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奇怪的招婚
唐朝的城镇,一如既往地热闹非凡,人来人往,吆喝声、谈笑声交织成一片喧嚣的海洋。柳嫣儿的出现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在人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而她接下来的举动,更是让整个城镇为之轰动。
这一日,阳光慷慨地洒在大街小巷,每一寸角落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柳嫣儿身着一袭淡粉色的罗裙,那罗裙轻盈飘逸,仿佛一朵盛开的桃花。她身姿婀娜地走在街头,腰肢如弱柳扶风,款款而行。她那如凝脂般的肌肤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恰似珍珠般润泽,眉眼间流露出一种别样的风情,那风情似嗔还喜,撩人心弦。
忽然,人们发现城镇的墙壁、柱子上张贴着十来张征婚启事。那纸张用朱红色的墨汁书写,字迹娟秀而工整,宛如龙飞凤舞。众人纷纷围拢过来,如潮水般挤作一团,好奇地阅读着上面的内容。
“吾名柳嫣儿,年方二二,身体健康,相貌姣好,有专长。今愿觅一位年龄相当、其貌不扬、为人诚实善良之男子为侣。”众人读完,不禁面面相觑,惊讶得嘴巴张得能塞下鸡蛋。
在这唐朝,女子征婚本就罕见,如凤毛麟角,更何况柳嫣儿提出的条件如此特别,恰似奇峰突起。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如煮沸的开水。
“这柳嫣儿究竟是何意?为何要找一个其貌不扬的男子?”一位老者捋着胡须,眉头紧锁,满脸疑惑,那表情仿佛遇到了千古谜题。
“莫不是故弄玄虚,想要引起大家的注意?”一个年轻的书生摇着折扇,自以为是地揣测道,眼神中透着几分轻佻。
“也许是真心寻求真爱,不在乎外貌。”一位大嫂说道,眼中透着几分羡慕,双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就在人们议论不休之时,柳嫣儿却神色自若地继续在镇上行走。她的目光清澈而坚定,宛如一泓清泉,仿佛对众人的议论毫不在意。她微微仰着头,下巴的线条优美而倔强。
然而,在张贴征婚启事的地方,有人发现了一些与之前造纸坊大火现场相似的神秘粉末。这一发现,让原本就充满疑惑的人们更加震惊,如遭雷击。
“这粉末怎会出现在此处?难道柳嫣儿与造纸坊大火有关?”有人小声说道,声音中带着恐惧,嘴唇颤抖着,脸色煞白。
“莫要胡说,也许只是巧合。”另一个人赶紧捂住他的嘴,神色慌张,左顾右盼,生怕惹来麻烦。
柳嫣儿听闻了这些传言,却依旧不动声色,面容平静得如同一面湖水。她回到自己租下的门面,轻轻地推开门,静静地坐在窗前。她的手指轻轻搭在窗沿上,望着窗外的景色,眼神迷离,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那思绪仿佛飘向了遥远的地方。
此时,一位富家公子听闻了征婚启事,带着丰厚的礼品前来求见。他身着华丽的锦袍,那锦袍上绣着繁复的花纹,腰间佩着美玉,走起路来玉佩摇晃,叮当作响。自以为能够打动柳嫣儿,脸上挂着志在必得的笑容。
“柳姑娘,在下对姑娘倾慕已久,愿与姑娘共结连理。”富家公子满脸堆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中却透着傲慢,下巴高高扬起。
柳嫣儿微微皱眉,蛾眉轻蹙,轻声说道:“公子并非我所求之人,请回吧。”她的声音虽轻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富家公子脸色一变,由红转青,愤愤离去,脚步沉重,嘴里还嘟囔着骂骂咧咧的话语。
随后,又有不少男子前来应征,有的满脸谄媚,有的故作深沉,有的紧张得手足无措。但都被柳嫣儿一一拒绝,她的眼神冷漠而坚定,仿佛能看穿一切伪装。她似乎在等待着那个命中注定的人出现,那神情执着而又充满期待。
在这唐朝的时代背景下,柳嫣儿的征婚启事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她的真实意图也越发让人捉摸不透,如一团迷雾,笼罩在人们心头。
————情节描述
嫣儿征婚引众议,美姿专长要求奇。
标新立异寻真爱,小镇添彩惹心驰。
柳嫣儿大胆的征婚启事在城镇引起轰动,众人议论纷纷,而她坚定地期待找到懂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