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兴亡
隆武兴亡
情报一:崇祯十四年,苍穹派掌门人魏无定成功刺杀清廷抚远将军完颜德。后清军入关,魏无定自觉天下将归于清朝,于是便携整个门派投靠了清廷。而完颜德之死,在清廷看来却成了一大悬案。
情报二:山西偏关总兵万练,阴养死士,伺机反清。
情报三:袁承志生辰——四月二十九日卯时。乌雅明轩生辰——四月二十九日卯时……
……
尽管温青青在南宫黎的情报中,发现了许多隐秘的故事,但与其说这是一次动摇清朝统治的机会,倒不如说是这些情报让青青保留了一丝坚持下去的希望。早在她“加入”清廷阵营的时候,东莪便给她下达了不得出京的命令,而即使是南宫黎,也早已放弃了自己的使命,如今,身陷敌营的她已经没有了可以合作的伙伴,而曾经人们眼中那个英姿飒爽的温青青,现在却也像一只金丝雀那样被东莪养在了无形的笼中。青青不想继续这样的生活,然而无论她如何苦思冥想,却也始终找不到破局的办法,或许,她现在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一个时机,一个能够运用这些情报的机会。而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了,你们听说了吗?崂山前些日子,已经被咱们攻下来了。”钦天监内,一名官员向其他人说道。
什么!
剧变突如其来地传入了青青的耳中,她的神经在这一瞬间里绷紧,然而脸上却仍是看不到一丝变化。
“可不听说了嘛,要说也是奇怪了,那地方咱们围了这么久,也不清楚焦宛儿和她手下那帮人是怎么消失的。还有南明的那个什么隆武帝,前些天好像也死了。”
……
1645年6月,在南明弘光政权灭亡后,郑鸿逵、黄道周等仍不愿投降清廷的官员聚集到了福州,并在仓促之间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国号隆武。此时的南明王朝已是一盘散沙,似乎只要轻轻一碰便会彻底垮台。然而,或许是多尔衮觉得天下已定,在隆武政权最为虚弱的时期,多尔衮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直捣福建,而是一改入关时的怀柔手段,对内悍然制定了一系列极其严苛的政策(略),一时间,整个中原大地起义蜂起,各地大大小小的义军如烈火烹油般遍布清朝全境。似是一瞬间乾坤颠倒、攻守易型,各地的反抗使得清军根本无暇顾及虚弱的南明,而原本人心离散、残山剩水的隆武政权也在此时成为了所有反清势力共同拥护的对象。清朝境内,各路义军斩木称兵,散札聚众,遍地蜂起,处处皆燃。而此时散落于各地、原本处于摇摆状态的大顺余部,也纷纷拒绝清朝的政策,并最终坚定地站在了南明一边。然而,这些由地方士族与百姓联合组建的起义军虽声势浩大、人数众多,但他们大都没有军事经验与远见,各地的义军也缺乏相互协作,若是仅凭这些义军自己的力量,最终也只会迎来灭亡的结局。
而就在各地义军与清朝胶着之际,隆武帝朱聿键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营着国家,他先是制定了“联闯平虏”的政策,收编了李过、贺珍等顺军余部,自此,残明与残顺的势力经朱聿键之手,终于整合在了一起。然而,尽管朱聿键在各方面均不遗余力,但由于他是被福建总镇郑芝龙拥立上位,因此自始至终他都受制于郑芝龙的摆布,更糟糕的是,随着此前弘光朝廷的灭亡,南明各镇都已处于事实割据状态,分散在各地的总兵各自为战,相比于收复失地,这些人也往往更在乎如何保全自己的实力。因此,在这本就转瞬即逝的清朝内乱下,隆武帝朱聿键却根本没有办法统御全局,更遑论集结各地军马进行北伐了。