世界。大到王国,皇朝,小到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气运。
气运足够强大的存在,能获得远超旁人的力量,逢凶化吉,甚至永远不会消亡。
像升级流小说中永远打不死的主角,就被修士们戏称为“气运之子”,甚至还有兼职写手的修士以气运为题材,以夺取气运为梗,创造出修真版的丛林世界。
但实际上,夺取气运有违天道,大多都会遭受报应。像秘境中,试图夺取洞虚巨兽修为的守境人,最后就是被术法反噬,不得善终。
似乎看穿了他的所想,玄鸣摇了摇头:“我所说的‘气运转接大法’,并非罔顾伦理,夺取他人气运,而是赋予。”
赋予?将自己的气运转赠他人?
俞阑舟一时之间有些无法理解,更不明白这种术法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气运这东西并非必需品,而且并非一成不变。大部分人的气运不过寥寥,就算赠予他人,也毫无意义,除了那些天生倒霉到喝水都塞牙缝的,其余人便是获得他人转赠的气运,也不过是锦上添花,着实没有必要。而且,这样的术法真的不会被人利用?诸如秦淮近之流,很有可能利用这样的术法,强行让一些人‘自愿献上’气运,为他们做嫁衣。”
“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所以发明这个术法的人从来没有将术式外传,他发明这个术,只是为了救他的道侣。”
水镜上,已经开始播放纷乱的画面。
俞阑舟紧盯着上方飞速流转的术影,片刻后,一段短暂的历史在他的脑中呈现。
正如银貂所说,五千年前,涞化域被天外魔气入侵,整个世界危在旦夕。一旦魔气进入,所有生物都会被磨去灵智,变成人不人鬼不鬼的[万魔]。这些不明物没有智慧,也不具备任何情感,他们所拥有的只有毁灭一切、撕裂一切的执念。昔日的五大仙宗派出所有仙人镇守,经历旷日持久的守卫战,就在众人筋疲力竭,即将成功封印魔气的时候,当时作为仙宗守境弟子的秦远因为心生魔障,被天外魔气捆缚。一旦魔气被封印,秦远也会一同陷入沉睡,甚至死亡。
若是其他弟子,多半会求助师门,或努力勘破魔障,宁愿损耗修为,也要与天外魔气划开界限。可秦远与旁人不同,他既不求助仙人,也舍不得损耗修为。他甚至对天外魔气的强大生出贪念,最终背叛仙宗,不顾整个世界所有生灵的性命,协助魔气摧毁天柱。
天柱既毁,天路断绝,世界的防护罩千疮百孔,即便仙人们仍在努力守卫涞化域,天外魔气还是疯狂地涌入,大肆吞噬高阶修士,将他们化为鬼物。耗尽仙力的仙人们毫无防备地沦为天外魔气的养料,唯有修为最高的十二人仍苦苦守着,尽力将魔气与高阶修士化成鬼物困在天柱附近——世界中央的平遥之原,不让魔气入侵人间。
但这番举措终究只是权宜之计。失去天柱,世界不断倾塌,迟早会彻底毁灭。若要让世界停止崩坏,必须创造新的天柱,支撑天地。涞化域的仙人都是凡人修士所化,并非造物主,创造二字何其沉重,可在生与死之前,所有人只能迎难而上。
实力最高的十二仙最终只剩下因为血脉特殊而得以存活的玄鸣一人,其余十一人,包括他的道侣闻祀在内,都在修复天路的过程中陨落,被[万魔]啃噬,化为碎片。
最终,玄鸣通过天路,来到天柱断裂之地,以仙躯为阵眼,带着所有人赠予他的仙魄,填补缺失的那一块天。
如神话般宏阔的故事在此告一段落,最终人间得以存续,离不开先贤的求索与牺牲,而那些殉道者,或成为史载中的只言词组,或被时光遗忘,最终成为冰原下的雪糁,融入冰原。
在这段过去的最后,俞阑舟终于见到了那个“气运转接大法”。
玄鸣在镇守天柱一千年后,利用仙法将道侣与战友残留的仙魂碎片送出混沌域,继而使用仙魂崩解大法,自愿分解灵魂,将所有魂力与仙力化为天柱的养料。
