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太极 - 以武炼道 - 执笔叙红尘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以武炼道 >

第25章太极

张临海离去之后,院子里的氛围似乎变得更加宁静。张明理正欲开口说些什么,突然,他笑盈盈地转头看向张博文。

就在这时,张博文的眼睛猛然睁开,那一瞬间,他的眼神异常明亮,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那光芒中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领悟,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张博文左右看了看,最后将目光定格在张明理身上。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敬重,恭敬地说道:“谢爷爷点拨!”他的声音诚恳而真挚,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张明理的感激之情。

张明理柔声说道:“这是你自己的悟性高,你如今已经走出来自己的路,老夫也没什么可以指点你了。一会自己去藏经阁看看吧。”说完,他的手中凭空出现一枚玉符。那玉符通体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的光芒。玉符缓缓飘向张博文,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

张博文伸手接过玉符,感受着玉符上传来的温润触感。他又弯腰说道:“谢谢爷爷!”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意。

张明理又说道:“从藏经阁出来之后,要是没啥事,你就先回吧。小天在这住一段时间吧!过段时间再让他回去。”他的语气平和而慈爱,充满了对晚辈的关怀。

张博文恭敬地答应道:“是,爷爷。”

随后,他看向张天利,说道:“那我先回了,我走了之后别惹事,要听诸位长辈的话!”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嘱托。

张天利轻轻的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乖巧与懂事,说道:“好的爸爸,您路上注意安全。记得给我向学校请假!”还不忘学业的张天利特意提醒道。他深知学业的重要性,即便此刻身处这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心中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学业。在他看来,学习是不断进步的阶梯,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不能轻易放下。

看着张博文离去的背影,张天利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离别之情。那背影渐行渐远,仿佛带走了他熟悉的温暖与依靠。他微微抿起嘴唇,眼中闪过一丝不舍。然而,一想到自己将要被传说中的“天师”亲自指导,那点离别的情绪又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期待与兴奋。

这时候,张明理神色温和地看着张天利,说道:“小天,这些年你除了学习老夫教你的呼吸法,还学习了什么呢?”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在引导着张天利回忆过往的点滴。

张天利微微皱眉,陷入思索之中。过了一会儿,他开始详细地向张明理讲起学校所教的内容。他的话语条理清晰,将各个学科的知识一一阐述。在讲述的过程中,他还一边说一边展示了父亲所传授的(二禽戏)。只见他身姿灵动,模仿着飞鸟走兽的姿态,动作流畅自然。他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沉浸在二禽戏的世界中。

张天利展示完毕之后,张明理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小文做的不错,庄子所创的(二禽戏)用于你这个阶段正合适。你还记得当年见面时候我打的太极吗?”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在考验张天利的记忆力。

张天利听闻此话,顿时有些尴尬。他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道:“太爷爷,我当时,当时没记住。”他的脸上泛起一抹红晕,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懊悔。

张明理笑了笑,宽容地说道:“没关系,我现在传授你。太极这套功法练起来快慢适中,步法灵活、运行自然。尤其适合刚刚接触修行的武者。太极功包括静功和动功两部分。静功便是呼吸法,注重内功修炼,调合阴阳,交合神气;动功则是太极拳。张三丰祖师强调功拳并练,刚柔相济,动静相间,相辅而行,方能达到太极之象。”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太极功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让人不禁对这套神奇的功法充满了向往。

张明理介绍完太极之后,眼中流露出敬仰之色,不由感叹道:“张三丰祖师高屋建瓴,其创造的太极拳真的是修行界的一大瑰宝。那看似柔和的招式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无论是对于内功的修炼,还是对于身心的调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这太极拳的出现,实乃所有修行者的幸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感慨,仿佛在回忆着张三丰祖师当年的风采。

张天利认真地听完之后,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他暗自想道:“龙虎山的天师称武当山的创始人为祖师?怎么感觉这么别扭。”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心中充满了不解。

然而,这时候张明理正准备要演示太极,张天利便赶紧压住心中疑惑,他深知此刻不是纠结这些问题的时候。他全神贯注地盯着张明理的一举一动,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即将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示,或许能让他对太极功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张明理缓缓拉开架势,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专注,又说道:“要学太极,首先得理解五个字。

一是松,内外都要松。身体的每一处肌肉、每一个关节都要放松,内心更是要摒弃杂念,达到一种松弛的状态。只有内外皆松,才能让气息流畅,让力量得以自然地发挥。

二是静,心要静,以静为本,以动为用。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的心常常被各种琐事所扰,难以平静。而习练太极,就需要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如同静谧的湖水,波澜不兴。只有心静,才能敏锐地感知自身的气息流动,才能更好地把握每一个动作的节奏和力度。

三是空,意空,形空,气空。意空,即心中无杂念,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形空,身体的动作要轻盈流畅,不僵硬不刻板;气空,呼吸要自然顺畅,不滞不塞。

四是柔,柔便是藏,静则如处子,动则若姣兔。柔不是软弱无力,而是一种内敛的力量。在静止时,如处子般安静温柔;在行动时,则如狡兔般敏捷迅速。

五是慢,修行时候,犹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连绵不断地运动,无有大的起伏及凹凸断续之处。慢不是拖沓,而是一种细腻的感受。在缓慢的动作中,体会身体的每一个变化,感受气息的每一次流转。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