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广南行17(捉虫) - 穿书之小炮灰也要读书 - 仙元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13章广南行17(捉虫)

文州官员,姓程?

祖宅在燕京,且位高权重?

听闻程哥儿的描述,龙熙和心中已经知道人选了。

他今年三十有六,和小王叔差不多大,对于父皇一路走来的事情不说了如指掌,那也是有所耳闻。

小王叔战死那年是文景四十年,小王叔未满十九。

而他那年十五岁,早已经到了记事的年纪。

在文州为官、祖宅位居燕京的程姓官员,只有一个那就是程国公府、哦不,现在应该称为感恩侯的庶弟程西的儿子,程寅。

当年父皇跟贤王争斗时,程老国公一脉是贤王的走狗,没少给父皇下绊子走阴招。

后来父皇登基,程老国公应该是被处死的,但念在小王婶的临终遗言....父皇还是饶恕了他们,留了他们的狗命,然后这一脉就淡出了权利的中心。

程老国公卸了手里的兵权,留了一个空头爵位。

他的嫡子程东,是小王婶的阿父,正是如此,才能够燕京保留镇抚司使一职。

他的庶子程西被罢官,程西的儿子被贬至文州担任小小的同知一职。程西自觉羞耻,便就跟着他儿子前往了文州。

只可惜命不好,死在了路上。

当然这个死是“病死”的。

程老国公前些年就病死了,现如今接任他爵位的是他的嫡子,因为父皇恼了程家,所以在程东接任爵位时,直接被削成了侯爵。

二十一年,河东省大旱,各地官员腐败,相互勾结,贪污朝堂拨的救济粮,百姓们民不聊生,四处逃离...

多亏二十二年,许泽平在岭南任职时盘查人口黄册,将逃难来的百姓清理了出来。

这才让他们揭露了这场贪污案。

这场贪污案,斩杀的官员数高达到上百...

办理这场案子的钦差大臣是许泽礼,作为许泽礼背后撑腰的龙熙和,自然也知道详细的案情。

文州同知程寅也牵连在其中,不过他算是包庇罪,被撸了官职。

现如今一家,投靠在他大伯感恩侯府中。

若是当年堂弟是被贤王寄养在程寅家中的,那这就大有学问了。

因为贤王抢走堂弟,为的就是威胁小王叔,让小王叔从关北退兵,不许出兵帮助父皇...

当年逍遥王府可是被小王叔保护成了铁桶,即使是小王叔本人不在王府,也能够确保小王婶顺利生产。

小王婶是在生产后的第二天,堂弟被抢走的。

想到这些,龙熙和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怪不得小王婶会郁郁而亡。

怪不得小王婶对于抢走她孩子的歹人左言右顾,前后不搭后语。

在那么安全的情况下,能够被抢走孩子的唯一可能,就是抢走之人必定是她最为亲近之人,能够让她不做防备。

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她的娘家人。

一边是娘家人、一边是儿子,一旦她说出来,那程家一个九族大罪是逃脱不掉的,而不说出来,她对不起她丈夫对不起她自己的儿子。

日日揪心下,又如何能够活下去?

——无论程家犯了什么滔天大罪,请皇嫂转告皇兄,念在我的面上,饶恕他们一条贱命吧。

小王婶是死在母后的怀里的。

小王婶死后,母后病了半个月。

她一直在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小王婶,辜负了小王叔的嘱咐。

万千的念头在龙熙和的心中起伏,他也只能够劝慰一声:“堂弟放心,回了燕京,孤一定将这些歹徒绳之于法。”

如今的堂弟也承受不住他可能是被他外祖一家从母妃身边抢走的这个事实...

龙熙和在接洽好长南府中的一切后,他留了一部分锦衣卫在府城中,带领一部分锦衣卫直奔岭南县。

常捕头等人听着皇太子的这句都是一家人吓得腿脚发软,莫非他们的知府大人还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隐藏身份不成?

倒是许泽平心里已经有了定数,他顺着龙熙和的力道站了起来,缓缓抬头看清了龙熙和的全貌,三十五岁上下年纪,容貌端正,气质温润儒雅,中等身高,不像是掌权的上位者,像是个读书人。

许泽平当然不会因为他这平易近人的气场而小瞧他,能够与贤王斗智斗勇这些年,还屹立自己储君位置而不倒的又怎么会是简单的人物?

许泽平一脸惶恐的说道:“太子殿下莫要抬举臣了,微臣只是寒门出身,哪能与殿下这等尊贵人相提并论?”

说着,许泽平又要跪下去了。

若不是从洪延沉那里知道了许泽平的心眼子,龙熙和就还真信了这小子的惶恐。初入朝堂,就敢装醉做局忽悠父皇,又岂是个胆小怕事的?

父皇本想着将这小子拨去岭南多磨磨性子,等到自己登基后在施以恩泽,将他升上来,却没有想这小子是个有大本事的,硬生生的用三年时间将最贫瘠的岭北抬成了远近闻名的上等县。

气归气,父皇还是给了他向上爬的梯子。

不过到现在,父皇都还会时不时的谩骂几句这小子不识抬举!

见这小子在装傻,龙熙和倒也没有拆穿,他转而说道:“你这水泥研究的如何了?”

许泽平指着窑炉说道:“太子殿下,今日我们刚将水泥熟料烧制出来,只要将这水泥熟料和石膏按比例混合调配,就能够得到微臣想要的水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