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 春风正当时 - 婆娑树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春风正当时 >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一章

文信阁内,几个年轻人仍在以茶代酒,把盏言欢,全然不知国公府的后院已狂风骤起。

徐玫郁郁寡欢多年,那日经卢兰芝点拨之后,她回想起过往十八年对父母的一片赤诚,不敢奢求他们对自己的回应与兄长比肩,只求微薄怜爱,却是痴心妄想,细想三叔三婶往日是如何疼爱女儿,再看谢蓁到了府上,姑母又是如何百般呵护,心中才了悟,过去种种实乃缘木求鱼,痴人说梦,及至她下定决心,按卢氏所教,去求了祖母,今日又求了秦家姑娘,才终于燃起了云破天青的希望,拨云见日,烦闷顿消,一经放开,连话都比往日多了起来。

徐敏本就是个话痨,见了秦若瑜便咕咕唧唧止不住,如今添了徐玫,谢蓁又偶尔凑趣几句,一时文信阁内真是比喜鹊炸窝还热闹。

崔氏携手小崔氏回了夏蕤院,越想越气,指了身边的大丫鬟玳瑁吩咐道:“你去,把三姑娘和表姑娘寻回来,别让她们往大房的事里搅和。”玳瑁忙领命而去。

小崔氏见她面上不喜,忙笑道:“这有什么的,也值得你生气?我倒是挺佩服卢氏和她嫂嫂。”

“笑,你还笑!人家把我们当棋子呢。”崔氏没好气地说。

“这位卢大奶奶,万一真和离了,该唤她卢姑娘了,”小崔氏说到此处,见崔氏仍鼓着腮帮子,便笑着搂了她的胳膊,道,“她婆婆不慈,夫君不善,上次来你们这,我还记得她小产昏迷过去的模样,真是可怜可叹,娘和嫂子都说,卢氏在京中素有贤名,你以往不是也夸过她嘛,大房那摇摇欲坠的家业,假如不是靠她打理,只怕早撑不过三五年了。哎,没想到她婆婆和丈夫竟是如此混账。今日这出,我也看出来了,她和她嫂子一唱一和,堵得大房哑口无言,虽说她也是布局之人,可没人逼迫徐家少爷和郑家姑娘唱的那一出。说到底,她是自救罢了,这一手反击,干得利落又漂亮,我倒是觉得她没什么错。”

崔氏绷着的脸缓缓松下来,跟着叹道:“我嫁进这府中多年,如何不知她是个好的。我只是恼,今日我二人被人耍了一道,我还巴巴地带你去看那古杏。”

小崔氏噗嗤一笑,摆手道:“罢了罢了,这国公府的古杏啊,不看也罢,改日咱们跟娘一起,去观音禅寺看吧。”

崔氏心中感慨万千,道:“当年啊,若不是看你姐夫真心对我,人又敦厚有才学,就凭大房那对糟心夫妻,我才不嫁进来呢。”

这话却勾起了小崔氏一桩心事,她见周遭皆是心腹,才凑近崔氏,低声密语数句。崔氏一脸惊异,道:“当真?”小崔氏点头,道:“千真万确,我和兄长都认为,还是让姐夫早日提出此事为妥。”

崔氏一脸凝重地点点头,道:“好,我记下了,晚间就跟他提。”

秋露院内,因偶感风寒闭门养病的徐令安也被徐敦惹出的风波惊动,她披着厚厚的袄子,对着心腹冷嘲道:“啧啧,大房真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我这侄儿,还亏我爹当日将他抱去教养了数年,怎如今蠢钝如斯。唉,这爵位要是换我三哥承袭,国公府可能还有一线希望,大房……唉,国公府要败了!”说完这句,她不由满面伤感,想她幼时,祖父和父亲修身齐家,竭诚报国,那时的魏国公府家业繁荣,在京城是何等的煊赫,风头无两,她去别家闺中做客时是何等的风光,就连如今的南平王妃,未出阁时都只有奉承她的份……可如今,长兄昏聩,子侄无能,眼看国公府大厦将倾,念及往日荣光,如何不令人唏嘘叹惋。

