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三三、五月榴花
今儿内宫的膳都传得有些晚,王怀瑾带着小中人往重华殿摆菜的时候,太子却瘫坐在椅子上,看起来像是晕了。
王怀瑾大着胆子往太子鼻间探一探,发现还有气息,才稍微松了口气,赶忙把人叫起来:“太子爷?太子爷?您醒醒……一日一夜水米未进,想是饿坏了,且先用点饭……”
孟旭本来没有很饿,但一看到饭桌上的菜倒真开了胃,先猛灌了两碗慧仁米粥。等胃里稍微舒坦点了,才开始夹了一筷子桂花鱼条,细嚼慢咽起来。
王怀瑾见太子饭用得香甜,忍不住提醒一句:“爷,您慢着些。这蕨菜虽鲜香,吃得猛了,只怕积食……”
怕什么!谁知道明天还吃不吃得上这么好的饭菜?孟旭甚至还有开玩笑的心思:“大监急什么?这是菜,又不是酒,酒喝猛了才会死人。”
这句话让王怀瑾想起来了,十多年前,端慧太子就是在这重华殿喝的毒酒,再一看当今太子似笑非笑的面色,他慌乱地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孟昶死的那年,孟旭还不到十二岁。但他却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曾求过圣人,也曾摆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可他大哥端慧太子,那样一个鲜衣怒马的天才少年,还是被圣人的一杯毒酒结束了所有的耀如星辰。
也是从那回开始,孟旭才真正明白,这世上的人,不是每个都愿意相信真相。他能做的,不是跟圣人证明自己和大哥是无辜的,而是做一个老实本分、默默无闻的皇子。
作为父亲,圣人惊喜于孟昶的惊世之才,但作为君王,他却只想要普通甚至庸碌的儿子。
这个道理还是孟旭抱着他大哥冰冷的尸身时才想明白的。
直到死,端慧太子也不愿意相信圣人会杀他,鲜血顺着他的嘴角往下流,他还对孟旭笑得温和,说:“阿旭,没事的。人都是要受苦的,你的苦,哥替你受了。以后阿旭一定前途似锦……”
多讽刺啊,孟旭想。大哥一定想不到吧,我也被爹关进来了。
王怀瑾看着太子越来越冷峻的神色,心里有些打鼓。但又想到圣人还肯往重华殿传膳,当今太子应该就不会走了先太子的老路。
他打眼一瞧这空荡荡的宫室,别说床,连张榻都找不着。总不可能让太子在椅子上眯一晚上,他拿不定主意:“太子爷,奴才叫人给您搬张榻?”
孟旭搁了筷子,喝一口银耳甜汤,又吐回去,就算漱口了。至于王怀瑾的提议,他只说:“不用了,一会儿爹会过来的。”
说完,他就大咧咧地往椅子上一摊。王怀瑾看他往下一坐就烟尘四起,作势还要替他把椅子擦一擦,孟旭却不耐烦:“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监自去吧。”
王怀瑾这回给孟旭留了一盏宫灯,然后就带着一群小中人浩浩荡荡地走了。他刚走没多久,又折返回来在重华殿门口喊孟旭:“太子爷,您稍坐片刻,陛下往这来了。”
圣人脚程也快,不消片刻就推门而入。毕竟只有一盏松油灯,圣人刚进重华殿看了半天也没看清楚太子在哪,只能朝外喊:“王怀瑾,掌灯!”。
宫人们的动作很快,重华殿一下就明亮起来,孟旭撑着身子站起来,跟圣人行礼:“儿臣见过父皇”。
圣人自己坐在了孟旭正对面的椅子上,第一句话就开始训人:“小兔崽子!跟你爹装神弄鬼干什么!”
孟旭不想去理会圣人的火气,只是问他:“杨继业差事办得怎么样?”
太子想知道前线的事,圣人却不想同他讲,只从鼻子里哼气:“一般般,算不上好。”
那就是还不错。孟旭放下心来:“那我就先回去了,家里还有人在等我。”
说完孟旭就一瘸一拐地往外走,圣人只是冷冷坐在位置上,也不理孟旭,就任由他跛着走远。眼看着孟旭预备抬脚踏出门槛,圣人才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哥哥,在哪走的?”
