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心理医生(10) - 人生大赢家 - 非摩安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人生大赢家 >

第208章 心理医生(10)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流行趋势也跟着变得大爆炸:你总是不知道哪个爆炸星子就轰到你了,戳中了你心中的那一点,而这所谓的“那一点”可以说成是萌点,心动点什么的,反正就是带来#怦然心动#,或者#初恋般的感觉#,好吧这像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人的萌点总是奇形怪状。

或许这就造就了笔名为赛恩・卡罗尔的作家#一举成名天下知#,他所著的系列书籍红遍全世界,关于销量问题,单就一点就可以说明:你总是能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找到它,三个月前它在,三个月后再看它还在,甚至它还是一连串的,谁让那是一套系列书籍呢。

现在可以说系列书籍的名字了,《它只是一本书》,是的,这系列畅销书的名字就这么奇葩,第二部和第三部也只是在后面加上了“2”“3”而已,就这么任性,偏偏它甫一出版就戳中了无数人的萌点,火得一塌糊涂。

要问如何评价这系列书籍,根据问卷调查排在前十位的评价是这样的:#我真的只是条金鱼#

#作者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

#角色的心思你别猜,你猜来猜去眼泪掉下来#

#它他妈的真的只是一本书!#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智商了#

#作者我们来谈谈人生#

#作者的逻辑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大家来找茬#

#认真你就输了#

#我输了#

顺便说一句“qwq”这个表情也跟着火了,因为这本书的读者无论发表什么评论,最终都会以“qwq”结尾,以显示他们说的都是个悲伤的故事的事实。

等等,是不是忘记说《它只是一本书》系列书籍的故事梗概了,只能说它被归类为悬疑小说,是够悬疑,都让读者普遍认为自己智硬,跪地唱“我是一条金鱼,鱼鱼鱼鱼鱼”了!

故事围绕着一个叫安吉尔的少年展开,他的生活在他十六岁生日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此新世界的大门被无情又冷酷推开了,各方惊才绝艳的人马纷纷闪亮登场。

奇葩就奇葩在这里了,明明安吉尔才是绝对的主角,偏偏他的存在感弱到一比,配角们都有着强有力的抢戏方式,而且人格魅力都点满值,不管是书中代号为“蜘蛛”的蛇精病男,来自东方古国武力值高超又性格变态的y(他甚至连个正脸都没露),花样撩妹撩弯就跑的娜塔莎等等配角们人气一个比一个高。在第一部出版后,甚至有读者强烈要求把安吉尔写死算了,但这种情况在第二部出版后,就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读者们的心路历程可以总结为:“安吉尔才是书中唯一的正常人吧!”

“狼群里的羔羊,史上最苦逼的主角。”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觉得我的智商就和安吉尔差不多了。”

“我们的智商标杆――安吉尔!”

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们总算找到了切实的代入感,安吉尔的人气也跟着蹭蹭上升了,总觉得读者们也是辛苦了!

就这样一系列主角智商正常,配角们个个高智商,让读者读起来认为自己智商和主角一样处在正常水准的书籍,读者们当然会好奇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以往都是根据主角智商推测作者智商,现在该用配角们智商推测作者智商吧,更不用说在这系列书籍里,覆盖领域太广了,从物理,数学,化学,到天文学,地质学,医学,心理学,再有机械工程学,甚至神学,历史学都手到擒来,这一度让非常多读者怀疑作者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但这种想法在三本书不管涉及到什么领域的知识,笔锋都是一个风格而不攻自破了。

作者是个高智商!

