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蹊跷
程尚书闻言,脸上绽放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随即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与玩味。
他很快便意识到,张知府此番询问,其背后的动机或许并不如表面那般简单,并非全然为了其女的未来铺路。
然而,程尚书并未急于拆穿这份微妙的伪装,反而以一种更为高明的姿态,选择了迂回应对。
他轻轻一笑,眼神中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光芒,仿佛早已看穿了张知府心中的小九九,却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张知府,你真正关心的,怕是皇室内部的错综复杂吧?”
此言一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不言而喻的默契与较量,两位老练的官场高手,在这一刻,无需多言,便已心照不宣。
张知府闻言,脸上掠过一抹尴尬,随即换上了更为谦卑的笑容,轻声道:
“程尚书慧眼如炬,下官确有此意。尤其是对战北辰将军与皇室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了好奇与不解。”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几分真诚,但更多的还是那份难以掩饰的探究之心。
程尚书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缓缓说道:
“你问的,正是朝中众人私下议论的焦点。关于战北辰与皇上的关系,外界传言众多,但真假难辨。
你是否想知道,战北辰是否真的与皇上不和?那些流传于市井的传闻,又是否确有其事?”
张知府闻言,笑容显得有些僵硬,他轻轻点头,声音中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正是如此,下官心中确实存有这样的疑惑。还望程尚书能指点迷津。”
程尚书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眼神中闪烁着洞悉世事的光芒。
他轻抿了一口茶,缓缓放下茶杯,似乎在组织着言辞,以确保接下来的每一句话都能精准地传达信息而不失分寸。
“张知府啊,你果然敏锐,直接问到了关键点。关于战北辰与皇上的关系,外界流传的种种,实则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难以窥其全貌。”
程尚书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深意。
“战北辰,作为当朝最年轻的战将,其战功赫赫,威名远播,自然引得朝野上下瞩目。
而皇上,对其既有赏识重用之情,也有几分忌惮防备之意。这并非是说二人关系恶劣,而是帝王心术,深不可测,对于任何一位手握重兵、声望日隆的将领,都需保持一定的平衡与掌控。”
“民间那些关于战北辰与皇上不和的传闻,大多源于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与利益纠葛,被有心之人添油加醋,夸大其词。
实际上,战北辰对皇上忠心耿耿,多次平叛定乱,立下汗马功劳,皇上也深知其能力与忠诚,故而在关键时刻总是委以重任。”
说到这里,程尚书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张知府:
“不过,张知府你突然问及此事,莫非是……?”他故意没有说完,留给张知府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张知府心中一凛,知道程尚书已经猜到了他的部分目的,但表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微笑道:
“程尚书误会了,下官只是关心时局,毕竟身在官场,需得对各方势力有所了解,方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程尚书点了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又补充道:
“张知府言之有理,但也要切记,身在朝堂,言行需谨慎。至于战北辰与皇室的具体关系,你只需知道,他们之间的纽带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且牢固。
而你,作为地方官员,只需恪尽职守,为百姓谋福祉,便是最好的立场。”
程尚书语毕,目光中闪烁着几分深意,继续说道:
“言归正传,我观战北辰将军对令千金似有意属,不知张知府心中作何感想?”
张知府闻言,眉头微蹙,神色间流露出一丝复杂:
“此事嘛,尚需时日观察。毕竟,目前他二人之间的关系还显得颇为微妙,难以捉摸。”
程尚书微微一笑,似乎对张知府的回答并不意外,他轻啜一口香茗,缓缓道:
“以我之见,战北辰将军对令千金倾心的可能性颇大。
若非如此,他又怎会如此慷慨,赠予令千金那么多珍贵的蜀锦?
须知,这蜀锦在宫中可是极受各宫娘娘青睐的珍稀之物,非比寻常。”
说到这里,他轻轻放下茶杯,目光中闪烁着认真与期待,仿佛已能预见未来的辉煌。
清了清嗓子后,他的语气更加郑重其事:
“再者,我细细端详令千金,其气质脱俗,宛如空谷幽兰,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高贵与典雅,这份气质,实乃世间罕见,非王妃之相莫属。
张知府,若这段姻缘真能成就,你府中必将因此增添无限光彩,名扬四海,成为人人称颂的佳话。”
张知府闻言,脸上不禁绽放出几分得意与自豪的笑容,但随即,他又迅速收敛了神色,眼神中多了几分深思与谨慎:
“程尚书所言极是,若真能如此,实乃我张家之幸。
只是,婚姻大事,非同儿戏,其中变数诸多,还需我们细细考量,耐心观察。
毕竟,只有真正适合的人。”
二人一番寒暄,气氛渐入佳境。
随后,程尚书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我近日心中确有一事难以释怀。
那日我派出去的人,原本是要下手的,却不料他们竟神秘失踪,连是否接近过战王爷所居的客栈都无从得知,此事颇为蹊跷,令人费解。”
张知府闻言,也是一脸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