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青云路87(改个时间) - 穿书之小炮灰也要读书 - 仙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87章青云路87(改个时间)

许泽平顺应时代,穿上了素服,家中撤下了荤腥。

他要为外祖守孝半载。

父母之丧,丁忧三载。

祖父母之丧,丁忧一载。

外祖父母之丧,律法并没有明文规定需要丁忧,但盛安帝以孝治天下,许泽平又处在官场这个名利场上,他自然也不想被人抓到痛脚。

许泽平按照夺情者的情况,日常执素服、不着荤腥、出门不参加宴庆。

他这一做法与他阿兄乃是一模一样,约莫半个月后,他就收到了许泽礼的书信,提醒他圣人以孝治天下,万不可做出格之事。

次日,许泽平着素服上衙门。

众官吏联想到县令主君归乡尽孝之事,便知县令的外祖应该是过身了。

但见县令如常神色,只是眼眶微微浮肿,想必昨日是在家中哭过一场,众官吏心中戚戚,感慨县令大人真是孝顺之人。

“大人,这几日希望私塾中慕名前来的学子越来越多。”洪书吏小心说道:“您看如何处理?”

许泽平没有急着回答洪书吏的话,而是转头看向杨县丞:“杨县丞,城郊的学院建立的如何了?”

原本许泽平还是打算买卖地皮建立学院的,结果杨县丞在翻阅县中的地皮产权之时,偶然发现了去年抄四家家产之时,胡家有一块地皮在岭北的城郊,足有十亩之大,正适合用来建立学院。

他将此事说与许泽平听,二人一合计,就拍板定在这里了。

“大人,只余下四楼还未完工。”杨县丞如实将情况汇报出来:“按照如今的进度,半个月内完工不是问题。”

学院的建筑都乃纯木建筑,倒也不用担心甲醛问题,一旦完工,可直接使用。

“待六月农假结束,将这些慕名前来的孩子们连同私塾中的学子,一起迁往城郊希望学院。”

顺应地理环境发展,南方农假在五月,岭北的农假是在六月。

六月农假,洪书吏和蒋书吏也回了县衙任职。

五月府试,也如许泽平所想,他们岭北通过的考生只有一人,也就是常容。

常容虽然过了府试,但成绩并不算太好。西辽府一州十县,一共十四个县,将近三百考生,科举大年录取率是百分之十。

常容排在第二十八名,以吊马尾的成绩被成功录取。

在府试中了以后,他还带了一些特产来特意的感谢了许泽平,他坦言若是没有县令大人的指点,他这次也是中不了童生的!

因为不佳的成绩,常容更是坦言,要再磨练三年,欲在盛安二十五年下场院试。

今年是科举大年,有童子三试、乡试。

明年盛安二十二年二月,还有春闱。

阿岩来信,若无意外,明年他将下场春闱。他这头拜托自己找阿兄说说情,上了燕京,还得让阿兄收留他些时日。

许泽平回信将他笑骂了一顿,说他生分了。

当然许泽平也不放心他一人北上赴考,在信中阐明,若是他不介意,可跟着许家家眷北上。

外祖父病重,哥夫也是带着孩子回乡尽孝。

现如今这情况,只怕....唉。

而另外一头也是回信,将这个情况同阿兄说明了。

都是同乡士子,许泽平相信阿兄不会拒绝的。

在柳愿落榜以后,许泽平让陈灵这边就安排他去了小利镇,跟着老镇长先学习些处理事务的经验。

因着守孝,诸多事情,许泽平也不在幕前晃了,而是转为幕后指挥。

希望学院在六月二十日建成,在建院立碑之时,许泽平让杨县丞将程哥儿的名讳添了上去,许泽平要为程哥儿争取属于他的利益。

在这碑的背后,程哥儿与曹周氏不再是谁的夫郎、谁的妻子,他们拥有自己的名讳程安意、周婉婷。

众匠人,听着杨县丞讲着希望学院前身希望私塾的故事,看着碑后那两个名讳,都是十分的敬重。

因为有他们的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希望学院。

这一刻,他们也不再觉得哥儿、女子是那么的无用。

若非时代的束缚,或许这些哥儿女子也并不比他们这些汉子差。

七月初一,希望学院开收蒙童。

因为第一年开放,师资有限,只收了三十个蒙童。

这三十个蒙童,有十五个是来自岭北另外两所私塾。

新收的三十个蒙童、加上希望私塾原先的三十个学子,希望学院如今就有六十个学子了。

许泽平在开学后,出了一套考卷进行摸底,将六十个学子分成了三个等级。

目不识丁的,乃是三等蒙童,由希望私塾的老童子给他们启蒙。

一知半解的,乃是二等蒙童,由洪书吏给他们授课,学习一年级的内容。

考卷全部答对的,便是一等蒙童,由蒋书吏给他们授课,正式学习二年级的内容。

七月中旬,两个长袍秀才找到了县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