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岳母请回避! - 搬空国库:带着小姨子去戍边 - 小锅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74章岳母请回避!

在秦毅的命令下,开垦出来的土地上,除了种植少量的传统农作物,大部分都种上了玉米和土豆。

为了尽快完成春耕,同时增强团队凝聚力,秦毅身先士卒,带领秦猛虎等一众手下,亲自下到田间地头参与劳作,并手把手地向堡民传授玉米和土豆的种植技巧。

堡民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场景,地位尊崇的伯爵,竟然会放下身段与普通农民一同下地干活,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也正因如此,他们内心深处受到极大地震撼和鼓舞,纷纷卯足了干劲努力耕种。

于是,在秦毅的示范引领下,整个劳动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大人,咱们开垦了不少荒地,但水源距离太远,这刚种下的种子没水浇地可不成!”

宋文臣抹了把汗对秦毅道。

“大人,宋主薄说得没错,从河道提水灌溉太耗费劳力,要不咱们把那些新开垦的荒地先放着,先把距离水源较近的耕种好。”

魏老二现在已经升为总旗官,暂时负责屯田堡民的安全。

他也是种田好手,听了宋文臣的话跟着劝道。

正在耕种的堡民闻言,全都看了过来。

“这有何难,多建几个水车,凿渠引水即可!”

“大人,水车引水水量不足,且花费巨大,得不偿失!”

宋文臣摇摇头,这点他早就想到了。

“我说的可不是一般水车,而是巨型风力水车!”

秦毅背着手微笑着看着众人。

“风力水车?”

众人面面相觑,根本不知道秦毅在说什么。

“大人,何为风力水车?”

宋文臣拱手求教。

“风力水车就是在水车上安装帆板,依靠风吹帆板带动水车转动取水的装置!”

秦毅十分耐心地解释道。

风力水车最早出现在明朝,明末科学家宋应星更是在他的着作《天工开物》中将其制作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

而这个时代的水车太小,而且构造简单,取水量不足。靖边堡周围大风天气较多,最适合做风力水车,即使无风天气,也可用人工踩踏滚筒来带动风车取水。

至于风车如何制作,完全可以交给黄月英。

想到黄月英,也不知诸葛连弩制作进展如何。

听了秦毅的解释,众人依然一脸茫然。

秦毅无奈,摇摇头道:“等我制作出来你们就知道了!”

种了会地,秦毅便去找黄月英。

他见到黄月英时,对方正在试射连弩。

“哥,你来得正好,看看这连弩是不是你想要的那种!”

黄月英指着地上摆放的连弩笑靥如花地对秦毅道。

秦毅有些惊讶,没想到黄月英这么快就做出来了。

诸葛连弩体积偏大,需要两人才能抬走。

其造型与弓弩相似,只不过在弩臂上加装了一个箭盒,就像后世的“弹夹”,里面可以装十支箭,一支箭射出后,下一支就会自动装填,大大提高射击速度。

“不错,正是我想要的,只是不知连射效果如何?”

秦毅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简单!”

黄月英向一名木匠点点头:“试弩!”

“喏!”

匠人蹲在诸葛连弩旁,将诸葛连弩上的木杆往下一拉,上好了弓弦,随即一按机扩“嗖”的一声,箭矢射了出去,狠狠地钉在了正前方一个稻草人上。

接着,这名匠人如此反复操作,十支箭矢有七支射在了稻草人身上。

虽然准确率不是很高,但诸葛连弩本就不需要太高的准确率,他的优势是火力覆盖,量大管饱。

他刚才算了一下,每次箭矢射出的时间间隔三秒,十支箭矢全都射出不到三十秒。

想想看,一百架诸葛连弩,在三十秒内就能射出一千支箭矢。

那要是一千架诸葛连弩,可就是一万支箭,想想都恐怖。

“不错,有了这件大杀器,看谁还敢招惹咱们靖边堡。”

秦毅忍不住给黄月英来了个摸头杀,赞道:“月英,干的好!”

黄月英俏脸一红,抿了抿嘴:“哥,这个诸葛连弩太过笨重,而且一次只能装十支箭矢,我打算把它改造一下,提升箭矢数量!”

历史上,曹魏的发明家马钧便对诸葛连弩进行了改造,使之成为一种威力更大的五十矢连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