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新街口,夫子庙与老门东
从总统府向南走一段距离,就能看到大行宫的地铁站,乘坐三号线在夫子庙出站,一抬头就能看见拥挤的人群。
沿着拥挤的人群在继续向南走,不多远就能看到一座横跨在河上的石桥。
这就是平江桥,平江桥并不出名,但桥下的这条秦淮河却是尽人皆知。
秦淮河算是米莉见过的市区里的河中比较宽的了,能容纳四五条小船同时经过。
站在桥上向远方望去,河面波光点点,岸边鳞次栉比的仿古式建筑透着秦淮独有的韵味。
远处的夕阳被云雾笼罩,灰蓝色的云彩映出一片金黄的光影。
桥下的游船经过,荡起圈圈涟漪,夕阳斑驳的光影摇晃在水波中。
不多时,天色就暗了。
两岸的建筑亮起了灯,点点人影倒映在水面,恍惚中仿佛穿越回了千百年前的秦淮。
一条小船晃晃悠悠在桥下经过,米莉后腿一蹬,跳到船上。
她是第一次坐这种小型的乌篷船,但站在上面竟然意外的稳。
小船沿着河水一路向西,米莉很快就看到另一座石桥。
她跳到旁边正在行驶的另一条船上,然后丈量了一下和岸边的距离,觉得自己能跳过去,便用力蹬起后腿前爪一扑,便跳到了栏杆上。
刚才那条小船依旧向前行驶,穿过石桥,很快就被后面的船只遮掩住了。
眼前的这座石桥在古时候连通着两个天差地别的地方。
一边是孔庙学府、江南贡院,另一边则是著名的秦淮巴彦居住的地方。
沿着石板路向深处走去,人慢慢变多。
米莉抬起头,绿色的三个大字“乌衣巷”就出现在眼前。
说是小巷,其实也是一个景点。
“[1]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就是诗中的乌衣巷。
而诗中的“王谢”则是指当年的王家和谢家。
王羲之和王献之都是王家的人,而谢家的代表人物则是淝水之战一战成名的战神谢安。
这里其实和周围的建筑没什么两样,米莉还以为会有很多人,但其实并不多。
从另一个出口离开乌衣巷,沿着主路走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处格外显眼的仿古建筑,上面用红字写着“李香君故居”。
李香君秦淮八艳之一,米莉对她的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她小时候家道中落,被迫流落青楼,但卖艺不卖身。
后来被贪官盯上想要强行霸占,李香君为了表示决心,一头撞在墙上,流下的点点鲜血染红了情人送她的扇子。
当时恰巧一个画家在场,他在扇子上以鲜血为桃花添了几笔,李香君“桃花扇”的名号就此传开。
从李湘君故居转出来,米莉又去了河对岸的夫子庙和江南贡院。
这两个地方文化气息浓郁,米莉参观了一圈古时候科举考试的地方,听导游讲解当时考生怎样考试。
在知道考生们的吃喝拉撒都在一间比浴室还要小的房间里进行,米莉顿时炸了毛。
导游讲解得十分生动,“乡试三场考试,九天六晚都在这里进行,白天这上面的板子是桌板,晚上把它拆下来当床睡。”
但是很明显,以成年人的身高,这个桌子估计只能缩起来躺在上面。
“如果考试的时候想要上厕所怎么办?墙上挂着两块牌子写着出恭、入敬,等考官过来的时候你把牌子递给他,他就会带你去上厕所。”
“但是吧,等你回来,你的试卷上就会被盖一个黑色的印章,俗称‘屎戳子’。”
“考官如果看到这个印记,就知道你在中途上厕所了,哪怕你的文章再好也得不到重用。”
“所以当时的考生能不去厕所就不去,小号对着墙角解决,大号就把袜子脱下来……”
呕。
米莉只爪子,捂住鼻子,猫脸皱得紧紧的。
“九天六晚过去,整个江南贡院,大家可想而知是什么味道。”
“而且考试还是在最炎热的八月进行,除了这些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外,还需要防备蚊虫叮咬,每天在恶臭中考试,足以看出当时考生的艰难了。”
米莉在原地转了个圈,纠结了一下还是跑了出去。
她要是再听下去,总觉得到处都能闻到臭味。
夫子庙外面的美食街人声鼎沸,米莉罕见地没有胃口。
她左右看看,还是准备离开这里,老门东就在这里不远
处,坐地铁的话只有一站。
但是她打算步行过去。
周围的这一带都是居民区,但因为靠近两处比较有名的景点,所以楼下的商铺很多,和美食街也差不了哪去。
老门东中的“老门”指的是金陵本地的一座老城门,叫做中华门。
老门东就是一个大门牌,门牌的东边是老门东,西边是老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