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4章改变老思想,老观念
村主任徐志强看到小刘镇长在那边接电话,眉开眼笑,非常好奇。
等到刘奕邦走过来之后,忍不住问道:“小刘镇长,您这边是有好消息了?”
刘奕邦点了点头:“最近咱们镇上跟学校里的食品专家研发出来的可以冲泡的酸辣粉,我邮寄了半口袋回家,让我那边的人尝尝,他们觉得味道不错。”
徐志强听到这话眼睛一亮:“那是不是就可以开厂了?”
刘奕邦点头:“是的!现在已经找好了投资商,过段时间就来咱们县里谈!”
徐志强笑呵呵的:“那真是太好了!能不能给我闺女留个工人名额?”
刘奕邦听到这话眉头微皱:“你女儿不是正在上初中吗?”
徐志强嘿嘿笑了笑:“我女儿是在上初中,但是上学不也是为了找工作吗?如果有机会当工人,干嘛还去上学呀?”
一句话堵得刘奕邦差点喘不过来气:“你家闺女成绩挺好,将来能考高中、上大学,到时候不仅可以当老师、当公务员,还可以去更大的企业,甚至在我们工厂里当管理人员!”
“可现在初中辍学下来,只能在一线流水线上工作!现在厂子刚建起来,东西能卖出去,还能有工资发。万一厂子效益不好,是要下岗的!这可不是以前的大锅饭,人还是要有学识、有学历、有本事,到哪都能有工作!”
徐志强被刘奕邦说得一愣,讪讪笑了笑:“我这不是怕我女儿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也赶不上招工吗?”
刘奕邦松了口气:“我已经做了市场调研,咱们的酸辣粉市场前景很好。后续我们会不断增加设备和厂房,自然也要不断招工人!”
“真到了你女儿没考上高中,至少初中毕业拿到初中毕业证,来厂里应聘,也是可以的。没必要着急!再说了,按照村里的收入,供孩子上学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别因为舍不得钱害了孩子一辈子!”
徐志强点了点头:“好,我闺女能考上,我一定让她上!”
刘奕邦笑了:“这就对了!现在你供她上几年学,花点钱,将来她有本事了,赚的钱更多,自然孝敬你的东西就多!你把她当野草一样养着,一次性收点彩礼把闺女推出去,那才亏得慌呢!”
正好大家都累了,听到刘奕邦和徐志强的对话,纷纷靠过来抽根烟,歇一会儿。
这时候另一个村民问道:“小刘镇长,难道说嫁闺女还不收彩礼啊?那不是真的白养了吗?”
虽说现在已经1999年,马上到21世纪,可很多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半封建社会。
刘奕邦没有急着批评,笑呵呵地说:“现在咱们国家随着科技发展,已经逐渐从农业国家转变到工业化国家。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劣势很大,但在工业生产劳动中,技术的优势让男女的差异变得很小,除了一些特殊的采矿等高危行业。”
“这就是说,以后女性参与工作,赚的钱并不比男人少,尤其是有文化的女性,挣到的钱跟男人一样,所以女性的家庭地位也会提升。”
“作为父母,好好培养女儿,让女儿有更多的学识和学历,将来有机会有更好的工作,在自己的小家庭里有更多的话语权,想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再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你们把闺女当草一样养,长大了一笔彩礼嫁出去。这闺女本身就像草一样,难道还想嫁树一样的人家吗?本身家庭不富裕,二来彩礼就相当于把闺女卖给人家了,除了生孩子、干家务活和农活,在家里哪有什么话语权?想孝敬父母也无从孝敬啊!”
众人听了挠了挠头:小刘镇长说得有道理啊。
有的闺女出嫁了之后,几年不回来一趟,真的是不想回娘家看看吗?
这时候村里的一个老汉说:“以前家里穷,供不起那么多孩子!只能紧着儿子,以后有钱了,谁能考上就供谁。”
刘奕邦也没想着一下子就转变当地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笑了笑称赞:“这种想法是合理的,以前穷那是没办法,现在我们共同努力发展当地经济,就有钱供孩子上学了!”
“常言说得好,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对比一下,儿子虽然在身边,但女儿其实更加贴心。人年轻的时候或许感受不到,等到老的时候,女儿经常会来帮你们洗洗衣服、剪剪头发。”
“不瞒你们说,我老家有兄弟三个,下面有个妹妹。我妹妹就在我父母身边,过得好坏一眼就能看到,父母有我妹妹陪伴,也非常开心。”
徐志强咬了咬牙:“干!得好好干!”
在小刘镇长说起好好培养女儿的时候,妇联主任于翠莲最感同身受,她常年做妇女工作,最了解底层女性的苦楚。
现在小刘镇长不喊口号,而是切切实实改善妇女、女童的生活。
她问道:“小刘镇长,马大哥、马大嫂还有小玲,现在怎么样了?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刘奕邦回答:“年前小玲就做了手术,当时的专家说手术成功!但需要在医院里休养一个月,前两天我还打电话,医生说这个星期就能出院了!”
“我估计马大哥正在买车票,说不定再过几天咱们就能见到他们一家了!到时候大家可以再去探望!”
就在这时候,马大哥的父亲马大爷,带着三个孙子,“扑通”一声跪在刘奕邦面前。
以前打电话并不方便,所以他们只能通信。
马大爷打心底里知道刘奕邦对他们的帮助非常大,没有小刘镇长,马小玲活不了。
此时听到小刘镇长说儿子、儿媳妇带着康复的孙女回来,他激动得老泪纵横。
老人家“噗通”一声跪在刘奕邦面前:“小刘镇长,感谢你救了我家小玲!”
刘奕邦吓了一跳,赶紧躲开,然后扶起马大爷:“马大爷,您这不是折煞我吗?赶紧起来!”
一向以人民公仆自居的刘奕邦,此时额头冒汗、脊背发凉。
这要是被人看到了,掐头去尾搬弄是非,够他喝一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