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上青云(1)
我应上青云(1)
意识退出聚会的空间,星浔缓缓睁开眼睛,眸光清明,在旁人看来,她方才似乎只是闭目养神片刻。
徒弟送来的书信被平整地展开,放在手边的小木几上,而作为信使的纸鹤正灵巧地围着她转圈圈,如同在急切催促一般。
星浔一指轻点纸鹤,它立刻化为一道流光消失了。
“原主的师尊……”
星浔喃喃,不知是否是残留在这具身体里的情感影响,一想到师尊即将仙逝,她心中也会生起一阵隐隐的哀恸:“事不宜迟,要尽快赶回去。”
她向简一简蓉二人草草交代t了一些城中事务,便启程出发了。
在半路,星浔路过一家旧书坊,顺手买了一本《迦楼老祖本纪》。
翻开书,星浔以衣袖拂过纸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如同有生命般地活动起来,映入她眼帘。
以她的修为,即便是读遍千卷,也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书中零零碎碎的内容瞬间被她吸收、汇总、理解。
传闻中,迦楼老祖起于无名之地,环海岛屿,岛上村落世世代代捕鱼为业。
老祖少时天资聪颖,悟性过人。她曾有幸在海边目睹世上最后一位鲲鹏异兽展翼飞过,最后坠落深海,心中有所顿悟,日夜冥想,最终立道“逍遥剑道”。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我飞。身拘凡尘间,我心向青云——此为逍遥,也是谢抒薇终身践行的道。
于修士而言,立道本身就是一道门槛。
想要立道,悟性、心境、天赋、努力、气运,缺一不可。
它将千千万万修士拦于门外,无数人终其一生无法跨过这道门槛,修为从此止步不前,无法向更高的层次迈进,更是与飞升无缘。
像谢抒薇这样,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接受过修炼相关的任何教学和指导,甚至本身碍于出身限制,学识和见识也十分有限,却能凭借一次观景而无基础直接立道,硬生生悟出一条路来……
可见是多么恐怖的天赋和心境!
开始修炼之后,谢抒薇的境界一日千里,小小的海岛早已困不住一只羽翼渐丰的雏鹰,很快她就与父老乡亲辞别,远渡重洋踏上更广袤的大地。
“此时恰逢乱世,老祖生性爽朗勇义,一路平妖乱,斩魍魉,救孤苦贫弱,世人皆赞其义举……”
不自觉念出书上的词句,星浔脑中浮现出山河卷里少女明媚豁达的笑容,不禁微笑:“确实是她会做的事。”
这本《迦楼老祖本纪》写得极其详细,撰写者显然是做足了功课,甚至亲自走访了许多相关的人,才能把很多事迹写得像是亲眼见证过一般。
书中写道——
后来,又一座城池被老祖解救于危难之间,城主与她送别前再三挽留,恳求道:“您的恩义,只凭在下一人赴汤蹈火也难以回报,不若您留下,我城将会把您奉为圣人,世代侍奉。”
老祖一笑:“此乃多事之秋,妖族肆虐,民不聊生,同为人族理应相互扶持,共患难。于力之所及之内,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岂是求回报乎?”
“更何况,我道逍遥,心不在一城一国之间,志在踏遍天地山川,方才足矣。”
深受其感动,城主退而求其次道:“那请您留下尊号,我城愿意为您立生祠,世世代代祈愿、奉香火,助您功德加身,大道通达。”
“尊号?我未曾想过。”不再多做推辞,尚且是少年的老祖心中犯了难,蹙眉思忖。
沉吟良久,她忽而灵光一现:“迦楼……这个名字好!你们可称我为迦楼。”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她怎么在一次又一次的畏难与机遇中磨炼自身。
世人对她的尊称,也随着她境界的提升而改变,迦楼道友、迦楼剑君、迦楼尊者、迦楼仙尊……
然后就谈及了如今的第一仙门大宗——邀月宫的建立。
在那个时代,修炼秘法都以血缘为纽带传承,多数大道都被大家族垄断,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
谢抒薇先是发展出一个由其血缘后裔和追随者组成的庞大家族——在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长留谢氏,后来又在家族发展至巅峰时,毅然决然选择打破传统的“家族传承”模式,广收门徒。
这些学徒出身各异,有人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人是混迹市井的小商贩,有人是为人端茶递水不起眼的侍女……
他们原本无缘于仙途,但在谢抒薇的指引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逐渐让世人看到他们的光彩。
——这些门徒后来各有所志,闯出了一番名声,形成了邀月宫的雏形。
这一番动作无疑损害了家族的利益,有些谢氏子弟无法接受家族的光辉与资源被无偿分给“外人”,于是家族动荡,继而分裂,各支脉由于理念冲突而倾轧不断。
有人感叹迦楼胆魄,有人讥讽她痴狂。
无论别人如今评价,谢抒薇从不会为他人的言语而停步,她只会温和而坚定地走着自己的道路。
就此,风光一时的长留谢氏渐渐消失在时光长河里。
取而代之的,是以邀月宫为代表的一众宗门派别崛起,苦民久已的“家族传承”最终被“师徒传承”取代,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能够接触到修炼的途径。
作为第一个开宗立派的修士,谢抒薇也被尊称为“迦楼老祖”,万派之宗也。
据说,邀月宫初建之时,众人商议门派选址,不少人提议就建立在最巍峨的山脉——明烛山上。
迦楼老祖站在山巅,沉思了一夜,待到寒露打湿了衣襟,却只是亲手立了一块高耸入云的石碑,上书“邀月宫”。
老祖对门徒说道:“我将另辟一个秘境建造邀月宫,而通往秘境之门,便是这些石碑。”
“不光在明烛山,我还会在天南山、玄烨山等十座山脉上立碑,这些都会是邀月宫的入口。”
“天下有志向修行者,只要心怀善念,并有毅力徒步登上山,不假借外力来到石碑前,无论出身无论过去,皆可为我邀月宫弟子。”
从此,高山之下人流不息,其中不乏因仰慕崇敬迦楼老祖高义而前来投奔的散修,那十座山脉也被称为“十仙脉”。
事实上,这才是星浔此刻急需的资料,因为她在出发之后才猛然意识到:她根本不知道邀月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