而随着清朝内部各路起义逐渐被剿灭,李过饮恨荆州,贺珍与孙守法兵败汉中,四川军阀与张献忠的一团乱麻,以及自弘光政权灭亡后南明就开始弱于清朝的纸面实力,种种因素下,隆武朝廷最终也只能吞下一次次的失败,而随着清朝的再度南下,隆武政权的这些问题也即将彻底暴露,自建立之初就风雨飘摇的隆武政权也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1646年2月19日,多尔衮命征南大将军博洛进攻浙江、福建一带,旨在一举摧毁隆武政权等势力,5月,博洛行军至南京,调集了李成栋、王之纲、田雄等江北四镇降将,清军浩浩荡荡地杀向福建,而据守福建的郑芝龙自觉不敌,竟萌生了投降的想法,隆武帝觉察到了郑芝龙的心思,于是带领着自己的人马自福州迁都到了延平,本想着进可摆脱郑芝龙并整合福建、浙江的力量抗敌,退可经赣州遁入两广来日方长。然而,清廷的“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却看出了朱聿键的谋划,于是他在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仍命江西总督金声桓急攻赣州。而南明这边,虽然事实上各地早已是各自为政,但所有人也都不希望看到赣州失守,因此,除了赣州原本的守将万元吉和吴之蕃统领的两万守军外,云南的赵印选率领的三千人、两广的童以振率领的四千人、苏观生率领的三千人、湖南的曹志建率领的两千人、被招安的农民军罗明受率领的两千人等也都纷纷抵达赣州防守。8月,赣州的兵马已集结了四万人,似乎拥有了与清军一较高下的资本。然而,赣州的守军统筹分散,诸军根本没有办法互相配合,以至于金声桓优先进攻罗明受部时,其他兵马竟无法做到及时支援,罗明受部独木难支,只得撤军南返,紧接着,金声桓又乘胜势,率领全军连续攻打苏观生部与赵印选部,明军被各个击破最终一哄而散,数日后,赣州失守,万元吉诸将投水自尽。
而在金声桓向赣州推进的同时,博洛的大军也在浙江势如破竹,据守在这里的鲁王朱以海势力无力抵抗,在一连串不对等的战争后,朱以海被迫逃往海岛。而此时仍在福州的郑芝龙似乎已经看清楚了“天下大势”,在博洛咄咄逼近的同时,郑芝龙联络清军,主动放弃了天险仙霞关,退往自己的老家安平,一路上,清军几乎未遭遇任何抵抗,便已直指隆武帝的首府——延平,此时的隆武政权已是人心浮动,隆武帝深知诸将欲降,却无可奈何,只得将截获的乞降信公开付之一炬,以希望自己能像刘秀和曹操一样聚拢人心,然而,此时的南明根本不是千年前刘秀治下冉冉升起的东汉,无论他做什么事,都已止不住手下的官兵四散而逃,于是,在隆武帝最后的一番努力化为徒劳后,他也只得率领残部退往赣州,但此时的赣州已是破城在即,博洛的军队也在一连串的胜仗后策马疾行,最终,隆武帝朱聿键在汀州被清廷俘杀……自此,南明的第二个朝廷——隆武政权,灭亡。
紧接着,博洛又兵不血刃占领了福州,并给郑芝龙开出了“闽越总督”的条件,于是,郑芝龙也正式决定向清朝投降。然而,就在郑芝龙打算前往清军大营的时候。其子郑成功却跪在郑芝龙面前哭劝道:“虎不可离山,鱼不可脱渊,离山则失其威,脱渊则登时困杀,吾父当三思而后行!”然而郑芝龙却驳斥道:“稚子妄谈,不知天时时势,夫以天堑之隔,四镇雄兵且不能敌,何况偏安一隅?倘画虎不成,岂不类狗乎?”就这样,在清军的威势与利诱下,郑芝龙仅带五百名士卒乘船投降博洛,然而郑芝龙刚到大营,便直接就被博洛软禁,仅封“一等精奇尼哈番”的空头官衔。郑芝龙的自投罗网没有得到清廷的丝毫尊重,随后,清廷觊觎于郑芝龙集团多年海上贸易积累的财富,径直进入郑氏集团的大本营安平(略),郑成功一家也因此遭到(略),郑成功闻讯,痛不欲生,却仍是顶着巨大的噩耗重新聚拢了兵马,自此,他便带着国仇家恨,彻底走上了与其父郑芝龙截然相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