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辩论 - 大唐:被李二追着要认儿子 - 小草比树高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1章辩论

“殿下!”

于志宁面色肃然,其他人不约而同的闭嘴,全部看了过来。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于志宁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直接引用荀子的《劝学》。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于志宁说了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必须端正学习的态度。

李二这个时候也走了过来,严肃的说道:“还不快谢谢于县公的教导。”

李宽轻轻起身,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的身体移动。

于志宁刚刚所说的那些,李宽实际上并没有觉得有任何的不对。

不过,已有些许醉意的他,并不想就这么被当众教训一番,然后如同一名乖宝宝一般,弯腰认错。

他想要借着这事,借着这个场合,来给自己扬名!

“于县公,关于你所说,我觉得很有道理。”

李二听到李宽的话,暗中松了一口气,他还真的怕李宽少年意气,为了一时的面子,和于志宁当面反驳。

于志宁能够作为太子的老师之一,这就足以说明,他的学问之高。

要是今天李宽和于志宁之间,因为学问的态度起了争执,那李宽今后在读书人里的名声,不用想就已经知道。

于志宁也微微颔首,虽然刚刚李宽的态度不对,可经过一番教导,能够认识到自己错误,他觉得李宽还算不坏。

王珪则是心中暗自惋惜,他最希望李宽和于志宁当面顶牛。

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至少能够让他稍微看出一些李宽的深浅。

远处的侯君集,眼中露出不屑,要是李宽和于志宁顶牛,他或许会高看一眼李宽。

现在就这么轻飘飘的认怂了,顿时让他打心底里不把李宽当做一回事。

李二刚刚松了一口气,李宽的话音接着响了起来。

“不过,具体问题集体分析,于县公所说的很有道理,但具体到我这里就不一样了。”

“对于我来说,诗词就是娱乐而已,不能算作真正的学问。”

李宽一句话,顿时引得于志宁刚刚才放松的脸,再一次的绷了起来。

不等李二出声训斥,李宽继续说道:“诗词不过小道尔!”

“我大唐需要的不是诗词,而是能够真正让大唐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学问,能够让四夷敬仰畏惧的刀兵!”

原本打算训斥李宽的李二,此刻也忍了下来。

虽然李宽前面的话会引得读书人的不快,可后面的话却深得他的心。

李宽不等于志宁开口,自顾自继续说道:“不能!”

“即便是千古名篇,能够让百姓不再饿肚子,有衣穿吗?”

于志宁嘴唇颤抖哆嗦,他一时无法回答李宽的问题。

正如李宽所说,千古名篇确实不能够让百姓当饭吃当衣穿。

可在他的心中,这些都是神圣的,需要怀着敬畏和崇敬的心对学习去对待。

“楚王说得好!”程咬金最先开口,“什么狗屁诗词,上了战场念几首酸诗,能够让敌人自杀吗?”

尉迟恭也跟着说道:“不错,那些鸟诗词面对敌人的时候,可没有我们手中的马槊管用!”

两人一开口,其他武将立刻一个个开始声援。

平日的时候,他们天天被这些文官左一个粗鄙武夫,右一个乡野蛮子。

论耍嘴皮子,他们完全就不是那些问文官的对手,最后往往都是直接动手。

然后就是因为动手打人,被李二训斥几句,再罚一些俸禄了事。

虽然李二训斥和罚俸禄,他们也没有真正的放在心上,可心里总归是不得劲。

如今李宽是李靖的徒弟,这些武将已经把他划归到武将的行列之中。

其他文官这个时候面色也不好看了起来,之前只是李宽与于志宁,他们两人对于学问的不同见解。

现在程咬金和尉迟恭一开口,那他们可就不能只当看客了。

孔颖达最先走了过来,程咬金顿时脖子一缩。

程咬金虽然平时表现得像一个没心没肺的夯货,可内心里却是比谁都明白。

他刚刚和尉迟恭的话,不仅仅是得罪于志宁了,而是把整个大唐的读书人都得罪了。

这种事,要是被天下的读书人知道了,都不知道要被他们怎么编排了。

对于这些读书人的嘴,程咬金可是知道他们的厉害。

孔颖达李宽之前有见过,见到他走了出来,立刻意识到,要是不帮程咬金他们说话,他和尉迟恭两人,以后怕是要被骂得很惨了。

当下,李宽也不等孔颖达开口,抢先说道:“卢国公和鄂国公这话说得也不全对,不过站在你们的角度也不算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