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桐 - 碧血侠女花 - 陈九念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碧血侠女花 >

刺桐

刺桐

“真是没想到,袁承志竟然会帮助济王!”

“哼哼,有意思,既然这个袁承志非要淌这趟浑水,那我也只好请那个人出场了。”

“钮祜禄大人,您……也有办法?”

“哼哼,我们的办法你就不要打听了。卞光宗大人,你刚才不是也想了个法子吗?咱们这次,双管齐下……”

……

自从大家投靠了济王后,凡是原来在金蛇营就有头有脸的人物,似乎都有了一官半职。青青又想起来济王好像也给她封过一个不知是官职还是爵位的诰命夫人名号,她也没懂,当时的她也只想着以后要与袁大哥永远在一起,官场上的事她也没在意,其他人也没有再提起这件事。似乎大家和青青自己都觉得,能成为这个诰命夫人,已是她能力的极限了。

青青还想着与袁大哥办婚礼的事,但由于袁大哥刚刚上任实在有太多的事情要忙,又逢这天下已是多事之秋,因此,二人的婚礼又被推迟到了几个月后。布置婚礼也需要许多时间准备,而袁大哥军务繁忙,到时候,婚礼也要交给青青一手操办了。

“诶?这是哪里来的书啊?”一道诡异的光闪过,一本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书突然出现在了地上,温青青捡起它,发现这本书里好像写的就是结婚的流程。

温青青带着疑惑,翻开书想学一学,却发现上面都是些不知所谓的词语,什么“纳采、问名、纳吉、提亲、说媒、定亲”之类晦涩的字眼她根本没看懂,更搞笑的是,这本书里的新郎新娘在结婚之前竟然都没见过面?

“什么破书?”当青青读到这里时,便直接把这本书扔到了一边。隐约间,青青觉得那本书好像不是这个世界的物品,不清楚它是从哪个神经病世界中穿越过来的。

“不管了,我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了。”温青青心想。

……

两个月来,青青也在关注天下时局的变化。大顺在和清廷的战争中依旧一败再败,已经彻底被打出了直隶。李鉴、陈少孔等人见大顺胜算渺茫,便也杀掉了驻地的顺军倒向了清朝。同一时间,镇守大同的明朝降将姜瓖发动叛乱,杀掉了大顺将军张天琳妄图自立,而此时大同周边已全是清朝的地盘,迫于形势,姜瓖也于一个月后降清了。但这还没完,或许姜瓖是真的信了多尔衮“为明朝报仇”的说辞,降清之后,竟迷惑地擅自沿用崇祯年号,发放明朝官服,甚至还意图拥立明朝宗室枣强王为监国,直到多尔衮将其叫到北京质询的时候,姜瓖这才跪在地上解释清兵入关之初人心未定,不得不采取一些权宜之计。之后,这件事在多尔衮的警告下不了了之,似乎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插曲。

而在河南与荆襄一带,桑开第等地方大族也在归德府叛变归明,然而同样的,南明依旧没有派人去接管,紧接着,刘洪起、韩甲第、李好、刘铉、李际遇等人也纷纷自立,河南与荆襄瞬间乱成了一锅粥。短短两个月,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就丢失了近一半的土地,极大的挫败情绪蔓延在顺军上下。李自成为了挽回败局提升士气,发动了第一次怀庆战役(后世常说的怀庆战役是第二次怀庆战役)和井陉战役并取得了胜利。而这也使得清军开始全面调集主力对付李自成。紧接着,清军将领叶臣攻克怀庆,唐通叛乱降清,大顺在山西的局势也已经变得岌岌可危。多尔衮不打算给大顺任何喘息的机会,又急命叶臣、姜瓖、巴纳哈三路兵马奔袭太原,清顺之间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太原大决战即将展开。

这几个月,天下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四个月前,大顺刚刚问鼎京师,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四个月过后,大顺已接连丢掉了直隶、山东、河南、以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现在的大顺只能依托着甘陕和荆襄贫瘠的土地,继续与大清进行着死斗。同一时间,巴蜀的张献忠称帝,与大顺公开决裂。而南明则吊诡地定下了“联虏平寇”的国策,但也从未出过一兵一卒,而是继续窝在朝堂上争权夺利。只有那个与袁承志有重大私仇的大清,一路上势如破竹,隐隐显出问鼎之势。这绝对不是青青希望看到的。

许多次,青青都想和袁大哥倾诉,但外面的事情,袁大哥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天下的走向,无论是兵法还是政治,自己更是一窍不通。到头来,青青能做的,或许只有默默站在袁大哥的身后。想到这里,温青青只有继续抱着袁承志,静静依偎在他的怀中……

天下的动乱,绷紧了每个决策者的神经,而即使是在暂未爆发战争的山东,将士们要做的工作也在一点一点地增多,青青眼看着与袁承志的二人世界变得越来越少,然而在如此忙碌的日子里,内心敏锐的青青却看不到什么胜利的希望。无边的忧虑在她的内心悄悄蔓延,袁承志见依靠在他身上的青青似有心事,未做多问,随手便像从前那样摘下一朵刺桐,想要戴在青青头上,却不曾想,青青竟在此时抓住了袁承志的手腕。

“袁大哥……算了吧,我不想看到它凋零的样子。”

“那我有时间亲手用水晶给你做一朵,好吗?”袁承志故做着轻松的表情说道。

“……好。”

又过了几天,袁大哥收到了出征的命令。据说是驻守钦山的王孔浞,因贪污被揭发将被治罪,于是便铤而走险造起了反,如今,他正率领人马向焦宛儿驻守的高唐发起了进攻,而作为距离高唐县最近的两支部队,东昌的袁承志、与济南的南宫黎,也自然成为了对付王孔浞的最佳人选。

“袁大哥,我也要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