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出手
陈瑾和苏浅的见面,很快结束了。
跟在陈瑾身边的全玉同陈瑾上了马车后,如何也忍不住地道:“殿下不该劝离。”
不该两个字,是多少女人的想法。
朱央和苏浅成婚那么多年以来,一直不染二色,看起来似乎他们夫妻恩爱。但陈瑾见过朱央对苏浅的态度,客气生疏,如同在应付着一桩=个不得不应付的人。
当然,苏浅亦然。
陈瑾不知,当年的苏浅是怀揣着什么样的心情嫁给朱央的。
可在她看来,他们夫妻全然不像是夫妻,早离了早好。
“没有什么该不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只知道若不是日子实在难过,舅母不会说出和离二字。
“既然朱家让舅母无法留恋,倒不如让她按自己的想法过自己的日子。”
陈瑾想到的是,若是将朱家做下的事全都掀出来,接下来的朱家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苏浅是个重情重义的人,她的心里有家国天下,于危难之时,就算是朱家从来没有真正的认可过她,她也会和他们一道共度患难,不离不弃的。
彼时,苏浅会比现在更累。
朱家若是从心里敬重苏浅,爱护苏浅,陈瑾不会拦着苏浅和他们共患难。
可是他们并没有。既然如此,陈瑾如何不劝着动了和离之心的苏浅早早地跟朱央和离,离开朱家。
全玉小声地道:“这是陛下赐婚。”
对啊,当年这门亲事是朱贲亲自求的,让顺帝锦上添花地赐婚。让他们和离,得先经过顺帝同意。
陈瑾笑了笑道:“难道在父皇眼里,一心系于大齐的舅母,想跟心存他意的朱家划清界线,他会不同意?”
朱家,他们求娶苏浅是别有用心,对于顺帝来说,他能同意这门亲事,他何尝不是另有打算。
各有各的算计,事隔多年了,很多事也就不需要再考虑。和离与否,得看他们各自的心意。
苏浅此番同陈瑾相聚,本意是要将朱家犯下的事全都一五一十地告诉陈瑾,她手中的证据同样也想交到陈瑾手里。
只是陈瑾更希望她以此为条件,达到和离的目的。
朱家的事,没有苏浅提醒,再将手中的证据送给陈瑾,陈瑾也照样可以查出来。
***
自打顺帝下令让陈待和陈德查查强占民田之事开始,京城上上下下,每个人谨言慎行,气氛尤其的压抑。
百姓们皆有所觉,连日常叫卖的声音都不由压低了些,好怕一不小心自己成了受气筒。
陈德和司徒晋二人一家一家根据文书记载的田地走访,不难看得出来,曾经登记在案有田有地的人家,随着田地的流失,家里的日子一落千丈。
陈德其实跟司徒晋提过,田没有了大可再开就是。
司徒晋对此仅是提道:“无水之田,何以种?”
干旱是为天灾,而强占民田,这是人祸。
“这渠不能修一修吗?”陈德被噎着了,不过很快又反应过来,赶紧提出另一个意见。
“三皇子知道渠该如何修?修渠费银几何?费工几何?大齐如今的国库,能支撑吗?”司徒晋继续丢出存在的问题,请陈德好好地想想。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人想过,只是办法有了,实际操作遇上多少困难,却难说了。
陈德一个又一个的主意都被司徒晋否了,心情自然是好不了的。
这还不算,有些人家早无痕迹,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陈德心下惴惴不安,心狠手辣的人若是为了达到目的,没有什么事是他们做不出来的。
在很多人的眼里,人命真不算重要,至少比起他们所看重的田地来,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你说人还活着吗?”查无痕迹的人,陈德实在忍不住地问了司徒晋一句,司徒晋更想问的是,你一个皇子问我这种问题,确定不是在坑我?
“殿下多虑了。售田得银,他们或许搬到更好的地方了。”司徒晋如此对答,引得陈德侧目。这话确定不是在骗小孩的?
司徒晋只当作看不懂,反正他只知道一件事。无凭无据的事不可多说。
陈德在司徒晋这里是被一堵再堵,最后再也按捺不住,和司徒晋分道扬镳,且各自查探去,互不干扰。
司徒晋其实也在重新审视三皇子,这一位和他父亲相差无几的年纪,不知是不是没有经过朝廷争斗,显得略单纯。
当然,这份单纯的真假,须得重新考量。
明面上看起来至少是真的。
陈德看司徒晋不顺眼,不想让司徒晋再跟着,也好,司徒晋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并不希望和陈德再一直并行下去。
等两人分道了,陈德哪里还有方才那单纯的悲天悯人的样儿。
“那几户想告状的人在哪儿,引路。”陈德这是想闹得司徒晋和他呆不下去,如此,他就可以一个人去见他这一趟来必须要见的人。
陈德走访人,陈待并没有闲着,他寻了一处地方,请人喝酒。
他请的可不是什么世族公子和官员,而是京城的人,三教九流的人。
说来也神奇,他一个皇子请这样一群不入流的人喝酒,难免让世族们不耻。偏这些不入流的人,接受他的邀请,竟然都来了。
好酒好肉地招待,陈待更是亲自跟他们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