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灯影风 - 千灯录 - 侧侧轻寒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千灯录 >

第六卷灯影风

六月时节,南方溽暑,中原燠热,却是西北最为壮美朗阔之际。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而行,有广袤荒漠也有蓬勃绿洲,一程更接一程。

太子西巡队伍行进至今,长安已在远远彼方,千灯在苍茫辽阔中打起车帘,极目远望。

如茵的碧绿草地蔓延到天边,偶有长风拂过,星星点点的野花便如锦缎起伏,偶尔显露出十数点牛羊的踪迹。

距离她上一次踏足西北,已经是五年前了。

那时她的家人都还在,她也还年幼。没有战事的时候,父祖想念她了,会派人接她来营中玩。

她常随着他们出营去打猎,骑着小马跳跃过浅浅的溪流,踏过葱茏的花草,迎着旷野的风纵情驰骋。

即使还只是个孩子,可是她无畏无惧。因为只要她一回头,就能看见父亲高大的身躯和始终不离她的目光。若是幼小的她有什么闪失,一定会有双坚实的臂膀立即护住她,不让任何事情伤害到她。

只是如今,这世上已再没有那样一个人了。

车畔传来哒哒马蹄声,是纪麟游纵马赶了上来。他是沙场上驰骋过的人,自然懒得坐车,虽然颇经风尘又晒得黑了许多,精神头却是十足,抬鞭一指前方,兴冲冲道:“县主,北庭都护府的人马过来了,今晚咱们就可以进入伊州,好好歇息两天了。”

北庭都护府,下辖朔方、瀚海、伊吾诸军,与安西都护府划天山南北而治。

安史之乱后,因朝廷对西北掌控衰微,老临淮王统领北庭时,又兼制灵州、河套地区,突厥、回纥、西番俱在其防范制衡中,因此成为大唐西北最重要的屏障,堪称国之柱石。

“临淮王没过来迎接太子殿下吗?”千灯下了车,踏着松软的草地活动了一下筋骨,见朔方军中过来迎接的人已到眼前,齐齐下马向太子叩拜军礼。

领头之人虽然颇为矫健伟岸,看着也是久经沙场,但年龄举止明显不同。

随千灯一起过来的崔扶风、薛昔阳及鸣鹫诸人也各自或下马或下车,来到她身旁。

“临淮王来没来不清楚,相比之下……”薛昔阳看着一起过来的鸣鹫,有些阴阳怪气道,“我更不清楚的是,鸣鹫王子原本过了灵州后,就该转至北上回国了吧,怎的堂堂王子如此悠闲,还在这边晃荡呢?”

鸣鹫不以为意,朝他笑出一口大白牙:“我父王说了,以前我们回纥与昌化王打仗肩膀一边高,烧香拜佛的!”

这莫名其妙的话语,也只有崔扶风能翻译了:“回纥感念当年与昌化王并肩作战的香火情。”

“所以我要和仙珠一起去龟兹!可是你,我们去祭拜,你过去唱歌跳舞,合十(合适)吗?”

这两人一路上针锋相对,互看不顺眼,早已互怼了不知多少次。薛昔阳这次也不例外:“县主你来评评理,乐有五音,有喜乐亦有丧曲,各抒心怀。可惜王子来自蛮荒之地,竟连这些都不懂得,谁能与他讲到一处呀?”

这两人一个含沙射影,一个词不达意,鸡同鸭讲乱吵一番,众人也都懒得劝解。

唯有崔扶风通晓朝廷之事,细细对千灯解释道:“主帅需得坐镇大营,按例临淮王不必远迎。之前百里有将士接风,如今麾下大将们出迎二十里,届时临淮王将于伊州大营为太子设宴洗尘。”

想到千里跋涉,终于要见到临淮王了,千灯心下也有些紧张忐忑。

多次接触却阴差阳错从未看清过真面目的临淮王,如今,她终于能窥见真面目了吗?

在心里盘算着要对他说的话,千灯随着太子一行由朔方军带路,一路向大营行去。

甲士们军容严整,军礼也极为隆重,一路护送太子入营,并无任何怠慢轻忽,显见临淮王对朝廷的精忠谨肃。

只是,太子车驾入内后,千灯等人的车马却被谢绝在了大营之外。

千灯正要询问,只见营门外一个面容端庄的妇人率着侍女家仆上前,隔窗恭谨向她见礼,笑道:“妾身是临淮王府女史月河。零陵县主身份非凡,却并非奉命巡边之人,怕是不便入军营。现下王爷已命人洒扫府邸,那边清净幽雅,请县主随妾身前往歇息,扫除旅途疲累。”

千灯微微皱眉,将车窗推开一条缝隙,向军营内看去。

其实已经只差不远的距离。

她远远望见了大营内迎出的身影,在拥挤万众之中隐约呈现,有点熟悉又辨不分明。

但临淮王既然这般安排,摆明了是不愿见她,她也无法强行求见,因此只向月河点头示意,微笑如常:“有劳姑姑。”

马车在迎接太子的盛大鼓乐中转身,千灯最后看了一眼繁华中心鼎盛处,下意识寻找那个她也不知该不该辨认的人。

那时她留在他身上的伤,养好了吗?

他没能完成军中交付的任务,如今受到惩处了吗?

但,熙熙攘攘的人潮,远远近近的喧哗,她哪有机会寻到那个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