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识字风波
对于李晚会有这么多让人意外的想法,李大壮除了支持就是感叹她脑袋瓜的聪明。
细沙画板弄好,李晚便双手端着出了门。
她找到李二蛋几人,将细沙画板放到几人中间,然后又说明了用法。
李大柱惊喜的说到:“这个办法太好了,咱们自己就可以做,比在地上写字好用多了,晚妹子,你可真聪明!”
李晚没有谦虚,坦然的接受了李大柱的夸奖,然后说道:“我打算现在就去找村长商量,组织村里人都来学习认字,就用这个代替笔墨纸砚,几位兄长若有兴趣,就先去做一个这样子的簸箕,然后将细沙筛好,很快就能用得上了。”
三兄弟喜出望外,没有犹豫,扔下手里的树枝,就回去准备了。
李晚则是叫李二蛋端上簸箕,快步朝着村长家走去。一路上,李二蛋不住地夸赞李晚的奇思妙想,李晚则微笑着回应,心中对扫盲这件事也充满了期待!
不一会儿,两人就来到了村长家。
云娘见了,热情地招呼两人进去,村长闲来无事,正在院子里编着竹篓。
李晚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将细沙画板的妙处详细地讲给村长听。
村长听后,眼中露出惊喜之色,不住地点头称赞:“晚丫头,你这个建议甚好,若是大家都能识字,那我们李家村肯定能有巨大的变化,说不定还能有更多的出路!”
李晚不置可否,以后生意做起来了,大家手里有了钱,就能有更多人家的孩子能去私塾跟先生学东西。
现在先认字,把基础打好一点,也不至于落后别人太多。
村长又接着感叹到:“你这细沙画板的用处也很妙,大家伙最难的就是笔墨纸砚,这下也算是解了燃眉之急。”
李晚笑着说道:“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接下来还得麻烦村长爷爷将大家召集起来,仔细说说这事。”
村长摆摆手,站起身,解下身上的围裙抖了抖,扔在凳子上,然后说到:“事不宜迟,二蛋你去堂屋里把铜锣拿上,咱们现在就将大家伙叫去黄桷坪,今日就把这事办了!”
李二蛋欢快的应了一声:“好嘞!”
就进去拿铜锣去了!
村长还把自家的人都带去了黄桷坪,作为村长,肯定得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一路走,李二蛋就一路敲,听到声音的村民都纷纷从屋里探出头,不一会就三三两两一起朝黄桷坪走去,不少人都在心里猜测,这次又会是什么大事?
见人来得差不多了,村长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把事情说了一遍,并表示他们全家都会参与。
村民听后不住的在地下交头接耳,有两眼放光的,也有不一屑顾的。
这时一人问到:“村长,咱们世世代代都是在李家村种地的,这字认不认得也没多大区别,就不费这功夫了吧!”
这话一出,就有一部分人纷纷附和。
村长和李晚都没有说话,观察着其他的脸上的神情。
然后就有个年轻人反驳到:“那会不会就是因为咱们世世代代都不识字,所以才一直待在这里,没有机会走出去呢?”
这话同样也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响应,还有一些人保持沉默,或许还在思考,有没有识字的必要。
在村民激烈的讨论一阵过后,村长又示意大家安静,平静的说到:“学与不学全凭自愿,你们各自在心里思量就行了!”
刚才那年轻人又问:“村长,那我们愿意学的,束脩怎么算呢?”
束脩这点李晚还没有给村长说过,所以有人问到,村长也回答不上来,只能看向身边的李晚。
于是李晚向前一步,接过话题,大声说到:“这段时间由我来教大家识字,不收束脩,今后我也会有其他事忙,所以教大家的时间不会太长。”
众人一听不收束脩,方才那些不愿意的人,又有些蠢蠢欲动了。
接下来又有人问:“那晚丫头,对年龄有什么要求吗?”
李晚继续回答:“这次时间有限,所以必须得是六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的人才能参与,但是不分男女,只要愿意学,年龄合适的,都可以来!”
李晚话音一落,底下又是一阵哗然,女子读书识字,那是大户人家才会出现的事。
好些年轻妇人和姑娘都兴奋起来,她们不用交束脩,还有机会识字了?
于是就有男人反驳了:“妇人和姑娘都是要在家干活的,识那字来做什么?不是耽搁时间嘛!”
“就是,晚丫头,你一个丫头片子,别一天尽想这些奇怪的想法,当谁都和你一样闲呢?”
“可不是,这晚丫头真是越来越胡闹了,村长也是的,还把咱们这么多人叫来,跟着一起胡闹!”
更有妇人附和到:“姑娘会的再多,以后不都还得嫁人,那不是便宜别人家了吗?”
李晚听到这些话,心脏好似被捶了一下,语气不悦的说到:“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近来村里有了不少的变化,相信大家都看在眼里。”
“土豆的种植,兔子的养殖,辣椒的用处和做法,包括以后收购大家种植出来的辣椒,都是我这个小女子识字后,再通过学习,张罗起来的,你们既然觉得都是我在胡闹,想来这些东西也是看不上的,倒是我为难大家做这些了。”
然后语气又变得冷漠了些,说到:“为了不让大家为难,那先前说的那些,我就收回吧!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不能让大家都来陪着我胡闹不是!”
这快到手的钱,谁愿意让它飞了?其他人顿时对发言的人不满起来,都指着他责备起来。
一大叔板着脸高声喊到:“不会说话你别说,谁说妇人和姑娘就不能识字了,我家就愿意让家里的儿媳妇和孙女跟着晚丫头学。”
然后又略带讨好的对李晚说:“晚丫头啊,我们全家都支持你的提议,以后我家的小辈就劳你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