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夕
大战前夕
高唐县。
“帮主,不好了。城南十里外发现清军驻扎!”高唐守军大营内,一名传令兵慌张地向焦宛儿报告道。
“什么?清军?”焦宛儿迟疑道,“王孔浞造反不过几日,清军就出兵了?而且……还驻扎在十里外……他们有多少人?”
“大概三万。”
“三万?……赵师弟,你快带一队人马出城,绕过清军后就一直往东昌走,只要路上遇到袁承志的部队,就让他们立刻停下,千万不要来救援高唐。”
“什、什么?师姐……”
“务必照我说的去做。因为这次敌人真正的目标,不是高唐,而是袁承志。”
“好的师姐,我这就照办!”
宛儿继续部署着下一步的行动,而在城外,几团黑影掠过,朝着焦宛儿的相公——罗立如所在的北原镇疾速地行进着……
……
北原镇。
“夫君,夫君~”
“帮主?你……怎么在这里?”
罗立如背后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他转身一看,竟是焦宛儿在唤着自己,未等罗立如将话说完,只见宛儿便又将双手按在自己的胯骨上,对着罗立如微微鞠了一躬。
“……帮主?你这是干什么?”
“帮主?你应该叫我娘子吧。”
“娘……子?”
焦宛儿一边说着一边缓缓走来,正要牵起他的手。但罗立如望着宛儿那熟悉的面容和陌生的仪态,却又觉得哪里不对,于是又本能地缩了回去,后退几步。
“夫君……今日你为何如此生分?”焦宛儿娴静地问道。
“呃……帮主,王孔浞的叛军不是还在攻城吗?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嘻嘻。”焦宛儿轻轻笑了笑道,“王孔浞就是个宵小之辈,他的叛军已经被我们打跑啦~我担心败军流窜到你这里来,所以就赶紧来找你啦~夫君~我们也好几天没见了,既然这王孔浞的叛军也不在这儿,那咱们就先回城里吧。夫君~这些天我可想死你啦~”
“呃……好的娘子,那咱们这就回去吧。”
“嗯~这就对了吗~”
“焦宛儿”轻轻一笑,再度向罗立如走来,眼看她正要搭上罗立如的肩膀,却只见罗立如的眼神也在这一刻突然变得凌厉,只见他瞬间与“焦宛儿”拉开距离,抽出弯刀,回身就向背后草丛中的人影砍去。草丛中的人顿时一惊,连忙竖起铁板。却不曾想罗立如的独臂刀法力道刚猛,一击直接将铁板击穿,又是一刀,直接朝着东莪的脑袋袭来。东莪一招移形换影躲开了进攻,但她费了好大工夫仿照焦宛儿制作的傀儡,却也被罗立如砍了个粉碎。
“哼哼,独臂刀客罗立如,真是智勇双全啊。本郡主佩服!佩服!”
“你还有哪些同伙,也一起出来吧。”
“哦?不错啊,罗立如,你是怎么发现这里还有别人的?不过……这好像也无关紧要了,因为你——活不过今天了。师父!出来吧。”
东莪话音刚落,几个埋在地下的傀儡便破土而出,罗立如飞身一跃刚刚躲开攻击,傀儡又放出数根毒针射向他,罗立如正要用刀格挡,却又忽然觉得背后一凉,只见庆山已从阴影中杀来,罗立如见状,也只好射出随身携带的仅有的两支箭矢,一边挡开毒针,一边躲避着庆山的进攻潜入了高高的草丛中。
“徒儿,我去上面看看,你注意安全。”庆山说罢,借着傀儡向上一跃,从空中搜寻着罗立如的方向,思索片刻后,只见庆山从怀中掏出数枚霹雳弹,对着这片草丛狂轰滥炸。不一会儿,一颗炮弹落在了罗立如身边,罗立如没有办法,只好飞身躲避,而早就在等这一刻的师徒二人见罗立如现身,也一口气掏出数十支飞镖,齐刷刷地向他掷去。
“嗖——”随着一阵刀刃穿风的声音,两柄合而为一的匕首裹着内力飞来,旋转的双匕形成了一道锋利的风墙,弹开了所有飞镖。接着,匕首又像有灵性一样,飞回了主人手中。
“罗师兄!”
“帮主!”
来者正是金龙帮帮主、高唐县知县——焦宛儿。而和她一起来的,还有安小慧、崔希敏夫妇,以及高唐县的一队乡兵。
“焦宛儿?她怎么来了?”
“徒儿,我们快走!”庆山见对方人马已赶到,也毫不逗留,二话不说直接带着东莪跑了。
……
勃垒山,清军大营内。
“仲德!这就是你爹出的馊主意?为杀个袁承志,竟然要动用我们几万兵马?哼!明明已经有更好的办法了,我是真不明白东莪那个白痴干什么非要来这一趟!”
