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师徒入伙,收戏志才(5200) - 无限:开局岳家军,轰杀完颜构 - 何人奏我长河吟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98章师徒入伙,收戏志才(5200)

第98章师徒入伙,收戏志才(5200)

叶横舟听罢默然。

但他想到的不是张角,而是另一位同样因肩挑重担,而收敛锋芒,最终变得沉默寡言,惜字如金的长辈。

正是岳飞。

据军中那些年纪稍长的岳帅元从们所说,这位主帅年轻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

说话做事,从不给任何人留情面的倨傲性子。真到要紧的关节处,更是尽走极端,没有丝毫妥协可言。

人人都说,岳帅若非是有东京留守宗泽宗汝霖的青眼,以他的性子,早就被上官拿去填线,焉能有日后独掌一军的威风?

思索片刻,叶横舟雄眉一扬,平和道:

“前辈,我如今站在这个位置上,不是被任何人推上去的。恰恰相反,是因为我想,所以我才会一步步走到这里。

其实,我做事一向是率性而行,恣意妄为,只求个不负本心。

身边这些同志、袍泽,来到这里,各有理由,有的是想博个功业,有的是想致天下以太平,有的是看不惯朝廷,更多的则是活不下去。

赵云此时也抱着枪走了上来,他看着叶横舟,认真道:

“我与老师自东海来,不避千万里,只因听闻山主于太行山施仁政,赈饥馑,赖以生者何以万计。

这里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显得极为热闹,不像是庄严肃穆的军帐,倒像是个交易的大集。

“我虽说是世外之人,可若非是无能为力,又如何愿意置身事外?

——太平十戒。

叶横舟并没有意识到,很多他认为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行为,对这个时代、这个世界的人来说,已足称得上“仁德”二字。

赵云这番话的意思也很明白,他入伙是因为认同叶横舟所行之仁政乃天下正道,而非其他。

也是在那瞬间,童渊意识到了,凭一身枪棒,自己绝做不了那個改变世界的人。

童渊晃了晃脑袋,哈哈大笑,声若惊雷,还重重拍着叶横舟的肩头,眼中闪烁着回忆与怀念并存的神色:

“你倒是比张角看得更开,不错。命都是自己的,何须为别人负责?

做人能够率性而为,无愧无心,已是至境,至于其他的,不必再强求了。”

“你这小子说话做事都合我胃口,还比我和张角都更有冲劲和朝气,这很好。既然如此,老夫便将这腔热血泼洒出去,陪你大闹一场,又如何?!”

童渊点头,赞许道:

若叶横舟今后能坚持为此事,他赵云便愿意为黑山赴汤蹈火,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童渊和赵云都看得来,这是叶横舟以指力刻下,字迹一气呵成,意蕴更是连绵不绝。

他实在是没想到,自己居然还能遇见这种好事。

可他去过的地方越多,见识过越多苦难,耳听间越多哀嚎,就越意识到,这世界的“病根”绝不在妖祸上。

童渊是渔民出身,家境贫寒,他在蓬莱一脉修成不世武功,打翻十洲三山七十二岛时,才不过刚刚加冠。

而且还拖家带口!

拖的还是赵云赵子龙这种神将!

叶横舟难耐心中激动,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言语,只能一步跨到童渊身边,紧握着老人的手,重重点头。

交谈中,他们走过数百层台阶,隐约可见一片平坦的圆形场地。

赵云年纪虽轻,却也明白何谓“天地之大德曰生”,一个能活人无数的领袖,绝对比一个杀人无算的领袖,要更值得追随。

叶横舟为他们解释道:

“这里是我平常明正典刑之处,若有人违反纪律,便在此处公审。”

而在场地正中,竖着一块石碑。

而童渊却注意到,他们走过这条山道两侧,几乎处处都贴着各种标语,有的是强调军队纪律,有的是单纯加油鼓劲,有的则是宣传太平教义。

看着抚须而笑的童渊,以及抱着枪,肃然正色的赵云,叶横舟忽然有种被天降金元砸中的头晕目眩感。

少年心性的童渊,一时也想改变这个世界,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他开始遨游天下,凭一身枪术清退妖祸。

“除了将祭酒设立到部曲中外,我还在太行山里建了几处学堂,不拘军士或是民众,都能在其中听讲。讲课内容包括太平道教义,用于开蒙的文章,还有一些粗浅武学。”

最顶端是四个大字。

他想去组织势力,又没有那个耐心,他见不得庸才俗人,更看不惯蝇营狗苟,说是远迈俗流,终究也只是因明白自己无能为力,而不得不选择逃避而已。

赵云不觉颔首,心中越发满意自己的选择。

也正是这两个字,才会让童渊、赵云这等人,不远千里而来。

一个能兴文教,重建设的人,自然比只知杀戮者,更能成事。

是张角教会了我,无论如何,天下事总要天下人去做,有一份力,便尽一份力,有一滴血,就流一滴血。”

“立规矩,正人心,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种铺天盖地的宣传,实非我所愿,却是不得不为。”

愣了好一会儿,叶横舟俯瞰山下,豪气顿生,朗然道:

“太行山大,聚义厅宽,愿与天下好汉为家。两位既有此意,我自是不胜荣幸之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