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皇贵妃小产 - 如懿传之凤临天下 - 淑仪公主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如懿传之凤临天下 >

第20章皇贵妃小产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之际,空气仿佛都凝固住了一般,时间也像是停滞不前。然而,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氛围之中,突然间,门口处传来一阵急促且杂乱无章的脚步声。那声音由远及近,犹如疾风骤雨般迅速逼近。众人听到声响后,纷纷下意识地循着声源方向望去。

只见一个身影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地冲进了屋内。定睛一看,原来是之前因替如懿说话言而惨遭皇帝重罚三十大板,至今仍旧卧床养伤的李玉。此刻的他,面色苍白得如同一张白纸,毫无血色可言;呼吸急促而沉重,每喘一口气都显得异常艰难;脸上更是布满了惊恐之色,双眼圆睁,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景象。

他一边奋力向前奔跑着,一边嘴里还断断续续地高声呼喊着:“皇上......不好了......出大事了......皇贵妃出事了......”

皇帝原本紧绷着的神经在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时,瞬间变得更加紧张起来。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眼神中透露出焦急与担忧之色。连忙开口追问道:“皇贵妃究竟怎么了?快说!”

李玉闻声,脚下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但还是强撑着身体,噗通一声跪倒在了皇帝面前。他颤抖着嘴唇,用略带哭腔的声音说道:“启禀皇上,今日皇贵妃与嘉妃娘娘一同前往御花园观赏花卉。谁曾想,不知为何,四公主竟突然伸手将皇贵妃用力推倒在地。嘉妃娘娘见状,急忙上前阻拦,却不想连同自己也一并被推搡倒地。结果,皇贵妃当时便感到腹部剧痛难忍,随后就被匆匆送回了永寿宫。”说到此处,李玉已是泣不成声,整个身子都伏在了地上,不停地抽泣着。

皇帝一听这个消息,心中猛地一惊,仿佛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他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无比,整个人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轰然从龙椅上站起身来。由于起身太过匆忙,甚至带倒了桌上的茶杯,但此刻的皇帝已然顾不得这些,他的心早已飞到了永寿宫中,飞到了那个让他牵挂万分的人儿身边。

皇帝心急如焚,脚下生风般地朝着永寿宫疾驰而去。一路上,他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馨澜那娇柔温婉的面容和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愈发担忧她的安危。而跟在他身后的如懿,则完全被抛在了脑后,仿佛成了一个透明人。

终于,皇帝在宫人的簇拥下,气喘吁吁地赶至永寿宫。宫门缓缓开启的那一刻,仿佛连时间都为之凝滞。皇帝一眼便望见了躺在病榻之上、面色苍白如冬日初雪般的馨澜。她紧闭着双眸,气息微弱,犹如风中即将熄灭的残烛,额头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晶莹剔透,却将那一头青丝浸染得湿漉漉的,更添了几分凄楚。

皇帝的心,瞬间如被万箭攒心,疼痛难当。他三步并作两步,几乎是冲到了床边,一屁股坐下,双手紧紧握住了馨澜那只纤细得仿佛随时会折断的冰凉玉手。那手,冷得如同冬日里的寒冰,让皇帝的心也跟着沉到了谷底。

或许是感受到了那来自掌心的温暖,馨澜微微启开了眼帘。当她的目光与皇帝相遇时,眼中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诧异,显然未曾料到皇帝会如此迅速地赶到她的身边。然而,这丝诧异转瞬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深深的哀伤与幽怨,宛如秋日里凋零的残荷,带着无尽的凄清与哀婉。随后,她轻轻地移开了视线,不再看向皇帝,仿佛是在逃避,又似在诉说着无法言说的痛楚。

“澜儿,你感觉如何?”皇帝的声音因焦急而略显颤抖,满脸都是关切之色,“莫要害怕,朕已经传旨叫了御医前来诊治,你定会没事的。”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嘉妃也凑了上来,嘤嘤哭泣着向皇帝诉说事情的经过:“皇上啊,今儿个不知怎的,四公主突然间就像发了疯一样,对姐姐又打又骂,臣妾怎么拦都拦不住……呜呜呜……”嘉妃一边说着,一边用手帕擦拭着眼角的泪水,那模样,仿佛受了极大的委屈。

皇帝听后,剑眉紧蹙,眼神中透出一股凛冽的寒意,仿佛要将这宫殿中的每一寸空气都冻结。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竟然有此等事发生!简直是胆大包天!立刻给朕彻查清楚,看看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若查出真凶,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如懿急匆匆地跟了过来,心中急切地想要向皇帝解释一番,以证清白。然而,还未等她开口,皇帝便面无表情地冷冷瞥了她一眼。那眼神,犹如冬日里的寒风,冰冷而刺骨,仿佛能穿透人心一般。只听得皇帝语气生硬地说道:“在事情的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你最好给朕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待着!莫要再添乱子!”

