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出入意料的藏匿之处
蒋羽跪伏在地,面色平静地回答:
“回大人,民女乃是张崇山的外室。”
战北辰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随即继续追问:
“那你可知,张崇山已身陷囹圄,所犯之事非同小可?”
蒋羽闻言,心中虽惊,但面上依旧保持着镇定,回答道:
“民女愚钝,确实不知张崇山所犯何事,还望大人能赐告详情。”
战北辰未曾料到,这位看似柔弱的女子,在审讯的严峻考验下,竟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镇定与坚韧,令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女流之辈。
他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紧锁蒋羽,试图穿透她低垂的眼帘,窥探其内心的波澜。
然而,蒋羽始终保持着那份不可侵犯的尊严,未曾抬头,让她的面容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阴影之中。
“蒋氏,抬起头来。”战北辰的声音低沉而冰冷,仿佛冬日里的寒风,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蒋羽闻言,心中虽惧,却也明白抗命无济于事,只得缓缓抬起眼帘,但目光却刻意避开了战北辰那仿佛能洞察人心的双眸。
正是这一抬头,让战北辰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蒋羽的面容,竟与他记忆中那位静妃——景王的母妃,惊人地相似,如同镜中倒影,分毫不差。
这份突如其来的相似,让他既惊又疑,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然而,战北辰迅速收敛心神,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威严。
他深知此时并非沉溺于个人情感之时,于是转而以更为严厉的语气对蒋羽说道:
“蒋氏,你需知晓,你女儿已随张崇山一同入狱。她究竟所犯何事,你心中可有数?”
此言一出,蒋羽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她紧咬下唇,声音颤抖地问道:
“我的女儿……她究竟做错了什么,要遭受这样的苦难?”
这一刻,她所有的坚强与镇定仿佛都化为了乌有,只剩下对女儿无尽的担忧与恐惧。
战北辰的目光深邃,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关于她的事,你的说辞将决定一切。她竟欲一力承担张崇山窝藏赃款的罪名,这不禁让我陷入沉思——是该相信她那份盲目的忠诚与牺牲,还是应当依据你,作为母亲,所了解的事实真相来作出判断?”
此言一出,空气仿佛凝固,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张崇山贪墨的罪行,已然确凿无疑。
而蒋羽之女声称自己藏匿了那些不法之财,实则是在为她母亲挡下即将落下的重责,这份深情与决绝,让人唏嘘不已。
战北辰的话语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案件本身的审视,更是对人性、亲情与责任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他让蒋羽明白,每一个选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
蒋羽闻言,身躯猛然一震,仿佛所有的力气都在这一瞬间被抽离,她无力地瘫坐在冰冷的地面上,眼中满是绝望与无助。
“王爷,请您明鉴,这一切并非小女之过。她,她只是想要替我这个无能的母亲承担罪责,用她稚嫩的肩膀去扛起那本不属于她的重担。”
蒋羽的声音颤抖,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心底深处艰难地挤出,充满了对女儿深深的愧疚与疼惜。
蒋羽终是选择了坦诚相告,她毫无隐瞒地指出了那些贪墨钱财的藏匿之处,这一消息令人瞠目结舌——那些不义之财,竟然被巧妙地隐藏在了乞儿们居住的房间之下,一个鲜为人知的地下室里。
这一幕,无疑是对世道的一种莫大讽刺,那些终日为温饱挣扎、食不果腹的乞儿们,竟浑然不知,在他们每日踏足的地面之下,竟埋藏着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巨额财富。
若非蒋羽亲口供述,恐怕世间再无人能料及这等隐秘至极的藏匿方式。
这不仅是对人性贪婪与虚伪的深刻揭露,也是对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强烈控诉。
在真相大白于天下的这一刻,战北辰的心情极其复杂。
…………
眼见秋日红枫起,那是一种怎样动人的景象啊!
沈兰馨在杜鹃的陪同下,来到了上次遇见倭寇的临海。
在这片本应被海水与沙滩占据视线的海岸线上,不经意间,几抹鲜艳的红枫跃入眼帘,如同火焰般炽热,又似夕阳般温柔。
它们或孤傲地矗立于海边的岩石之上,与远处的海浪遥相呼应;或成林而立,将小径两旁装点得如诗如画,引领着行人步入一个梦幻般的秋日秘境。
海风轻拂,带着微微的凉意和咸湿的气息,穿梭于枫叶之间,发出沙沙的响声,与远处海浪拍打礁石的轰鸣交织成一首秋的交响乐。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红枫之上,每一片叶子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闪烁着耀眼而不刺眼的光芒,让人不禁驻足,沉醉于这份秋日独有的宁静与美好之中。
此时的海面,也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情。
秋天的海,没有了夏日的热烈与喧嚣,多了几分宁静与深邃。
海水在秋阳的照耀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蓝色,与岸边的红枫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共生,共同绘制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风光画。
漫步在这样的沿海秋色中,每一步都踏出了诗意与远方。
红枫的热烈、海风的轻柔、阳光的温暖以及海水的深邃,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秋天的美丽传说,让人心生向往,久久不愿离去。
然而,就在这片宛如画卷般美丽的沿海之地,隐匿着一群人的艰辛与不易——渔村的渔民们,他们正生活在一种难以言喻的水深火热之中。
这片被自然赋予无尽魅力的海域,既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源泉,也是挑战与困境并存的战场。
每当晨曦初破,渔民们便踏上征途,驾驶着简陋的渔船,迎着汹涌的波涛,驶向未知的海域,只为捕获那足以维持生计的渔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