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和尚念经
“夫人,回春堂的闵大夫到了。”
“快叫大夫进来。”
徐氏说着抹掉眼泪,站起身让出位置方便老大夫给女儿看病。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望在最前,也是敏大夫治病救人的第一个流程。
闵大夫行医几十载,自认就算算不得生死人肉白骨的神医,可也是京城里出了名的药到病除。
现下情形竟是叫他有些拿不准情况了。
谁家病人面色红润,神情恬淡,比大多数娇养出来的贵女都看着健康?
难道是后宅伎俩,装病?
可哪有人这样装病的,这演技狗看了都摇头!
闵大夫一头雾水,直接让丫鬟把谢知茴的手从被子里拿出来,然后号上脉。
不号不知道,一号吓一跳。
这脉象怎么会是这样?
徐氏在旁看着着急,连忙追问:“闵大夫,我女儿是怎么了?严不严重?”
闽大夫此时正感受来自童话世界道具的震撼,根本顾不上徐氏的问话,捋着胡须百思不得其解。
油尽灯枯的脉象和气血充足的面相他都见得多了,这合在一起,他怎么就这么看不懂呢?
难道已经是到了回光返照的境地了?
看着躺在床上昏睡不醒的小女孩和眼角泛红的慈母,闵大夫心中叹息,没有把自己的猜测说出来。
而是摇摇头对徐氏道:“现在的情况老夫一时也拿不准,夫人不如再招几个大夫来看看。”
当晚,京城内有些名气的大夫都被陆续招到谢府。
这些人来了去,去了来,但都束手无策,只能留下一句回天乏术,准备后事匆匆离开。
徐氏和谢知意听了整整一夜的节哀,眼泪都快流尽,怎么也不相信白日还活蹦乱跳的小女孩转眼便就回天乏术。
明明她看起来还那么健康,比熬了整夜的徐氏和谢知意还更好。
徐氏不愿接受,又打发丫鬟去前院看谢二老爷有没有回府。
不多时,丫鬟回来还是摇头。
自从昨天谢二老爷被人叫走后就没有回来,现在竟是连女儿病入膏肓都用不上他。
徐氏心里恼火,可没用,只能焦急的等到天大亮,赶着马车急急去了靖王府上。
靖王世子妃听完来意,直接就让人拿了帖子到宫中请来御医。
但御医诊脉后也毫无办法,摇着头叫徐氏早些准备后事。
徐氏心里拔凉,一晚上攒着的劲就这样泄去,无力的靠在小女儿床头垂泪。
*
谢知茴被下死亡通知书后的第一天。
徐氏哪也没去,和谢知意一同守着谢知茴,连询问发生什么都提不起劲,生怕人不知何时就撒手人间。
谢知茴被下死亡通知书后的第二天。
谢知意悲伤情绪稍稍和缓,理智回笼疑惑回光返照都是返这么长时间吗?带着一点希冀,她收敛悲伤,安慰母亲的同时仔细观察起妹妹的情况。
谢知茴被下死亡通知书后的第三天。
谢二老爷总算回府,刚出险境又得知女儿病危,当即便昏迷过去。
府中顿时乱作一团,连一直被隐瞒消息的谢老夫人都惊动的出了小佛堂。
徐氏生怕谢老夫人年纪大在这紧要关头出事,连忙打起精神将人糊弄过去。
前脚刚出老太太院子,后脚又急急去看老爷。
好在谢二老爷问题不大,仅一针就给扎清醒过来。
这一通忙乎下来,等到徐氏夫妻二人再次回到谢知茴床前时,谢知意已经跟春桃问明出事当晚发生的所有事情。
她在心中反复思索当时妹妹的那点不寻常举动。
没有中毒、没有急病、甚至光从面相上什么都不显,可人就是毫无征兆的昏睡不醒。
妹妹当时念叨的那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是不是预示什么呢?
想到妹妹的性子和与她仿佛格格不入的世道,谢知意觉得或许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牵引着妹妹。
想清楚后,谢知意直接对徐氏夫妻二人道:“爹、娘,咱们带妹妹去护国寺吧!妹妹的情况显然非比寻常,说不定护国寺的大师可能会有一些办法。”
谢知茴被下死亡通知书后的第四天,她被挪去了护国寺的禅房。
一众大师围绕在她身侧,念经的念经,颂佛的颂佛。
禅香弥漫整个房间,好一个封建迷信活动现场!
谢知茴要是现在睁眼,说不定当场就得被吓的真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