如懿听闻此言,娇躯微微一颤,贝齿紧咬着那粉嫩的下唇,力道之大,仿佛要将其咬破一般。刹那间,晶莹的泪水便在眼眶之中打转,很快便化作两道清泪,顺着脸颊滑落而下,将那张绝美的容颜映衬得越发楚楚可怜。然而此时,面对着皇帝那冷漠且威严的面庞,如懿心中纵有千般委屈、万般苦楚,却愣是一个字也无法从喉咙中挤出,只能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恰在此刻,站在一旁的嘉妃忽然阴阳怪气地轻声嘟囔起来:“哟呵!这四公主可是如懿亲骨肉呢!只是不知怎的,有人怕是担心皇贵妃身怀龙裔之后,如懿继后的地位不保……所以呀,这四公主才会让皇贵妃遭此劫难吧……”尽管嘉妃刻意压低了嗓音,但她这番话还是清晰无误地传入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狠狠地刺进了如懿的心窝。

与此同时,一直躺在床上的皇贵妃馨澜则面色如霜,冷冷地开口说道:“皇上您又何须为这点小事如此大动干戈、劳心伤神呢?若是因此让咱们继后如懿心生不满,怪罪臣妾故意卖弄风骚、矫情做作,那臣妾可真是担待不起呀!”随着馨澜话音的落下,皇帝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好似能够滴出水来,周遭的气氛也随之变得压抑无比,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恰在此时,御医匆匆忙忙地赶来了。他一番紧张的诊断和治疗之后,面色凝重地向皇帝禀报:“启禀皇上,皇贵妃已有身孕尚不足一个月,此次遭受四公主的大力推搡,导致不幸小产了……”听到这个消息,众人皆惊得目瞪口呆,仿佛晴天霹雳一般。

皇帝听闻此讯,只觉得脑袋里一阵轰鸣,仿佛五道惊雷同时劈下,将他整个人都震得摇摇欲坠。他瞪大双眼,满脸怒气地直视着如懿,那目光犹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炽热而凌厉,口中更是怒吼道:“这就是你的好女儿干的好事!”声音之大,响彻整个宫殿,令人不寒而栗,仿佛连宫墙上的琉璃瓦都为之颤抖。

如懿听到皇帝的斥责,心中一惊,双腿一软,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她泪流满面,身体微微颤抖着,哭诉道:“皇上,臣妾冤枉啊!定是有人心怀叵测,故意陷害臣妾母女,请皇上明察秋毫啊!”此时的如懿,已经顾不得什么仪态和尊严,一心只想为自己和女儿辩解,那模样,让人见了都不禁心生怜悯。

一旁的馨澜早已哭得梨花带雨,泪水如同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滚落下来,将那张原本就苍白无色的脸庞映衬得更加凄楚动人。她双手紧紧捂住腹部,声音哽咽地说道:“十余年了,妾身好不容易才有了身孕,却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就这样没了……呜呜呜……”那悲痛欲绝的模样,任谁见了都会心生怜悯,恨不得立刻为她讨回公道。

嘉妃此刻也是懊悔万分,她双手紧紧抚着隆起的腹部,脸上的表情扭曲而痛苦,自责的话语如同连珠炮般从口中涌出:“都是妾身不好,当时看到四公主的时候,妾身就应该立刻警醒,带着皇贵妃回寝室去的。可是妾身怎么就这么糊涂,竟然完全没有想到这一层,如今害得自己……哎哟哟,我的肚子疼得要命,这可如何是好啊……”

说着,她的脸色越发苍白,仿佛一张白纸,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嘴唇更是毫无血色,整个人看起来虚弱至极,仿佛随时都会晕倒在地一般。她的宫女们慌忙上前搀扶,却也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这时,御医又匆匆赶来,一脸凝重,脚步急促。他先是向皇帝行了礼,然后走到嘉妃身边,经过一番仔细而谨慎的诊断之后,面露难色,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向皇帝禀报:“启禀皇上,嘉妃娘娘……她……也小产了……”

御医的话音刚落,在场众人皆是一片哗然,仿佛听到了世间最不可思议、最骇人听闻的事情一般。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疑惑和不可置信,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御医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今天这到底是怎么了?居然一下子有两位高位嫔妃因为四公主而不幸小产,这可真是天降横祸,让他如何是好啊!