徐令安神伤一阵,忽然想起谢蓁,也忙唤了人前来吩咐:“去将姑娘寻回,别去大房凑热闹。”

碧螺和暮雪守在文信阁门口,暮雪为了徐玫的苦尽甘来,脸上的笑意也是压不住,两人正说着话,忽见崔氏身边的玳瑁来传话,碧螺才转身进去,徐令安身边的珍珠又随后而至,不过片刻功夫,热闹的文信阁便安静冷清下来,只剩了徐玫主仆。

暮雪笑道:“姑娘,咱们也回去吧。”

徐玫由暮雪牵着,慢慢往回走,一面走一面思索,眉头慢慢地拧紧,暮雪见了,忙说:“姑娘怎么又皱眉,当心以后留下纹路。”

徐玫偏头看着她,道:“好端端的,三婶和姑母怎把三妹妹和表妹叫走,不会是母亲和哥哥那又出事了吧?”

暮雪心头一跳,刚想摇头宽慰徐玫别多想,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心里无比清楚,大太太和大少爷……一言难尽,姑娘要是能生在二房或者三房,该多好!

且说徐敏和秦若瑜回了夏蕤院,徐敏一进屋,便直奔崔氏而去,嘴里嚷着:“娘,突然唤我们回来何事啊,我们和二姐姐、蓁表妹正玩得高兴呢。”

崔氏忍不住瞪了她一眼,道:“这京城里再难找出比你更心大的姑娘。”

徐敏不以为意,反而笑道:“娘,心大有心大的好处,您看您心细如发,昨日那盘棋还不是输给我?”

崔氏一怔,她本就正与小崔氏对弈,闻言手上抓起一把棋子便朝徐敏扔过去,徐敏一个闪身躲在秦若瑜身后,秦若瑜心下好笑,但手上动作不停,只见衣袖翻飞间,崔氏扔出的一把棋子,一个不落全被她接在手里。

“表姐真厉害!”徐敏从她身后跳出来,抚掌笑道,又换来一道瞪视。

秦若瑜瞪她一眼,才笑着走上前去,把那十几粒白子放回崔氏手边的青瓷棋罐内,扫了一眼棋局,赞道:“姨母好棋艺,娘要输了。”

崔氏抓住秦若瑜的手,仔细翻看,啧啧叹道:“阿瑜这手真好看,不如跟姨母学下棋吧!”

小崔氏笑道:“姐姐要想收她为徒,可是要失望的,她可坐不住!喏,你摸摸她指腹那层薄茧,一天到晚手里不是握着马鞭缰绳,就是提着弓箭,今日出门之前,还跟怀瑾两个玩投壶呢。”小崔氏语气听着虽是嗔怪,脸上却是骄傲之色。

徐敏上前牵住崔氏衣袖,道:“娘,你还没说唤我们回来何事呢。”

一旁的方嬷嬷笑着说道:“姑娘昨日嚷着想吃糖炒栗子,夫人适才叫人到街上买去了,那玩意儿冷了可不好吃,所以特意把两位姑娘唤回来。”才说完,门口就有仆妇送了两袋冒着热气、香味四溢的栗子进来,徐敏撒娇地又晃了两下崔氏的胳膊,才挽住秦若瑜的手去那边桌上剥栗子,崔氏摇头一笑,与小崔氏继续对弈。

徐敏剥了几粒,又唤来碧螺,张罗着要给徐玫和谢蓁送一些,方嬷嬷笑着止住她,道:“夫人早安排了,还等着姑娘想起呢。”

徐敏不好意思地笑了,见崔氏正聚精会神地琢磨眼前棋局,忙悄悄地扯了一下方嬷嬷的衣袖,示意对方低头,方嬷嬷俯身过去,徐敏轻声问道:“那为何娘不直接派人送去文信阁?”

