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有了太医照顾着,弘晖的身子日渐好了起来。
转眼就是宫里德妃的生辰,时舒自然要跟着福晋去恭贺,中途她去更衣的时候,就被德妃跟前的一个嬷嬷叫住了,然后再一进屋子,里面坐着的就是德妃。
德妃只说了两句话。
一句是夸她识大体,第二句就是,四爷早在她叫人来之前就送过信了。
时舒回了座位上,一琢磨,感觉自己后背一阵阵的发冷,她轻轻捂了捂心口,庆幸自己当时做了最正确的选择。
四爷人在外头,其实还是知道福晋的秉性的,也许是出去关心弘晖,也许是怕她为难,所以特意给德妃来了信。
总之,她要是当时一狠心缩回去,什么都不管了,四爷那儿辛辛苦苦刷来的印象分要打一半的折扣,就算四爷体谅她的胆小,但以后还放心她单独做事吗?
四爷要是一辈子只是个亲王,那倒无所谓了,她到时间带着自己的陪葬跑路就是,但以现在的情形,四爷登基以后她最低也是嫔或者妃,要再往上走,就必须要能撑住场面了。
福晋那边的人也替她担心,短时间内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件犯在了四爷跟前,一件在德妃跟前,等四爷回来了,必然又要狠狠清算一番的。
福晋倒不会有事儿,她们这些奴才逃不了。
有胆大些的想劝福晋想个法子,福晋压根没心思听,她在后院这么多年,只有弘晖一个孩子,什么都没有弘晖来得更重要。
从福晋娘家来的人还好,她们是乌拉那拉家的家生子,一家人都死死捏在福晋手里,哪怕心里再怎么不平,也只能照旧做事,等着四爷回来清算。
从内务府出来的宫女就不一样了,纷纷开始捧着银子寻门路。
短短几日,时舒这边真的假的消息就被塞了一大堆,还都是福晋那边的,有些太假的她当然不信,但像是福晋寻着家里人问外头各府里世子情况的这种消息,听着不像假的。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时舒屋里收了弘暄的十幅画的时候,御驾回京,四爷和弘暄也终于回来了。
四爷回来换了身衣裳,就急匆匆又入宫去了,直到第二天才歇下来。
弘暄出去这一趟,回来也眼瞧着长大了不少,时舒细问了弘暄落水的事情,发现他有意无意地瞒着些什么,但无论如何,他既然没出事,时舒就也不再细问。
四爷第二天晌午,就来了时舒的院子里,跟她商量,要把她哥哥的儿子挑个好的带进府里来,和弘暄作伴。
原身的哥哥读书也就一般,做官勉强及格,是靠着四爷的提携一路安安稳稳到现在的,但也就是六品小官,还是外地的那种,也是因为这个,当年给弘暄挑伴读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要从苏家找。
现在忽然来这么一出,时舒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四爷放弃维持后院中的平衡了,准备抬举她娘家。
仔细算来,这平衡其实也没有维持多久,她这边一弱,福晋那边立时就起来了。
四爷要再抬她,对她来说自然是好处更多,她现在是侧福晋,已经是最高的位置,四爷就只能抬举她娘家,这样一来,跟原身家人相关的任务,应该也快完成了。
除此之外,就是四爷来她院里又勤快了些,外面都传侧福晋又开始得宠了,唬得耿格格和钮祜禄格格挺着个大肚子来给她请安,还送了自己做的一些针线活。
大概她们也被提点过了,她们刚进府,这边侧福晋“失宠”,侧福晋心里对她们什么感觉,天知道,但是勤恳些讨好总是没错的。
不用说,这估计也是四爷叫人暗示过的,她只管施恩就行,先让人训了一顿这两个格格身边的人,怀着孩子呢,还动什么针线,然后就是各种赏赐,两个格格感恩戴德地回去了。