时间过了太久,孟旭也记不清楚端慧太子当时是躺在哪块地砖上过身的,于是他实话实说:“我忘了。”
圣人叹了一口气,说:“阿旭,其实你比你哥哥听话多了。”
不冒尖不出头,不联络大臣,也不参与党争。孟旭可不就是听话。
端慧太子不仅参政议政,有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还总在朝堂之上跟圣人唱反调,而且父子俩政见不和时,多半圣人还是错的。
所以圣人当然觉着他不够听话。
孟旭这个太子则当得十分窝囊,他从来都没有在公开场合忤逆圣人。也没有端慧太子好命,说了大逆不道的话,不仅会受罚,还会祸及妻女姬妾。
轻轻呼出一口气,孟旭最终还是踏出了远离圣人的那一步,再不回头:“大哥比我听话,他天纵奇才、孝顺双亲、友爱兄弟。不像我,只会跟老三争来斗去。爹,您记错了。”
太子要走,圣人也不拦。王怀瑾见他跋涉得艰难,还上前扶了,问:“奴才找人护送太子爷回宫?”
孟旭抬头望了一眼惨澹的月亮,而后轻轻点点头:“劳烦大监往东宫传个信,让赵德胜拉匹马过来就行。”
王怀瑾得了吩咐,立马就派人去办,而后太子一把推开了他的手,又自顾自往宫门口走去。孟旭不要人护送,王怀瑾还不敢怠慢,连忙踹了两个小中人的屁股:“没长眼睛的狗东西!还不送太子爷出宫?”
孟旭听到了,连头也不回,只轻轻朝王怀瑾摆了摆手,意思就是不要人跟着。那两个小中人看着太子摆手,又不敢跟上去,只能噗通给王怀瑾跪了。
王怀瑾看着太子的背影,一转头,就去重华殿里查看圣人。他畏畏缩缩下跪,请圣人回宫休息:“皇爷,夜已深了。”
圣人来之前怒气冲冲,太子跟杨继业私下联系,他不是很喜欢。太子跟成王两个人借着孟国公窥探圣意,他也不是很喜欢。但真进了这重华殿,圣人就忍不住想知道孟昶当日喝了那杯酒,到底是个甚情状。
孟旭不肯说实话,圣人就问当日给端慧太子送酒的王怀瑾:“阿昶那时候,说了甚?”
王怀瑾都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了,自从端慧太子过身,这重华殿废了不说,圣人也从未提过只言片语。
一句暴病仙逝,就总结了这位旷世奇才短暂的一生。除了一道不痛不痒的追封圣旨,圣人甚至不允许李皇后她们私下祭奠。
怎么今儿就突然问起先太子了?时间久远,王怀瑾勉强自己去回想:“先太子临终之时,神色如常,未发一言。”
圣人有时候也会疑惑,孟昶那样一个天之骄子,是不是一早就算定了自己的命运。所以当圣人要他死,他表现的是那么从容不迫。
瘫坐在椅子上,圣人眼神里甚至流露出些许疲惫:“王怀瑾,回宫吧。”
赵德胜在东宫听到太子要回东宫的消息,激动地老泪纵横。虽说太子要的是马匹,但他还是备了一辆轻软的马车。
等神武门开了,赵德胜喜不自胜地扑到孟旭脚边:“太子爷,奴才来接您了。”
孟旭腿脚不利索,但还是忍着疼踢他一脚:“没出息的怂样!她们都还好吗?”
赵德胜知道太子问的是东宫的娘娘们,于是劈里啪啦就开始轰炸孟旭的耳朵:“都好!都好!太子妃娘娘还给您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叫奴才赶上看了一眼,哎哟喂,那虎头虎脑的,可喜庆了!”
这么早就生了?尽管知道太子妃应该是被自己拘禁的事刺激到了,孟旭还是不放心,往车上走的步子也停了:“早产了?太子妃还好吗?受伤了没?”
赵德胜托着孟旭的胳膊肘,语气激动:“太子妃娘娘虽然早产了,但有王娘娘跟徐娘娘两个人一直守着,一点纰漏都没有的。小皇孙虽然来的早,却是足斤足两的!但因着个头大,娘娘生他受了不少的罪,这倒是真的。”
听到大家都好好活着,孟旭也就不再多说什么,又靠着车壁闭上眼睛。等差不多要到东宫的时候,孟旭才轻轻吩咐赵德胜一句:“赶明儿,你去把小郡主接回来,也叫她看看爹娘和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