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返校
什么时候睡着的,我对此毫无印象。但是醒来才6点多,外面的天还蒙蒙亮,我止不住地打哈欠,神智还没有清醒,总觉得脑袋沉沉的。
走在树林中,我能感受到早晨的凉意,深呼一口气,竟然有提神的功效。马赤比我先行离开,在我被他叫醒的时候,我就知道该离开了。
等看到熟悉的石柱,路快走完了,在庭院前的公路上赫然停着一辆陌生的白车,由于平时我对车的种类不感兴趣,能认到的十分有限,加号,4个圈之类的。
但是开着尾灯我还是明白意思的,走到车前,拉开后座的车门,司机正是马赤,话说这家伙成年了没,未成年可不准驾驶机动车。合上车门,困意再次袭来。
“哦对,我的书包。”
“书包在这里,许阳同学。”怎么有人自动回复我的话,这是天之羽终,我猛一睁眼,副座位可不就是这位大小姐,她少见地穿着学校的校服。
讲个鬼故事,不会现在要去学校了吧,其实已经度过6天了,“好的。”我拿回书包,背在身后。
“许阳同学,开学再见吧。”所以说只是鬼故事,不可能当真的。现在是day4,车子稳稳地停下,“再见。”
熟悉的环路,熟悉的草坪,熟悉的保安室,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布氏)。白车行驶到了下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接下来往左转的话,应该是去往学校的方向。
现在的任务有两项,第一买早饭,第二找家里的钥匙。早饭的选择,基于我还没有洗漱,买点捎回家吃。在马路的一侧有各式的早餐店,常见的包子铺,手抓饼,土豆粉。
我的选择是鸡蛋加里脊,放沙拉酱的手抓饼,一共5块钱,接下来需要完成的任务只需要前往马路对过的棋牌室。
没有意外的话,老妈应该在牌场,更没有意外的话,钥匙是随身携带的,看到电瓶车的我确认无疑了。
从棋牌室到三味书屋,当然不是,小区的名字是清苑府,家里的钥匙本是和电瓶车钥匙挂钩的,不过互相方便,自然单独取下来。
洗漱完毕,再用玻璃杯中的凉水漱口。开吃,冰箱里的酸奶也有了用武之地,简单地消灭掉食物,喝完酸奶,开始回笼觉。
作业的计量往往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试卷还有2张,那干脆直接写完,英语作文5篇,大作文3篇,摘抄6页。摘抄写了2页了,英语作文可以抄个几篇,今天的作业就写这么多吧。
大作文肯定要单独找一个时间写,一个静的下心,思想集中的时候,比如开学前夕,诶,这不是又成刻板印象了,作业非要拖到最后一天写,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学生一定要把作业提前写完就不是刻板印象了吗?
总之,今天没有德爷,所以看看电影频道,片名:《功夫之王》。我依稀记得这个电影讲的是金箍棒的故事,一个西方人穿越回了过去拯救大圣。
有趣的就是只要是在央视频道看电影,基本上会拆分为上下两场,中间有长达10几分钟的广告,幸运的是这会快要放完了。联网电视是可以拉进度的。
时长1个小时44分钟,看完又到晚上的饭点了。08年的片子,西方人拍的电影,故事改编于我国的《西游记》,这还真是奇怪,我们好像更喜欢看别人拍的电影,哪怕内容是我们的。
想必大家都学过数数,从1数到某个100以内的数字,这当然是小菜一碟,比如要数到7,那就是1234,567。但现实的放假带给我的感觉是111,222,33,4,567。
时间在最开始的时候多的无从打发,当我决定靠电视机以及玩电脑游戏打发时,又加速流逝。
诚然,学过那么多回物理的我清楚的知道如果处在低速,低引力的环境下,时间的流逝绝对的客观。
同样是相对论,也许爱因斯坦老前辈并没有真说过,可能那次采访确实存在,但是内容经过他人之舌变成的版本就是:
跟一个知性的女郎谈上几个小时都觉得短暂,可在闷热的天气下守在火炉旁,哪怕几分钟都犹如过去几个小时。
我不得不怀疑,时间的客观流逝和人的主观意愿哪个更重要,只可惜高中政治没有讨论这个话题,高考也不会考这个问题,这样的疑问只能烂在肚子里了。
day5—6
在老妈的督促下,作业只剩下作文了,每一篇都是800字,最经典的就是有一篇要写假期心得。
如何在不去旅游的前提下写一篇游记,如何在不做志愿者的条件下写一篇日志,这是对语言艺术的最佳考验。
day6.5(之所以这样说,是准确的放假时间就是这么多,我们要尊重事实。)
难得老妈骑电瓶车送我去学校,这样的次数弥足珍贵,往后,要么是我买了一个自行车骑行,要么是我坐公交车到学校门口。
河滨一中的位置处在我们城市的郊区,路上已经可以看到学区房的兴建,巨大的吊机,混凝土支架,戴着黄色安全帽的工人站在高架上,临时搭建的电梯井,拉货的皮卡车,卸货的戴着工业手套的工人。
这些逐渐从我的视线里远去,路上多了些骑电瓶车或者自行车的学生,当然也有开车去的。“是送到南门还是北门?”
北门靠近宿舍,南门靠近教学楼,想都不用想:“南门。”从学校外围逆时针绕完半圈,电瓶车停在了学校铁门的不远处。“我走了。”我从车后座跳下,将书包挎在肩上。
“别忘了睡午觉,下午省的困。”老妈还在进行最后的提醒。
“好。”再次用手势拜拜后,我迈开了步子,我想我又要回到熟悉的教室,遇到熟悉的老师同学,发生熟悉的剧情。
可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与其抱怨世界,不如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