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磨盘山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天利如同一块渴望知识的海绵,在文化课上全神贯注地认真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而在修行课上,他更是努力修行,一丝不苟地夯实基础,不放过任何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
每当有闲暇时光,他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父亲传授的《二禽戏》中的熊经和鸟伸的锻炼之中。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他对这两个动作的理解愈发深刻,不断地重复练习,力求做到完美。
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他能够将两个动作全部流畅地做出来。而此时,时间也悄然来到了十月一日的国庆假期。
这天一大早,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张博文便精神抖擞地开车带着充满期待的张天利出发了。
他们沿着高速公路一路疾驰,车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不久后,他们来到了忻城市的豆罗镇,并从这里下了高速。
接着,时间不长,他们便来到了一个宁静的村落,这个村落叫做向阳村。张博文把车靠边停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之后,便带着张天利背着一个小巧的背包,向着村子后面的山路走去。
一路上,并没有想象中陡峭崎岖的山路,反而是一路平坦,让人走起来颇为轻松。然而,路程却十分遥远,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仿佛在丈量着大地的长度。两个小时的时间在他们的脚步声中悄然流逝,他们终于走到了山脚下。
此时,张博文抬起手,指着面前巍峨的大山,向张天利充满自豪地介绍道:“这个山呢,没什么名气,当地人叫这座山磨盘山。”
张天利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疑惑地问道:“磨盘山,为什么叫磨盘山啊?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吗?”
张博文听到儿子的问题,哈哈大笑起来,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他笑着说道:“因为它像磨盘啊!”
张天利更是满心疑惑,不解地说道:“什么是磨盘啊?我不知道。”
“哈哈哈,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啊!”张博文有些忍俊不禁,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但笑过之后,他还是耐心地继续解释道:“磨盘吧,其实也就是上下两个石盘。在我国古代,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当时并没有现在的机械,人们种出粮食后,全靠它来把粮食磨成粉,还能够做豆浆豆腐呢。”
说完之后,他再次指着前方的磨盘山说道:“你看这座山像不像?”
张天利虽然听了张博文对磨盘的介绍,但是由于没有亲眼见过磨盘,所以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他有些敷衍地说了声像。
张博文也看出了张天利的敷衍,顿时也没了继续介绍的兴致,便催促着张天利赶紧登山。
两人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登山,终于来到了山顶。
当张天利踏上山顶的那一刻,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高耸山峰,与他脑海中那险峻的山顶景象截然不同。这里的山顶反而特别平整,就像是一个广阔而巨大的平台。阳光洒在这片平整的山顶上,仿佛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站在这里,可以俯瞰到周围连绵起伏的山脉和远处若隐若现的村落,那壮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大自然的气息。
没等张天利从山顶那意外的景象中回过神来发出感叹,张博文便迫不及待地带着他向着前方的一个村落走去。他们沿着一条蜿蜒的小路前行,脚步匆匆,似乎有着明确的目标。
进入村落之后,张天利的第一感觉便是这个村落很是破落。古老的房屋墙壁斑驳,有些屋顶的瓦片也残缺不全。村子里静悄悄的,只是在几个巷子的交汇处坐着五六个老人。这些老人满脸沧桑,坐在那里聊着天,仿佛在回忆着往昔的岁月。
当张博文和张天利这两个外乡人出现时,老人们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便又继续闲聊起来,似乎对陌生人的到来并不在意。
张博文熟门熟路地带着张天利穿过几条狭窄而幽静的巷子。巷子里铺着不规则的石板,有些地方还长着青苔。他们在这充满岁月痕迹的村落中穿梭,终于来到了村落深处的一座破落宅子门口。这座宅子看上去十分陈旧,大门的油漆早已剥落,露出里面的木头纹理。
张博文走上前去,轻轻敲了敲门,并大声喊道:“三叔,我来看你了。”他的声音在寂静的村落中回荡,带着一丝急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