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光阴飞逝 -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 小稻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4章光阴飞逝

这之后,不知不觉,时光匆匆,转眼已接近年末。

眼下距离秦朝阳离家都约莫三旬了,姜家那边还未有音信。

老秦家的人便知晓了,对方无意这门亲事。他们只好等秦朝阳归来后再看看,是否去托媒人找找别家的好姑娘。

秦柳氏对此深感惋惜,那姑娘儿,她觉得和自己大儿子郎才女貌很是般配的。

秦石私下宽慰妻子,儿子的正缘未到。

老天爷会有它的安排的,放宽心就好。

随着经历的事情多,能从战场活着回来,子女懂事,养鸡场还能开了起来,秦石的生活态度日益非常闊达。

他觉得现在家里的福气不少了,已经不少了。

这几日,宣朝的老百姓都开始了要准备过年的物什,各地的大街小巷就眼见地弥漫着热热闹闹的气氛。

寻常百姓们,无论穷的、富的,以及哪怕是守边境的士卒,都在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这个年有些年味。

这片土地的人们,根子里的韧性和吃苦耐劳的受力,远超想象。

十二月下旬,朝廷的一则告谕,正历七年不会再新加赋税,就让宣朝全国上下满心欢喜地庆贺即将来临的新一岁。

百姓们一如既往地,甚是容易满足。

东皋书院那边,是在十二月中旬就给所有学子放了假。

无论这片土地现下如何模样,陷于哪种境况,离家已久又路途遥远的学子们,都拜别了书院踏上了归途。

有的学子的老家,偏远得来回都得花上两三旬时日的那些,年后就都会延后回书院,其余的统二月一日回去。

思乡、血脉亲情……是百姓们骨子里割舍不断的天性。

另一边,祥记则是打算开张到年二十八,扩张过的店面每日的生意都客似云来。

民以食为天,果然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花不起十五文钱买一斤白肉的百姓有,能花几两银子吃一桌子好菜的人也大有人在。

人间的参差,一直不同。

钱掌柜如今面对挣银子这件事很是有冲劲。

皆因,他已成家一年的独子钱勤学,来年就要当爹了,到时候他就是爷爷了!!

而秦晚霞的明和堂那边,则是在年二十二就关了门,让店小二和绣娘她们都早些回去过年。

来年再奋战!

老秦家这边,秦石冬至后就处理完了养鸡场的大部分公鸡和母鸡了,只留了些许当种鸡,然后留了一老夫妻俩帮忙照料。

至于养鸡场那边做的那些咸鸡蛋,风干鸡,托祥记在南州城的商户人脉的福,也在年末前顺利卖完。

靠自己挣来的银两,让他精神头好得很。

不过,他转手都交给了秦柳氏,自己身上没留半个铜板。

所以,这几天,他和妻子,幺子,二女儿得了闲,都在家中收拾家中的里里外外各种事情。

再加上老杨一家三口,还有柳三娘帮忙,秦宅这点杂务,没费多大劲就搞完了的。

然后,他们一家子就慵懒地在家里呆着。

大年二十九这天,秦家和钱家就忙碌地开始了张贴对联,宰拜神用的鸡鸭,准备炸年货等。

两家人还不时地串个门,看看对方做得如何了,有没有要帮忙的地方。

其中,秦柳氏是,从天亮就时不时去宅子大门外去张望,想看看街上有没有大儿子的身影。

秦朝阳出门前是说好了大年三十前必定回家的,今天都年二十九了,还不见他的人,她焦急得很。

“娘,炸糖环的面粉和粘米分怎么配比来着”,秦晚霞从庖厨出来寻秦柳氏问道。

那些炸货,她和杨婶子、柳三娘都不太擅长做面团。

秦柳氏被她这么一打断,便关好院门,跟她回去庖厨。

她眉间微蹙,脸上泛起担忧,让途径庖厨的秦朝宁看在了眼里。

整个宅子里,这会儿最清闲的就属秦朝宁。

见家里人开始着急怎么自家大哥至今还不见影,他就主动请缨想去一趟白云观寻秦朝阳,看看那些道长们回来了没,有没有什么消息。

听罢,秦石让他叫辆马车,和老杨叔一道,带多点吃食和年货过去,顺便给道长们送年礼。

秦柳氏也塞了好些咸鸡蛋给他们带上,叮嘱秦朝宁记得好好感谢那些道长对秦朝阳的照顾。

秦朝宁应下,在老杨叔和杨小豆的帮忙下收拾出来一车的东西,然后就出发了。

说起来,他在南州城生活了差不多三年,今日还是第一次去白云观。

他们家中,回想起来,确实只有他大哥自己一人时常独身往道观里跑。

这一路上,街上沿路都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他们的马车的方向几乎是逆着行人,越走越人烟稀少,缓缓离开了主城的几个片区。

白云观位于南州城东北方的一座名为矮岭的山坳半山腰上,与琼岭山山脉下的那一片香火旺盛的烟火气不同,这边越接近道观的地点,路上就越显而易见地萧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