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宫闱秘辛
沈兰馨觉得这其中的关系很是复杂,看来张崇州的死很有可能与这知府有莫大的关系。
沈兰馨问:“知府叫什么名字?”
梅长丰:“张崇山,对了,你父兄的事情估计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沈兰馨:“张崇山喜欢的那个丫鬟是宫中的贵人?”
她的脑袋里面有重要的信息一闪而过,刚才梅长丰说起此事时,她就想到了一人。
梅长丰:“此事我已经派人去查了,这么多年的往事了,大概比较难查,如果有人刻意掩盖那就更加难查了。”
沈兰馨倒是听说过,张崇州有个庶出的哥哥,比他大了许多。
梅长丰道:“张崇山的父亲有两房妾室,而张崇山的母亲是其父的通房丫鬟,因自小服侍其父,怀上张崇山后,张家祖母舍不得让她打掉孩子,所以就生了下来,这就导致了后来张崇州的父亲很多年后才找不到正房。”
沈兰馨道:“张家是嫌张崇山的母亲身份太低微了,做不了当家主母。这都怪那时候的民风没有现在开明。”
梅长丰:“嗯,他们家的事情一言难尽。”
二人在房间内聊了将近两个时辰。
沈兰馨这才知道,原来张崇州的母亲是他父亲三十岁以后找的正房。
张崇州的母亲是一地方小官之女,嫁给其父时才二八年华,而其父整整大了她十四岁。
因张家是没落的世家,家中长辈对主母的身份有要求,所以张崇山的母亲一直都只能被抬为妾室,只能做一辈子的姨娘。
张崇州的母亲过门的时候,其长子张崇山都已经十二岁了,比她只小了四岁。
听说张崇山在其父大婚时大闹了一场,从此对张家恨之入骨。
正因为其母是丫鬟,所以张崇山对丫鬟情有独钟,在他长大后,与一些高门世家结交后,却喜欢上了一高门大户家千金的丫鬟。
其父因自己在这事情上吃过亏,故而死活不同意张崇山与那丫鬟在一起。
张家的祖辈更加不同意张崇山找一个丫鬟,虽然张崇山是庶出,但是他在张家的地位其实不低,主要还是因为他是长子的缘故。
张家对他的培养也是费尽了心思,也花了不少钱才去培养他。
结果他喜欢上一个丫鬟,家里长辈自然是怒其不争,就连他的亲生母亲都不同意他娶一个丫鬟过门。
后来张崇山入仕后,一步步高升后依旧没有娶那丫鬟。
听说那丫鬟随着那世家女子的出嫁张崇山就很少有机会见到她了,再后来,那丫鬟也嫁给了旁人。
至于那旁人是谁,却无从知晓。
张崇山的生母亡故后,他便去了自请去了浙洲上任。
也是因其离京一二十余年,故而,京城里大多高门世家都忘记了他这个人的存在。
而张家后来也是更加落败,到张崇州懂事时,其父亡故,张家竟与京城里普通人家一般无二。
大多也是因为张家落败,所以无人记得张崇山此人了吧。
这其中最关键的人物便是那个丫鬟。
沈兰馨当时问梅长丰为什么打听不到那丫鬟是哪个世家府中丫鬟时,梅长丰说是有人刻意抹去了这件事情的痕迹,所以查起来比较难。
梅长丰不知道战临安的母亲原本是皇后的洗脚婢女,可沈兰馨却是知道的。
当然这种事情定然不会有人敢大肆宣扬,能将这种事情说出来的人,定然与宫中的那些娘娘们脱不了干系。
不过就是相互踩踏对方使的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些宫闱秘辛也只有在那些宫中的娘娘们斗法的时候,京城的高门世家才能有幸听见。
沈兰馨原本也不是八卦之人,但幼时的一次偶然,让她从母亲与贵族夫人们的闲谈中捕捉到了关于静妃的片段记忆。
那时的静妃,尚且只是宫中一名不起眼的嫔,连贵嫔之位都未及触及。
这些零星的记忆,如今却如同被风拂过的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
随着思绪的深入,沈兰馨不禁将过往的片段与眼前的线索细细串联。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悄然成形——那个至关重要的丫鬟,极有可能就是战临安的母亲,静妃娘娘。
然而,当她尝试以年龄为尺去衡量这段关系时,却发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静妃的年纪似乎远大于张崇山,这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中,男子鲜少会选择比自己年长许多的女子为伴,这不禁让沈兰馨的猜测蒙上了一层疑云。
她轻叹一声,心中暗自思量,或许是自己多虑了,这段尘封往事中的秘密,或许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得多,静妃与张崇山之间,或许并不存在她所设想的那种联系。
她心中暗定,此事非战北辰出手相助不可,毕竟身为皇室中人,他在探寻此类隐秘消息上定能事半功倍,其便利性远非一般人所能及。
于是,她决定派遣连生,以最快的速度将消息传回京城,请战北辰代为打探。
此事刻不容缓,因为它不仅关乎张崇州之死的真相,更牵涉到她父兄的生死未卜。
张兰馨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坚信父兄并未遭遇不幸,只是远行未归,这份信念支撑着她不愿放弃任何一丝线索。
然而,她所不知的是,此时的战北辰,已悄然抵达了浙洲,与她所在之地仅隔十余里之遥。
而在那灯火辉煌、歌舞升平的浙洲知府府邸内,一场场盛宴正轮番上演,掩盖了背后的暗流涌动,而这一切,或许正是解开她心中重重谜团的关键所在。
战北辰的脸庞阴郁得仿佛即将迎来一场暴雨,俊朗的五官紧蹙成不悦的弧度。
这位浙洲知府,张崇山,胆大包天,竟敢往他身旁悄无声息地安插了两名绝色佳人,企图以美色相诱,实在是大胆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