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渔村
张知府此刻匆匆赶来,恰逢其时。
战北辰未待其言语,便先行一步,对张知府言道:
“张知府,您就不必再随行了。我等此番乃是微服私访,人数众多恐失其本意。”
张知府闻言,即刻心领神会,未有丝毫迟疑,更未问及他们即将前往何方。
他深知,即便询问,战北辰亦不会透露分毫,这位大人行事向来滴水不漏。
张知府心中暗自盘算,有程迪这同样狡黠的老友在侧,他们二人如同绑在同一根绳上的蚂蚱,荣辱与共。
然而,他们的小动作——那微妙的眼神交流,却未能逃过战北辰那双锐利的眼睛。
赵宇在一旁,也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暗自思量:
这两位老谋深算者,怕是要栽跟头了。
究其原因,乃是他们低估了战北辰这位“活阎王”的实力与手段,以为其名不副实,殊不知,这正是其深不可测之处。
他心中暗笑,预感着不久的将来,这两位老狐狸定会为自己的轻敌而懊悔不已。
程迪原本想多带几个人,主要是保护他的安全。
战北辰故意逆其意而行,悠然言道:“今日乃微服私访之日,不宜兴师动众,随行之人宜少不宜多。”
言毕,他目光轻扫过对方身后那群虽着便服却仍显气派的护卫,心中暗想,若非他们已换下官服,自己怕是要下令精简至一二人罢了。
随后,他从容不迫地指向其中五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此五人足矣,程尚书,你便率此五人随行,务必确保行踪隐秘,莫让旁人窥见丝毫官家气派。微服私访,重在‘微’字,自当一切从简,方显其真意。”
程尚书一听,战战兢兢地道:“老臣遵命。”
这一趟,他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别在裤腰带上了。
他是真的后悔了,这差事不好当。
直到他去了渔村,他才知道什么是后悔。
一行人十来人着了便装就朝着渔村出发了。
战北辰初踏这片土地,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一阵酸楚——渔村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并不如意,这是他最为深刻的第一印象。
蔚蓝与碧绿交织的海岸线,虽美却难掩渔村的沧桑与质朴。
村落里,简陋的茅草屋与风化严重的木板屋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却难掩岁月的痕迹。
屋顶上,厚厚的海草与青苔交织成一幅自然的画卷,仿佛是大海对这片土地独有的恩赐,却也默默诉说着风雨的侵蚀。
海风轻拂,却更添几分破败之感。房屋的墙壁斑驳开裂,土坯裸露,诉说着往昔的艰辛与不易。
门楣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会被无情的海风吞噬,让人不禁为这些居民的居住安全捏一把汗。
屋檐之下,几张破旧的渔网随风轻摆,上面残留的海水痕迹与鱼虾腥味,是渔民们辛勤劳作的见证,也是生活不易的缩影。
村中的小路蜿蜒曲折,布满坑洼,每一步都伴随着鞋底与石子的细碎摩擦声,宛如一首低沉而悠长的交响乐,回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路两旁,几株野花野草顽强地绽放,它们虽生于贫瘠,却以生命的色彩为这破败的渔村增添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生机。
更令人心酸的是,渔村的小孩们穿着简陋,有的甚至仅着一条裤衩,光着脚丫在村中奔跑,那份纯真与无畏在贫困的映衬下更显珍贵。
而大多数土坯屋前,年轻妇女们怀抱婴儿,轻声细语地哄着,她们的眼神中既有母爱的温柔,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期盼。
远处,几艘破旧的小渔船在海浪中轻轻摇曳,船身上的每一处修补痕迹都是渔民们与大海搏斗的印记。
帆布虽旧,却承载着他们对家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憧憬。
渔民们忙碌的身影在夕阳下拉长,他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风霜,但那双双坚毅的眼神中,却透露出对生活的不屈与希望。
在这片被贫困笼罩的渔村里,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顽强与尊严。
渔村的村民们一见到有陌生人踏入这片宁静的土地,立即警觉起来,彼此间迅速传递着消息,仿佛是一场无形的信号,在村落间穿梭不息。
这是渔村自古流传的一项习俗,更是一条不成文的村约,旨在防范过往的倭寇侵扰,保护这片世代栖息的家园。
随着战北辰一行人刚迈入渔村的地界,气氛骤然紧张。
不多时,便见几位手持锋利鱼叉的村民从村子深处快步而出,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不容小觑的戒备与坚决。鱼叉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似乎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场紧张对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阵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微妙的张力,仿佛随时都可能点燃一场一触即发的“战斗”。
然而,在冷静与理智的驱使下,双方并未立即采取过激行动,而是以一种微妙的平衡,相互审视,共同寻找着打破僵局的方法。
渔村之中,一位虬髯大汉挺立而出,他的声音如同雷鸣般洪亮,回荡在村巷之间,对战北辰一行人厉声问道:“尔等何方神圣?自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他的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透露出深深的戒备与紧张,仿佛连空气都因此凝固。
大汉的连串发问,不仅是对陌生来客的例行盘问,更是渔村人对安全与和平的执着守护。他那紧锁的眉头和炯炯有神的目光,无一不彰显着他是这片区的老大。
其他渔民各种拿着鱼叉,都是一脸戒备。
程尚书一见场面,心里有点发怵。
他是读过圣贤书的,知道什么是““穷山恶水,泼妇刁民”,现在他只才是真心后悔跟着战北辰出来了。
他拿眼去瞧战北辰,战北辰一个眼神,意思是让他出头去与那人对话。
这人一害怕就会乱了方寸,如是在朝堂之上,程尚书倒是没那么害怕。
现在他害怕“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