而福晋那边,已经开始称病了,这次不只是府里了,还有连带着宫里。
时舒心里默默给福晋点了根蜡,然后就在四爷的默许和纵容下接手后院的事务。
有了四爷的准许,也没人敢跳出来闹幺蛾子,时舒虽然知道现在她其实也只是四爷手里的一个工具人,就和从前福晋一样,但是既然能有这么好的一个学习机会,她当然是万分用心。
除了府里的事情,还有以前福晋在外的交际,只不过福晋对标的是各府的福晋,她能对标的也就是各府的侧福晋,而且因为牵挂着不知道哪一年就会发生的废太子事件,以及之后的九龙夺嫡,她也就是按着四爷的吩咐去各家府上说说话,没有怎么结交人。
因为以前和李贵人来往过的原因,倒是还见了一回她,只是多年不见,李贵人也不复从前的模样,但她瞧着也还年轻美貌,只是身上妆扮没有从前那么珠光宝气了。
李贵人生的弘皙阿哥现在还得皇上的宠爱,而且太子妃也是皇上亲自认证过的贤惠,不是后院有人给她气受,那就是毓庆宫的原因了。
哪怕时舒不知道废太子具体是哪一年,但看着眼下这光景,只怕是不远了。
临走时,李贵人给了她回礼,时舒带回去一看,是一些缂丝花鸟的团扇,上面的图案瞧着眼熟,时舒想起李贵人第一次给她的东西里也有这样的东西,翻出来以后,她发现还是一样的图案。
看来李贵人没有忘了她,那么冷淡的原因就只能是避嫌了。
外面究竟闹成了什么样子,才能让李贵人都这么小心翼翼?
接下来的时间,时舒再没能抽出空来想这个,府里要提前预备着给耿氏和钮祜禄氏的孩子备乳母,还有伺候的人。过了年,耿氏先发动,生了个小格格。又过了一个月,钮祜禄氏生了个小阿哥。
都是大喜事,福晋病着,只能由她进去给德妃请安道喜。
在之后,她就得留心着三阿哥和二格格的事情了,虽然那边自有生母管着,但她也得时常过问,以防底下人一时糊涂把两个孩子给害了。
别的不说,不少人养孩子就是照着自己的习惯,乱七八糟的土法子,当年弘暄还小的时候,就听照顾的嬷嬷说什么小孩子不能吃饱,饱了肠胃容易坏,于是顿顿就让孩子饿着。
幸亏时舒也看过不少宫斗文,弘暄每顿饭都是她看着用完,就算是生病,也是她亲自照料着,一个嬷嬷不行就另外换一个,最后把他身边的嬷嬷硬生生教成了。
最开始四爷也不是没有质疑过,他小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一来觉得时舒不会害自己的孩子,二来瞧着弘喧一天长得比一天健康,就也默许了。
果然,这一次二格格和三阿哥按照她的方法来,都是健健康康的。
二格格和三阿哥满周岁的时候,皇上出巡京畿,到了五月,又带着人巡视塞外,除了直郡王和太子,剩下就是十三阿哥以下的一堆小阿哥们了。
四爷面上不显,但是时舒发现他似乎已经被皇上闲置,连太子那来往的也不多了。
接下来的事情则发生得猝不及防。
八月里,皇上出巡回来,就下令废太子,紧跟着倒霉的就是直郡王,然后是八贝勒,太子好歹还有二废二立的时候,直郡王是直接革爵圈禁,八贝勒则更是被斥责了那句有名的话“辛者库贱妇之子”。
中间还夹杂着一些三贝勒对大阿哥的检举,时舒打听不到外边的消息,都是从弘暄给她说的一星半点里猜测出来的。
总之,这段时间四爷异常忙碌,府里对外面的交际都几乎没了,看来各家都在收敛着。
一直紧到年底,想着年宴要入宫,时舒本来还担心着,结果还没到年宴,就又有消息传出来,说要复立太子,与此同时,三贝勒和五贝勒还有四爷,一起被晋封了亲王。
这个年宴过得稀里糊涂的,不过晋封亲王是大事,福晋称病了两年也终于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