天柱从此不再震荡,世界恢复平静,除了生物尽绝的中部平原,其余四州在时光的温养下,渐渐恢复生机。
这个世界尚未完全衍生的天道懵懂地感受到勋绩,降下大量气运,被玄鸣殒命前留下的“气运转接大法”吸收,连同他的祝福,落在道侣与战友的残魂上。
堪称奇迹的一幕从水镜中浮现。
那些因为万魔啃噬而魂飞魄散的灵魂,竟然在庞大气运的洗刷下,渐渐汇聚、修补,最终生成七魄与三魂。
“原来大量的气运可以让魂飞魄散的灵魂获得新生。”
根据修士的共识,不管人还是妖魔,一旦魂飞魄散,就几乎等同于灰飞烟灭,再无存活的可能。
可如今,竟然有人告诉他,气运可以修复破碎的灵魂……
无怪乎秦淮近那些人竟敢觊觎旁人的气运,或许他们并不知气运的真正用途,但气运确实比他想象中的要有用得多。
俞阑舟如若醍醐灌顶,曾经被他下意识忽略的一个问题,无比清晰地呈现在他的面前。
他早该想到的。如果记忆中的一切都是真实发生过的,那曾经的闻未予……那个替好友报仇后跳下混沌域,任由万魔撕裂灵魂的邵沉夕,应当早已魂飞魄散,如何能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
“所以另一个我……或者是曾经的我,为了凝聚‘阿暮’的灵魂,使用了‘气运转接大法’?”
如果是这样,闻未予曾经魂飞魄散,却依然能存活的事就说得通了。可是其他的他还是搞不懂,比如为什么会出现《原著》这个剧本,为什么会出现[傀儡]和[局],为什么另一个“俞阑舟”说只有毁掉自己,闻未予才能得到解脱?
“正是。原先我已说过,当初这个秘法的创造者,并没有留下秘法的痕迹。另一个你使用的‘气运转接大法’,其实是你自己根据曾经受益的气运,反推而成——继而自己创造的‘气运献祭大法’。”
“献祭?”
献祭这个词,听着就十分不祥,是一个不太好的暗喻。
“赠予上天所降的气运,是为‘转接’;而将自己的气运强行赋予另一个人,则为‘献祭’。”
“所以不管是《原著》还是[傀儡],亦或是这个虚假的世界——[局],都是为了‘气运献祭大法’?”
“在真实的世界中,时间一往无前,不可逆转,不可回头;但在虚假的[局]中,时间可以循环往复,生死可以逆转,可以重复执行……气运献祭。”
“所以我原先已经按照《原著》的剧本,演绎了许多次《原著》?可如果按照《原著》剧情扮演美强惨男二,才是发动‘气运献祭大法’的前提,那这一次,为什么要让我知道《原著》的存在,还让我‘成仙’?”
如果仅仅死亡就能完成献祭,那他完全没必要将自己弄得那么惨啊,还非要体会一把被万魔啃噬的苦。由此推断,献祭的必要条件也许是灵魂崩解?就像当初玄鸣发动气运转接大法,也是崩解了自己的灵魂。如果换成‘成仙’,呃……难道所谓的‘成仙’,即化成仙气哺育世界,也算一种崩解?所以也算是气运献祭大法的一种?
俞阑舟深感头疼,停下对术式条件的猜测。
先不考虑原因,只考虑结果。既然闻未予已经复苏,那这气运献祭大法应该算是成功了吧,为什么另一个“俞阑舟”仍然没有收手。对于闻未予的复活,到底算成功,还是失败,还是说,另一个“俞阑舟”尚有别的目的?
“这些问题,比起询问其他人,更应该询问自己。”玄鸣缱绻地凝望悬于冰中,宛若沉睡的青年——根据水镜上的回忆,俞阑舟已得知,封在冰中的这位青年,就是玄鸣的道侣——闻祀的遗骸,“你的同伴已经闯入你的神府,遇上了一点麻烦,你也是时候离开了。”
听到闻未予遇上了麻烦,俞阑舟立即道:“我应该怎么出去?”
“闭上眼,沿着这条通路一直向前,数十息——”
俞阑舟跑到路口,忽然止步:“能不能再问两个问题?”
“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