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学习and会
已行之事,后必再行,已有之事,后必再有。——by《超兽武装》
上述的这个版本,可能也不是那部动画的原句,可不管怎么说,大致意思应该是对的。
即便延后了与李哥的相识,可他的高中太过单调,除了日常和小胖拌嘴,我想不到其他的生活轨迹。打王者那些肯定不会算的,真正有影响的应该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高二才有的兰州拉面,虽然味道不正宗,但是李哥还是被折服了,基本是晚饭的必选品。第二件事,也是高二发生的,文理分班。
前者只是生活的一个小习惯,后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李云腾往后的人生。我不禁猜测,如果我能让李云腾选择理科,会不会就此发生改变,这是我有待验证的,赌上这一次的高中。
选择理科的前提是成绩不是吊车尾,李哥真的可以做到吗?应该做得到,参考上一周目,他转入文科的成绩,在他班上就可以做到名列前茅。
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这种事情不是靠简单的劝告就可以实现的。
路过厕所旁的空教室,这里依旧是停用的状态,屋内昏暗,窗帘紧闭。好比物理题目中都会设立一个初始条件,现在这间教室恢复到了初始值。
一个自然而然地想法出现,“不是还有学习会?”
但,很快我就否决了,学习会的实际作用是让参与的人相互了解。最多在做习题和理解例题上有帮助,但现实是光靠这些不够。
再加上,后期都没有几个人会去,这个想法还是pass掉吧。不过可以打着心理辅导的名义,找上李云腾,理由我都想好了。
天之羽终视角
我仔细查看着日记的信息,直觉告诉我采用吐真剂获取的信息并不代表百分之百的可信度。“大小姐,我还是不太明白,就这么放任许阳继续下去,不是有悖您的想法?”
“马赤,你用不到尊称,不是说过好多遍吗?”
“我知道,私底下我们不是仆人的上下级,是朋友。”马赤微微鞠躬,“请原谅我的任性,大小姐,我愿意这样称呼。”
“随便你吧,有些事件不一定要放到台面上讲。”我将日记放在一边,“延时情况如何?”
“时间误差的话,12秒。”马赤摸了摸耳麦,确定信息无误。
“这么长?”这个数字可不在我的预计之中。
“信号的传播效率有限,如果不是跨国的情况,还可以缩短至3秒以内。”停顿几秒后,马赤重复着耳麦传来的信息。
“哦,这样啊,看来非要出趟国了?”我故意加大音量,说给的当然是那些不堪利用的手下,赶紧把工资克扣了。
“大小姐,我们还有改进的方案,应该可以再缩短点。”马赤懂事地将耳麦取下,放在我的桌面上。
“我要的是结果,不是方案,如果误差没有来到10秒以内。”我把玩着这小小的物件,它的命运就在我的一念之间,如果腻了,厌了,便丢了。
“大小姐,我们保证完成任务,就在今天。”
我看了一眼马赤,接下来的要求我是不需要指导的,“具体点,”马赤重新装上。
许阳啊,你说的话真的可以信任吗?
许阳视角
“阿丘!”鼻子也没感觉到异样,单纯地想打这个喷嚏,“哦!又有人在想你了,挚友,我猜是异性。”
现在是普通的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要么用来抓紧时间打水,要么抽空趴着小睡一会。李哥的情况特殊一点,两者都不选,跑过来聊天。
“不应该啊,以我的直觉,应该不止一个。”小胖用拇指和食指的空隙抵住下巴,连推理的角度都没有还用这种姿势。
“根本没有科学依据吧。”我摇了摇头,“小胖,你还有直觉?”好在,话题有跑偏的趋势,我也没再多嘴。
“这你都不懂,男人的第7感。”
“不是,第7感都来了,”李云腾说出了我内心的想法。
“你看,人有五感,这没问题吧。”小胖还解释上了,“没问题。”
他俩同时看向我,“是,没问题,你继续。”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女人有第六感。”
“所以你是第七感,有道理。”李云腾也模仿起小胖推理的动作。
不明所以,“不说这个了,下节课要开始了,还是主课。”我从从抽屉里拿出语文课本。
“哎,我先回去了,顺便借小胖你的书一用。”
“啊,你书都不带。”这里多提一嘴,我跟小胖不必说,大多数的教材都在抽洞,剩余的放在黄色书桌中间的夹缝。
李云腾的情况复杂得多,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只带当天上课的书。后来,我发现,他是想带什么带什么,常驻的课本甚至凑不齐语数英。
“习惯就好,你看我的吧。”我把书摊在中间。
奇怪的边界线假说:传闻,在黄色大陆与另一块黄色大陆的接壤处,明明是一大片平原之地,却有着不可逾越的规矩,人们会将这条边界线称为三八线。
该假说记载于学生杂谈,据说学生这个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所以放到现在完全是老古董般的存在,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效率低到发指。
如果用古代人的评级,我们幼儿院的时候就可以学会他们大学生教的东西,当然,我们对于知识的看法也和古人完全不同,知识与生俱来,从我们出生就有,只是需要专业人士激活我们的脑接口,未完待续——(ps:我还没有看完学生杂谈)
“上来就是地狱难度吗?”小胖如临大敌地翻着我的课本,原来是语文老师进行着最可怕的随机抽人环节。该环节会‘随机’选出几位幸运儿,上台进行古诗词的默写。
不成文的规定,这种选举总是会几个人名产生,除非做标记。后面还真这么干了,为了响应学校的要求:铭记核心价值观,老班按照国家层面将我们划分成了4个大组,每一组要有自己的队歌。
队歌的作用尚且不表,由于4大组的缘故,老班专门找来书筒,里面是62只竹签,名字是我们自己签在末端的,签头染着4种颜色。
现在是真随机,从贴在讲台的座位表上念名字,“王守矩。”哦吼,按照不连坐的特性,王守矩周别的人应该不会喊了,果然第三个同学是其他地方的。
小胖还在进行着瞬时记忆,脑袋小规模地左右摇晃,强行把书上的文字烙在脑海里。还有最后一名同学,那么这位是“李云腾!”感叹符是我加的。
“喊到的同学来讲台上默写,其他同学也在本子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