方嬷嬷先是轻瞟了一眼崔氏,才低声对着徐敏说道:“大房今日又闹出了故事,姑娘安心在家剥栗子吧。”

秦若瑜全是毫不惊讶的模样,一脸平静地又剥开一个栗子壳,把香甜软糯的栗子肉送进嘴里,这还用猜吗,姨母和那位徐家的姑太太都遣了人去文信阁,一看就是这府里又出了事。

小崔氏连输两局,崔氏才肯放行,离去之前,小崔氏不忘拍着崔氏的手,念道:“你可别忘了我与你说的事。”得了崔氏一句回复“你放心,我有数”,才拉着秦若瑜走了。

秦家的马车才一驶出魏国公府,等候已久的陆珩就又“碰巧”路过此处,“不经意”地认出了侍卫长丁松,一回生二回熟,他十分热络地招呼:“哟,丁侍卫,咱们又遇上了。”

丁松的内心毫无波澜,照这个形势,夫人是不是不需要他这个侍卫长护卫了,这位金吾卫小爷怎么这么喜欢跟他一个侍卫抢活呢?丁松干笑两声,拱拱手。

陆珩熟稔地策马来到马车一旁,再次轻叩三下车窗,笑道:“秦夫人,真巧,咱们又遇上了,我正好要去宣平坊巡防,便护送夫人一程吧。”

小崔氏含在嘴里的一口茶险些喷了出来,待她把茶咽下,瞅了一脸无辜的秦若瑜一眼,无奈地笑道:“怎好屡次劳烦陆小侯爷?”

明知车内之人看不见,陆珩仍是一脸谦虚,连连摆手,道:“不麻烦不麻烦,分内之事。”

秦若瑜听到陆珩的声音,想到徐玫所求之事,却是心头一动,她要是写信回凉州,快马来回也得十日,何必舍近求远,这位陆小侯爷这么热心肠,又是陆皇后的侄子,不如……

“阿瑜,在想什么呢?”小崔氏见她那眼珠一转的小表情,不知又在算计谁。秦若瑜讨好地挪去小崔氏身边,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小崔氏斜睨着她,等她自己开口。

“娘,今日徐家二小姐求了我一件事。”

这个开头却是小崔氏没想到的,她不禁“喔”了一声。

秦若瑜继续说道:“娘也知道南平王府的事,那真的是个火坑,那徐二小姐着实可怜,你也知道,女儿一向扶危济困,经不住她哀求,对,表妹也帮着一块求,女儿便答应了。”

小崔氏被她气笑了,问道:“你答应什么了?”

“我答应她,帮她举荐去参选宫中女官。”秦若瑜说完,规规矩矩地端坐着,眨巴着眼睛看着小崔氏。

小崔氏愣在当场,有些气急地说道:“你举荐她参选宫中女官?你想以谁的名义,你爹?你舅舅?你师傅?你为什么要掺和一脚魏国公府的事?你可知,搅了这桩婚事,南平王府必定嫉恨你,徐二小姐的父母兄长也会怪你,你,我说你什么好,你真是在凉州当霸王当惯了,被你爹宠得无法无天。”说到最后,小崔氏不禁有些激动,生气地把头撇过一边,不去看女儿的脸。

秦若瑜忙搂住小崔氏的手臂,埋头在她衣袖里,讷讷地说:“娘,可是那位徐二小姐,嫁过去会很可怜的,她父母兄长那般薄情重利,再嫁一个如狼似虎的夫婿,娘家又不会为她出头,她会很惨的……师傅常教导我说‘世道苛刻才会红颜多薄命’,我不能违背师傅教导,不能做那见死不救之人,娘,求你了。”

小崔氏沉默半晌,终究是化为一声长叹,道:“你打算怎么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