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当心身后
梅长丰刚将那名不速之客制服,未及喘息,只见阴影中又有数道人影悄然涌现,自不同方向围拢而来。
光影交错间,显然对方人数众多,至少十余人,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威胁。
那些人七嘴八舌,言语急促且混杂,杜鹃努力侧耳倾听,却只能捕捉到零星的片语,无法辨明其意。
她心中焦急万分,连忙转身,神色紧张地向沈兰馨呼唤道:“小姐,情况不妙,请速速撤离此地!”
梅长丰一听那些人说话,就知道是倭寇,他拿住一人,从腰间抽出长剑,拖着那人就准备撤退。
然他对沈兰馨喊道:“兰馨,他们是倭寇,快走,他们人太多。”
他是担心沈兰馨有个闪失他就没办法向侯府交代。
沈兰馨不仅是她的师妹,更是侯府唯一的血脉,万一有个闪失,他如何向侯府上下交代?这份责任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眼见敌人纷纷向梅长丰逼近,沈兰馨岂能坐视不理?
她毫不犹豫地抽出腰间软剑,身形一展,如同轻燕掠空,瞬间便移至梅长丰身旁,誓与他并肩作战,共御强敌。
而连生,始终如影随形地守护着沈兰馨,他的身影不知何时已悄然显现,紧紧跟随在她的身后,确保她的安全万无一失。
连生深知,若非沈兰馨武艺超群,自己恐怕难以护她周全,更遑论向王爷复命了。
此时,杜鹃也察觉到了战局的紧迫,她身形矫健,几个飞跃便加入了战斗,与沈兰馨、梅长丰、连生一同对抗那些狡猾的敌人。
四人背靠背,剑光如织,共同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防护网,誓要将这些侵略者一网打尽。
此刻,四人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被数十名倭寇紧紧包围,形势岌岌可危。
梅长丰一手紧握长剑,另一手则擒着一个中箭的倭寇俘虏,显得格外沉着冷静。
沈兰馨环顾四周,那些倭寇手中的武器五花八门,弯刀与武士刀交相辉映,尤其是后者,虽仿自大秧歌之形,却又独具倭国特色,一眼便能辨认其出处。
她心中暗自警惕,对梅长丰轻声问道:
“师兄,你精通倭语,能否听出他们在说什么?”
梅长丰目光如炬,扫视着周围的敌人,沉声道:
“他们先锋斥候,因我们意外发现其行踪,故而欲杀我们灭口,以保秘密不泄。”
闻言,沈兰馨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何先前会遭遇冷箭突袭。
原来,她那一瞬的警觉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敌人已将她视为威胁,企图先发制人。
回想起那冰冷的箭矢划破空气的轨迹,她不禁暗自庆幸,若非自己反应机敏,恐怕早已命丧黄泉。
回想起刚才的情景,沈兰馨心中五味杂陈。
原本以为只是附近渔民的无心之举,未曾想竟是倭寇的险恶阴谋。
她深知,这场战斗已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关乎家国大义,容不得半点疏忽。
于是,她手中软剑紧握,脸色一片肃然。
沈兰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师兄,务必留一活口以审问,其余人等,一个不留,尽皆诛灭。”
言罢,她身形一展,如同凌波微步,手中长剑化作一道银色闪电,猛然向其中一名倭寇疾刺而去。
刹那间,战场上刀光剑影交织成一片密不透风的网,寒光凛冽,空气似乎都被这激烈的交锋所撕裂。
沈兰馨的剑法凌厉而精准,每一击都蕴含着必杀的决心,令人目不暇接,而那倭寇阵营中,顿时哀嚎声四起,鲜血四溅,场面惊心动魄。
梅长丰心中明镜,素来知晓师妹剑法之精妙,实乃自己难以企及。
然而,面对此番倭寇来袭,他更感对方武功之深不可测,尤其是察觉其中隐匿着两位顶尖高手,其势汹汹,不容小觑。
他动作迅捷,毫不迟疑地将一名落网的倭寇以掌力震晕,随手抛至一旁,动作干净利落,尽显高手风范。
随后,他手中长剑犹如出鞘银龙,寒光闪烁,带着凛冽杀意,直扑敌阵。
剑光所至,倭寇纷纷应声倒地,不过片刻,已有七八人丧命于这凌厉剑下,倭寇队伍瞬间被削减至半数以下,士气大挫,而梅长丰则愈战愈勇,剑势更盛。
然而,余下的倭寇皆是身经百战的精英,他们的反击愈发猛烈,使得战局变得异常胶着,众人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沈兰馨的剑法虽妙,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她一剑直逼敌人心脉,眼看就要得手,对方却如同鬼魅般瞬间遁形,让她不禁暗暗吃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梅长丰的急呼划破空气:
“兰馨,当心身后!”
这声提醒如同警钟,让沈兰馨瞬间紧绷神经,身形如同灵燕般轻盈一转。
同时长剑自腰间划出一道璀璨的弧线,斜刺向背后的暗袭者。
随着一声沉闷的哼声,那偷袭者应声倒下,沈兰馨的警觉与果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但她深知,此人能在她眼皮底下瞬间移到她背后并造成威胁,绝非等闲之辈。
尽管她已竭尽全力保持警惕,那人的攻击还是在她背后留下了一道伤。
伤口虽小,却在她淡雅的锦袍上绽放出一朵刺眼的红玫瑰,既是对她英勇的见证,也是战场残酷的印记。
沈兰馨咬紧牙关,目光更加坚定,硬是未哼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