嘉妃正经历着一场心灵与肉体的双重风暴,她的手轻轻摩挲着腹部,那里曾孕育着一个小小的生命,如今却成了她心中无法言说的痛。“都是我,都是我这糊涂的心啊!”她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懊悔的泪光,仿佛每一滴都承载着对逝去生命的无尽歉意。“

那日阳光正好,四公主的笑颜如花般灿烂,我怎就忘了,这宫墙之内,每一步都需谨慎,每一眼都可能招来无妄之灾。哎哟,这肚子,像是被千万根针同时刺痛,让我如何不心碎?”她的脸色苍白如纸,额上细汗密布,如同秋日里即将凋零的荷叶,摇摇欲坠,惹人怜惜。

皇帝闻讯,怒火中烧,眼神如炬,直指如懿,声音颤抖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还有何辩解?”如懿跪伏在地,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每一滴都似乎在诉说着自己的无辜与委屈,她声声泣血,喊冤之声不绝于耳。

就在这时,太后踏着沉稳而缓慢的步伐缓缓走了进来,她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下拉长,宛如一幅古老而威严的画卷缓缓展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挂着一抹冷笑,那笑容中藏着锋利的刃,仿佛能穿透人心,让人不寒而栗。她的眼神,深邃而冰冷,如同深渊中的寒冰,透露出对如懿深深的厌恶与嘲讽,仿佛要将如懿的灵魂都冻结在这冰冷的宫殿之中,让她永世不得翻身。

她一步一步地走到皇帝身边,每一步都像是踏在如懿的心弦上,让她的心跳加速,呼吸紧促,仿佛随时都会窒息。太后终于站定,目光在如懿身上停留了片刻,那是一种审视罪犯般的冷酷目光,仿佛要将她看个通透,看个明白。随后,她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远古的钟声,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回荡:“这就是皇上宁愿压制满朝文武、皇家宗亲,不惜气晕哀家也要立的继后吗?真是好一个乌拉那拉氏的女人啊!一出手,就害得两个无辜的皇嗣折损在这深宫之中。哼,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起你姑姑当年在宫中的手段,你可是强多了,强得让哀家都感到心惊胆颤。”

太后的话语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带着深深的讽刺与挖苦,如同锋利的匕首,精准无误地刺向如懿的心房,让她的心灵千疮百孔,鲜血淋漓。如懿的脸色在这尖锐的言辞下变得更加苍白,仿佛失去了所有的血色,她的眼神空洞而绝望,却又闪烁着一丝微弱的哀求之光,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在黑暗中摇曳挣扎。她抬头望向太后,那双曾经充满灵动的眼眸此刻只剩下无尽的祈求,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无辜与委屈,希望太后能网开一面,给她一个赎罪的机会。

然而,太后却视而不见,她的眼神从未在如懿身上停留太久,只是冷冷地转过头去,看向那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她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审视,仿佛在等待着皇帝的决断,又仿佛在考验着他的意志与情感,看他是否能在这权力的旋涡中保持清醒,做出明智的选择。

皇帝望着如懿,他的眼神复杂而深邃,内心如同被千万根丝线缠绕,纠结不已。一方面,他对如懿仍有旧情,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心中,难以抹去。那些温柔的笑容、甜蜜的话语、深情的拥抱,都如同昨日重现,让他无法割舍。

另一方面,两个孩子无辜逝去的残酷现实又如同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令他愤怒、悲痛,难以释怀。他仿佛能听见孩子们无助的哭泣声,看见他们幼小的身躯在黑暗中颤抖,这让他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他的眼神在如懿与太后之间徘徊,似乎在寻找着一个平衡点,一个既能安抚太后又能保全如懿的万全之策。然而,在这权力的旋涡中,情感往往是最脆弱的牺牲品。皇帝的心中如同有千万只蚂蚁在啃噬,疼痛难忍。他深知,自己作为一国之君,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天下的安危与皇家的颜面。他不能让自己被情感所左右,更不能让如懿成为皇家内部的裂痕,让天下人耻笑。

于是,皇帝在那金碧辉煌的大殿之中,缓缓开启了他的金口,声音低沉而坚定,宛如远古山岳般稳重,又似冬日寒冰般冷酷无情。他说:“太后所言,确乃金玉良言,字字珠玑,朕心中亦有此考量。只是,朕已昭告天下,立如懿为继后,此事关乎皇家颜面,关乎祖宗法度,岂可轻易悔改?若朝令夕改,朕将置皇家威严于何地?置天下万民之议论于何地?”

皇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绝,他的目光如炬,扫视着大殿上的众人。然而,他的语气又转而缓和,道:“但朕亦非铁石心肠之人,对于皇嗣之死,朕心中亦有痛楚。朕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更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因此,朕决定,如懿的册封大典依旧举行,以此昭示天下,皇家威严不可侵犯,祖宗法度不容置疑。但她的地位,却不能比肩朕心中的孝贤皇后。继后的册封大典,一切从简,不得铺张浪费,以示朕对皇嗣之死的哀悼与对天下苍生的体恤。”

说完,皇帝又转向一旁侍立的太监总管,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不容抗拒的威严。他沉声道:“皇贵妃馨澜,自即日起,摄六宫事,免除宫中一切繁文缛节。除年节之外,不得参加任何宴会,需专心调养身体,以期早日康复。朕希望她能以大局为重,为后宫树立榜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