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花棉巷突然传出大消息,姜家要跟程家结亲家了,平时前者结就结,巷子里的人顶天道一两句恭喜,关心的也就跟姜家相熟的几家。
可这回不一样,姜家结亲的对象是程家。
程东回来的时候坐着的红星牌轿车,笔挺的军装,没脑子的都知道不一样。
巷子里消息通,明里暗里打听,总算弄清楚,对方是在部队里当大官,现在回家来了。
这可是年轻有为,加上相貌生得也极好,巷子里的小姑娘瞬间就五迷三道了。
不过,不知道人有没有定亲,加上门楣差距悬殊,倒是没人敢媒婆问事。
谁知道就是他们这一犹豫,这么大的香饽饽就被姜家抢走了。
尤其是胡琼惠那满脸炫耀的神情,“小东这孩子是真不错的,干活勤快,办事也周到,我家果儿才答应,他后脚就把彩礼准备的差不多了,那礼叫一个丰厚啊!”
“我这辈子也是头次见那么长的礼单呢!”
炫耀的语气听得花棉巷众人直翻白眼,他们能不知道不错?
你要是把脸色的得意收一收,大家好歹还会被你迷惑一下!你这么大大咧咧的,瞎子都能听出来你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过,他们是烦没错,但更多的是捶胸顿足,要是早知道程东还没结婚,他们说什么也不能就这样白白便宜姜家。
现在人家都订亲了,他们是彻底没戏了。
一时间,惋惜感叹声在巷子里,天天都能听得到。
马家,院子里。
马嘉月听到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不信,姜果儿怎么可能找到比自己嫁得好。
要知道李敖在她看来,条件已经是非常好了,要不是带着孩子,这好事还轮不上自己,她能抢到手,对她来说,一直是值得炫耀的事。
上次她在姜果儿面前就是要炫耀的,谁知道这人一直在无视自己,完全不上套。
她原本想到不上套也没事,回头等人骑着车子过来娶自己,到时候对方再想装聋作哑,那也是不可能的,自己肯定会好好敲打的。
可是没等来机会,就传出一直被自己嘲笑相亲困难的人,突然相中个几乎完美的对象。
自己之前炫耀的资本,突然变得十分可笑。
“谁知道呢,姜家还能走这狗屎运,想想都气人。”
比起女儿的不相信,董春芳此刻更多的是气愤,姜家那姑娘有什么?不就是脸蛋长得漂亮点?现在的军人也这么没眼光?
等回头娶个花瓶回家,指不定要怎么后悔呢!
“月儿,你心里也别不舒服,现在看是她嫁得好一点,但是不是真的好,还是要看以后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毕竟人又不是活这一刻。”
“小李这人有头脑,是个能赚大钱的苗子,你得相信你妈我的眼光。”
董春芳怕了拍自家姑娘的肩,轻声安慰。
马嘉月闻言,点头道:“妈,你说的对,这日子还长,我绝对不会输给姜果儿的。”
就算现在她嫁得差一点怎么了,只要她会经营,日后指不准谁日子美呢!
不过,她嘴上这么说着,可心里还是有没彻底放下,表现出来的就是接下来的小一个月里,基本都没迈出过门,那样子简直是生怕跟人碰见。
*
而马嘉月的这点心思,姜果儿完全不清楚,就算真的知道了,她也只会笑笑。
甚至还会对此很满意,毕竟对方整天阴阳怪气的在你周围说一堆屁话,换谁来能不膈应的。
程东这边忙着准备,姜果儿身为当事人反而不关心,该出摊的时候就出摊。
这让姜永平忍不住说道:“这段日子,我看生意的事就别忙活了,还是先准备结婚的事吧,毕竟这是人生头等大事,不能马虎。”
“爸,咱家也没什么要准备的,再说就算有,有娘跟大嫂帮衬着,哪里用得上我。”
姜果儿笑了笑拒绝,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这倒是没说错,家里确实没什么地方能用得上她的。
要知道很多东西,胡琼惠从她小时候就她攒着,这也是大部分那个年代人的习惯,因为很多东西不好卖。所以,十几年一点点的攒,真到关键节点要买的东西,反而不多。
“她爱干什么就让她去吧,别把结婚日子忘了就行。”
这也是胡琼惠的意思,那么大个人在家里转悠,有活儿也搭不上手,让她呆着自己难受不说,她看这样难受,反倒不如出去,来得眼里清净。
既然自家媳妇都开口了,姜永平自然不会再说什么。
姜果儿自然如蒙大赦,开开心心的做自己的生意了。
而这段时间煎饼的鏊子也打好了,打的时候,她特地让师傅在鏊子边上留出个把手,这样方便手扶和转圈,不会因为直接扶在上头烫伤手。
家伙事都到位了,煎饼自然也就顺利的推陈出去。
鏊子下头架着炭炉子,调好的面糊往着铁铛子一倒,手边转着把手,边用着木制的小刮板摊出薄薄的面皮,整个过程像是变戏法一样的,不少人头次看的时候,觉得津津有味。
而摊面皮才是最开始,接下来就是敲不敲鸡蛋了。
这就把她家煎饼分成两个款,加蛋的贵个一毛,很多人一开始觉得贵舍不得加,可吃了两回后,他们才知道,加了蛋的,是真的香。
一块煎饼几乎两个手掌那么大,里头料也足,年轻小伙子吃下一个,顶个七八分饱。
再有吃煎饼,酸梅汤打半折,一大碗饮子吸溜合缝的,完全填满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