这是读者们盖棺定论的,这也就滋生了一批#专门来找茬#的读者,没有任何故事从头到尾没有bug的,世界上也并不存在完美的罪案。事实上他们成功过一回,在第二部书里,赛恩・卡罗尔借着撩妹狂魔娜塔莎的研究项目提到了一种元素,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元素是不存在的,这下子找茬小分队那叫一个扬眉吐气。

过了一个月就被啪啪打脸了,剑桥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宣布他们合成了这种新元素,而新元素的性质不仅和书中提到的一模一样,并且专家给予了分析,预估这种新元素投入到军事应用中将带来超数十亿甚至百亿美元的回报。

这下真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舆论大爆炸了。

更离奇的事情还在后面,在无孔不入的媒体记者们的挖掘下,发现新元素原子结构草图是化学系一名大二生从他在英国文学系读大二的朋友那里偶尔得到的,而他的朋友的名字正是赛恩・卡罗尔。

没错,就是那个写了《它只是一本书》的赛恩・卡罗尔!

读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大二学生!

这件事经过了多方确认,不仅全世界《它只是一本书》的读者们下巴都跌掉了,以及正儿八经的科学家们都感觉不大好了,或许感觉最好以及最不好的是剑桥大学,不是咱们的英国文学系不好,而是来化学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不是更能创造出可以改变世界的佳绩!

新元素被命名为卡罗尔元素,当年的诺贝尔奖也颁发给了这一新元素的合成,女王封爵也接踵而来,一连串的事件一举把《它只是一本书》和它的作者赛恩・卡罗尔推上了神坛!

#人更红是非更多#,在第四部也就是传说中的最后一部《它只是一本书》出版前,就有评论家喷赛恩・卡罗尔在传播负能量,鉴于书中的人物扒拉来扒拉去,正常人只有主角安吉尔一个,其他配角,就连仅仅出场没几个场景的路人甲都让读者们感觉不像正常人。

读者们还真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结果赛恩・卡罗尔了那条评论,回复道:“有趣。”

就那么一个单词,就让读者们颠来倒去的琢磨到三星期后《它只是一本书4》出版前,各种密码编译齐上阵,总觉得那个单词#别有玄机#,事实上人家真的只是个普通英文单词。

真相在《它只是一本书4》出版后似乎大白了,因为故事的大结局是,只有安吉尔一个人活了,高人气配角们都“死”了,之所以要加双引号,是因为“蜘蛛”,y和娜塔莎他们都是安吉尔的衍生人格,在最后“正义与邪恶”的对决中,唯一剩下来的就是主人格。

故事划上了休止符。

一时间全世界都被“wtf”霸屏了,直到有个读者在网上列出了一个纵观四部书里的总时间线的明细表,让广大读者们恍然大悟,原来伏笔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再仔细读四本书,你就会得出如下结论:#赛恩・卡罗尔的逻辑无懈可击,我等金鱼还是无言以对#!

这结论稍微有点虐哦,而当初那位攻讦《它只是一本书》的评论家,被大结局虐到的读者们虐得更惨,还真是……喜闻乐见。

而最开始贴出明细表,让其他读者们#醍醐灌顶#的读者倒是被赞了,大家纷纷表示“这绝壁真爱粉”,殊不知在现实中,这名读者苦笑连连。

以及故事还并没有就这么结束。

赛恩・卡罗尔,aka换了个身份就读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的顾青,约了那名读者在现实中见面了,顾青为此还回到了阔别两年的美国。

巴尔的摩

威尔心情复杂的看着坐在他对面惬意着喝咖啡的青年,和两年前相比,他只是看起来变得沉稳了,脸部线条变得更英朗了,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在脸部做修饰,只除了他原先的金发变成了黑发,就那么正大光明的用赛恩・卡罗尔的身份回到了巴尔的摩。

“阔别两年的约会呢,”顾青先慢条斯理的开口了,“首先我必须得向你道歉,威尔,关于两年前失约的事。”

“你――”威尔一时间还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毕竟顾青这么开口俨然是承认他就是安吉尔・福斯特了。

“你看起来有很多问题,你可以问我,”顾青似乎很善解人意的说,如果他没有再补充了一句“而我回不回答就另说”就更完美了。

威尔:“……安吉尔还存在吗?”

顾青眨了眨眼,目光漫不经心的落在咖啡杯沿上,说起话来也有些漫不经心,同时也答非所问:“我真羡慕你,威尔。”

威尔扯了扯嘴角:“羡慕我什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