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东乡,流民接收点。
少年人从小竹筒中抽出一只竹签,饱蘸浓墨,头也不擡的对着他面前形容枯槁的中年人说道:“姓名。”
中年人紧紧攥着舍不得吃的半个杂粮饼子,学着之前人的模样结结巴巴地答道:“邓……邓秀。”
“哪的人”
“葭明县人。”
“一个人来的还是有妻小父母”
邓秀脸上有些惶恐:“全家,全家都来了。”
少年也听出来了,搁下笔对他笑道:“你不用害怕,咱们秦君是个信人,既然对外说的是只要来投,无论青壮老幼,都有一口饭食,那就都会有。
“问你这个,只是因为要知道你家有多少人,才好给你分配相应的房舍和口粮。”
少年人文质彬彬的,言语也温和,令邓秀放松很多,言辞也变得流利起来,点头不叠道:“那是自然,那是自然。秦君是贵人,说话自然是一口唾沫一个钉,不会戏耍咱们这些穷苦人。”
少年笑笑,没接话。
自打他因为相貌好,和几个同窗被教导选出来做这个登记流民之事,这种溢美之词就被灌满了耳朵。
也逐渐明白了这些流民尽捡着好听话说其中的小心思。
先用话把人给架起来,那就不好反悔了。
他要是接话,这吹捧就会没完没了。如果他态度更好更热情些,就会被黏上,需要应付很多不合理的需求。
因为人性就是如此贪婪,有了一就会想要二。尤其是这些除了一条性命什么都没有,所有的道德观念都要为生存让步的流民。
更何况他们平常也吃不了多饱,道德观念本就淡薄到几近于无。
别问他为什么知道,因为从前的他也是这样的。
所以他只是噙着不会失礼的笑,等着邓秀把肚内所有的溢美之词掏空,不得不讪讪地开始回答他的问题:“小人,小人家中一共有五口人,是我阿父,小人和家中那口子,还有两个孩儿。”
少年闻言,抽出了三只竹简,头部分为黑、红、黄三色,笔走如飞写了几个字后又问道:“你家五口人的年岁。”
这下邓秀就有了经验,十分流利地回答道:“家父四十有七,我与我家那口子都是二十八岁,两个小的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
少年继续在竹简上写着,这时候就能看出黑头的竹简是写着老人,红色的竹简是写的青壮,黄头的竹简是写着没有成丁的幼童。
少年一边写着,一边随意说道:“你倒是个有本事的,葭明县离咱成固可远,你居然有本事将全家老小都给安安稳稳给带来了。”
少年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邓秀的脸上瞬间就爬满了阴霾,黑得能滴出水来。
少年既然能被选来做这个登记的活,那察言观色的能力自然是在及格线上。一看这状况,很容易就反应过来自己是踩到了他人痛处。
他正准备按照在学堂中被教授的规矩,向邓秀赔礼道歉。
邓秀就已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十分自嘲地说道:“我哪算什么有本事。要是真有本事,也不会卖了我的阿母和长子做路费。”
少年人听到这个话,像是失去了思维能力般,维持原地呆立的状态好一会儿才恢复意识。
在这一刻,他忽然对学堂中一直向他们这些大孩子讲述的,大灾大荒之年,人是会相互吞吃的这一观点有了全新的,具现化的认知。
这个相互吞吃并非是指烹饪食用,而是拥有资源者的上位者对没有资源下位者的吞噬。
不见血的吞噬掉他们立身处世的根基。
少年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来安慰一下邓秀这个失母又失子的家庭顶梁柱。但最终什么音节都没能发出来,因为所有的语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都显得苍白。
邓秀说完后就感到心灰意冷,欲要转身离去,少年却伸手拦住了他:“尊驾还请留步。”
邓秀停住脚步问道:“是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就是还要问一下可否有一技之长,就是擅长做的事情。在我们这,不拘是木匠、瓦匠还是陶匠、漆匠,都能有额外的口粮补贴。但想要拿到足额的口粮补贴,须得通过相应的考核。
“如果考核不过也没关系,只要在水准之上,就能拿学徒等级口粮补贴,虽然没正式的工匠多,但也能给家中添个进项。最高的一等学徒,比正式的工匠也差不了许多,将来也有机会升工匠。”
少年也不知道一向不喜欢说话的自己怎么突然说了这么多话,他只觉得心中像是有一把火在烧,烧得他想把所有的话都往外说。
他想,这可能就是曹先生所说的兔死狐悲吧。
而且他有一种无端的感觉,那就是面前这个平平无奇的中年男人,绝对蕴含着某种特殊的本领。
要不然很难解释为何其人有能力拖家带口的来到成固,就算是卖了两个人也不行。
结果真的没有令他失望,邓秀在听到工匠有额外口粮补贴后,眼中迸发了摄人的光芒,一双手如同铁钳般,死死钳住了他,急切道:“工匠当真有口粮补贴吗?那铁匠能补多少?!我一家人都会打铁!”
在邓秀的殷殷期盼下,少年用更正书写错误的刻刀将三根竹简染有颜色的部分削掉一截,然后递还给邓秀,还不忘嘱咐道:“你往东一直走,见到一连排的八间大房子就是到考核的地方了。
“竹简上带有颜色的部分被削去代表着能够参加考核,你把他交给对应的考核官,然后等着叫名就可以了。
“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一句,现在有不少人为了能够获得额外口粮而自己削去颜色部分去考核,结果到了考核时却一窍不通,想凭着小聪明撞运气乱来。
“而对这种纯属浪费人力物力的捣乱者,处罚也是相当严厉的。浪费的材料需要折价,今后用粮食补上。所以你那两个孩子如果只是略懂皮毛,无法达到考核的最低要求,还是不要随意参加。”
少年好心好意地提醒,但看邓秀迫不及待的模样,显然是没有听进去的。
所以他也只能目送邓秀离开了自己的视线。
*
而当秦游领着冯旗等人回到再熟悉不过的东乡别院时,见到的就是吵吵嚷嚷却乱中有序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