“王子……还请您慎言……”
“怕什么?反正现在太后已经站在咱们这边了。咱们肃亲王府,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谨小慎微了。”
说这话的人是此次行动的名义清军副帅——爱新觉罗·佳珲,他是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的儿子。其实,当初皇太极猝死后,长子豪格本是最有可能继承帝位,但由于手握两白旗和镶红旗的多尔衮也有心称帝,双方争执之下,大清国的帝位之争一度陷入僵局。多尔衮虽在朝中权势最大,但豪格也凭借着“父死子继”的法理优势笼络到了许多中间派力量,进而拥有了与多尔衮分庭抗礼的资本。而就在这时,或许是因为多尔衮意识到豪格势力同样庞大,亦或是有别的隐情,双方僵持不下之际,多尔衮竟出人意料地主动放弃了称帝的打算,但同时又拥立了同为皇太极之子、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承大统。福临的突然入局动摇了中间派的立场,而福临的生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太后,大玉儿)也在此时和多尔衮站到了一起。就这样,在多尔衮和孝庄的联盟下,大清国的皇帝位最终由孝庄之子——爱新觉罗·福临继承,而本就势力最大的多尔衮也因此当上了摄政王,成为了大清国的实际掌权者。然而,多尔衮与孝庄太后的联盟终究是短暂的,在多尔衮的心中,他从未放弃过称帝的打算,之所以要立福临为帝,也仅仅只是把他当作成为摄政王的跳板。而对于孝庄太后来说,自己的孩儿已经成为了皇上,也自然不会允许任何人再觊觎帝位。1643年冬,多尔衮与孝庄于慈宁宫发生争吵,随后多尔衮便将小皇帝福临关押于睿亲王府,这使得摄政王与太后的矛盾开始公开化。而礼亲王代善的一子一孙——硕托与阿达礼见此形势,便向多尔衮建言道:“今王、后决裂而帝势弱,天下以王上权力至盛,与其坐而生变,不如挟入关之威势,一鼓作气,取帝位而代之。”多尔衮见二人说得有理,便开始联络三旗兵马与宫中侍卫,着手夺取帝位的计划。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12月,礼亲王代善听闻有人似建议多尔衮夺位,便书信一封,询问是何人向他提议,多尔衮接到书信后,觉得硕托和阿达礼毕竟是代善的一子一孙,若将计划告知代善,大概率能得到他的支持,即使代善不赞成,看在子孙的面子上,代善也只会袖手旁观,几经思索下,多尔衮最终决定将此事告知了代善。然而令多尔衮万万没想到的是,代善向多尔衮写信的举动,其实是肃亲王豪格向代善提出的,信件刚刚送到礼亲王府上,肃亲王的势力便得知了硕托和阿达礼劝多尔衮夺位的建言。于是,当豪格握有了硕托和阿达礼大逆不道的证据后,便打算以此为大义起兵讨伐多尔衮,多尔衮闻讯,也欲立刻联络兵马对付豪格,却不曾想就在同一天,孝庄太后也一早前往了代善家中,声泪俱下地阐述了八旗火并后可能引起的后果。代善思索良久,认为只有将整件事推给硕托和阿达礼才能避免内战,于是,代善最终以自己的一子一孙为代价,保全整个清朝……
就这样,多尔衮第一次试图称帝的行动宣告失败。而与多尔衮事实决裂的孝庄太后,也转而与同样手握重兵的豪格成为了盟友。肃亲王的势力经太后之手,也再度活跃在了朝堂,而此次清军的副帅——爱新觉罗·佳珲,也是在此次风波之后,重新得到了带兵的机会。然而对于此刻的佳珲来说,摄政王多尔衮虽败一阵,却仍是整个清王朝里权势最大的人物。他们与睿亲王势力的明争暗斗,也才刚刚开始……
而刚才提到的仲德,正是济王的大臣——卞光宗的儿子,早在大清入关后,卞光宗就觉得清朝有望取得天下,于是暗中将自己的儿子田仲德送往清朝。这些日子里,田仲德深居简出、隐姓埋名,成为清廷与卞光宗联络的关键人物。之前的莱州大战,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是何人在我背后乱嚼舌根啊?”伴随着账外传来的声音,东莪也在此时回到了营帐内。
“参见郡主。”
“……郡主。”佳珲不情愿地问候道。
东莪冷眼看了看佳珲,未做回话,又对田仲德问道:“仲德,我之前让你去查袁承志此行都带谁来了,你调查清楚了吗?”
“啊,查清楚了。”
东莪接过名册,翻到了温青青的名字,自言自语道:“哼哼,我就知道这个大美人儿一定会来的~既然她这次自投罗网……王孔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