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将来娶妻生育自会通晓奥妙
等你将来娶妻生育自会通晓奥妙
苏清璃一言不发,求子之事她是半点不上心。
方丈装模作样地念完经文,半晌适才接下苏昭明的话:“施主,既然是这位女施主求子,还请您到外间去等候一两个时辰。”
苏昭明乖顺地起身,“阿姐,方丈会助你求子顺遂,你好好配合方丈,有什么需要的便叫我,我在外面守着你。”
跨出及裸的门槛,苏昭明带上方丈室的大门。
紧闭的房门里,方丈苍老的音调低低响起,“这位女施主,老衲观你面相有灾厄未解,你在来的路上可曾偶遇一位抱琴的公子?”
“方丈怎知道我遇到过谭公子,我的灾厄莫非与他有关不成?”苏清璃全神贯注地盯着这老和尚满是皱痕的蜡黄面皮。
方丈沉静如深水,“女施主,你口中的谭施主身患难解的心疾之症命不久矣,你救他一命,上苍便能借他帮你实现一个愿望。”
“方丈,实不相瞒,我暂无替夫家延续香火之意,我若许的是这个愿望,救下谭公子后真能如我所愿吗?”苏清璃不想因迫不得已把自己捆绑在齐府,齐府终究不是她的归宿。
她和齐锦迁对彼此未有男女之情,能跟齐锦迁厮守终生的人,多等一等,在这一两载时光内不定会出现。
“女施主但凡诚心帮这位谭施主,无论你许什么愿望,皆会实现,此乃你一生最大的福报,你当应抓紧机缘,莫要错失了良机,追悔莫及。”
方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清癯的身形坐姿端庄,一袭灰白僧衣外披着棕红袈裟,那道貌岸然的仪表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姿。
“多谢方丈指点迷津,此事若往后成真,诚如方丈所言,我必当重金酬谢。”
苏清璃拿出五锭银子,这是齐锦迁拿给她买胭脂水粉用的体己钱,她容颜姝丽,不需要浪费钱购置来时时涂脂抹粉,便存了下来,今日派上用场。
方丈却一径推辞,此乃千绝之意,不过为了突出灵岩寺方丈是名得道高僧,不慕钱财这等世俗罕见之物,“女施主,出家人一向以慈悲为怀,这银子就免了。”
果不其然,苏清璃见方丈不收取银子,免不得高看了几眼方丈,最终把两枚银子塞给庙里小沙弥当了香火钱。
“阿姐,方丈都同你说过什么?”
姐弟二人沿着百多级台阶拾级而下,苏昭明瞥视着苏清璃怡然自得的面孔,好奇他们在方丈室求子的过程。
“没什么,女人生孩子之事,阿弟你一个男子就莫要打听了,等你将来娶妻生育自会通晓奥妙。”苏清璃顾左右而言他,寥寥数语便将苏昭明挡了开去。
苏昭明的脸红一个熟透的大苹果,没历经过任何男女之情的他支支吾吾:“阿姐……莫、莫不是在取笑我?”
“阿弟,看好台阶走路,假如摔着了哪里,我回去不好跟父亲母亲交待,起先我说的是打趣之言,方丈送了我生子符,要我日日夜夜挂在身边。”
为堵住苏昭明的口,苏清璃拿出一张普普通通的平安符,这是她进佛堂捐香火钱时,小沙弥送给她的。
那会儿苏昭明尚在茅房,她便想到用这个平安符谎称是生子符了。
苏清璃由苏昭明送回齐府,守门家仆简单询问了一句:“六夫人,您这是去了哪儿?”
“我回了娘家一趟。”苏清璃脸不红心不跳地答疑解惑,有苏昭明作证。
“阿姐,你进去吧,父亲和母亲还等着我折返回家复命。”苏昭明急着回家把灵岩寺求子的事告知苏淮海和苏夫人,两人还在家中盼着他归来。
“阿弟,你回吧,照顾好父亲母亲,他们年事已高。”
临去时,苏清璃殷切嘱托着苏昭明,从出嫁至今她也没回门探亲一次,甚是想念双亲,还好有弟弟苏昭明在身侧尽孝。
苏昭明没有说书院之事,他正愁着书院的学费,不好意思向苏清璃开口言及此。
进门后的苏清璃却在反复思索着何时才能又遇到先前抱琴的公子,魂不守舍地进入齐府内院。
齐锦迁还在宫中,齐皇后留他一起用膳,齐尚书也在皇后殿享用宫里御厨新制出的御膳。
“父亲,您和锦迁多吃点儿,齐府的门楣就靠您和锦迁撑着了。”齐皇后深知齐府做后盾,她凤位难保,谢贵妃有将军府撑腰。
餐桌上饭菜飘香,长乐公主向来孝顺有加,也举箸给两位长辈布菜,“六舅舅的成亲,恕长乐上回有事,未能前来观礼。”
长乐公主柔声致歉,她提前被太后派去给京城外的李老夫人贺寿,这李老夫人是太后的发小,太后与她姐妹几十年到终老,不曾断过往来。
“无妨,李老夫人是太后娘娘她老人家最重视的姐妹,六舅舅还年轻,你人虽未到,但送的礼却是最丰厚的。”
齐锦迁勾唇笑了笑,他怎么敢跟太后她老人家争?
“长乐是个有心的孩子,送的全是锦迁喜爱之物,每一样拿出手皆是有价无市。”
齐尚书见过礼品拆封后的样子,里面的文房四宝是孤品,市场上极罕见,物以稀为贵,能买得起的人屈指可数。
还有别的奇珍古玩不一而足,全是些稀罕玩意儿,可见其用心程度非同一般。
父子二人在皇后殿喝了点薄酒,身上微有酒气。
走至皇帝的偏殿云和宫前,二人不巧偶遇到谢贵妃,“六公子和齐尚书这是要出宫了?”
“见过贵妃娘娘,锦迁你和贵妃娘娘聊,为父在外面等你。”齐尚书面无表情地拱手,随后退到那扇半圆拱门之外。
谢贵妃讥诮的嘴角轻扬出一抹弯曲幅度,“六公子,许久不见,你风采依旧不减。”
“贵妃娘娘过奖了,我一介凡夫俗子,且还是个腿脚不便的废人,随便娶个女子冲冲喜,凑合过日子罢了。”齐锦迁无心多言。
谢贵妃话中有话,“六公子还真会挑人,随意挑个女子,也能挑着曾经的京城第一贵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