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朝堂上的风波很快被顾朗平定,诗怡处理起来也越发得心应手。
直说了,有沈茝在丰州执政,有顾琼顾芜这对兄妹领兵,这些朝臣也不敢真的和她撕破脸。
丰州说是边境,但若是骑兵快马南下……真把昭华公主惹急了,人家在皇帝的支持下“合法篡位”,也不是没可能啊!
不用怀疑,以陛下对公主的偏爱,他没准真能做得出这种事。
诗怡的日子就很美滋滋,不过今年,她的另一个好秘书谢时序了,也要离开大兴城了。
虽然诗怡很舍不得超好用的打工人小谢,但他有更重要的任务在身上。
便利杂货的业务早就做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他所到之处,可不仅仅是开一家门店那么简单。
货物运输、当地仓储、自营产品加工、地方特色商品……谢时序要打通商路,在当地兴办工坊,吸纳劳动力,让皇权的精细统治取代地方世家的“天高皇帝远”。
和送别沈茝一样,诗怡也亲自将谢时序送至城外。
说起来,她和小谢也认识快十年了。当初险些被拐卖的小正太,如今已长成翩翩少年郎。
谢时序今年十五岁,身高……用诗怡熟悉的概念来说,大概有一米七五了。
十二岁的诗怡得仰头看他——这十五厘米的身高差真是让人心碎。
诗怡说:“等你回来后,我肯定就长高了。”
谢时序笑道:“可是臣也还在发育啊,这个词还是公主教臣的。”
诗怡:……
心碎了,根据遗传学理论,以赵柔的身高上限,她最高也就长到一米七五,勉强能追上现在的谢时序。
可恶,都怪阿爹,他要是有两米高就好了!
诗怡哼了声:“你就接着长吧,没长到七尺就别回来见我了。”
按邺朝的度量衡,七尺约两米一。
“七尺太难了。”谢时序一本正经道,“六尺吧,总是让公主抬头也不好,会累着脖子的。”
诗怡就很气,也顾不上什么君臣依依惜别之情了,赶紧将谢时序推着上了马车。
“你快走快走,别误了出发的时辰。”
唉,诗怡简直痛心疾首。犹记得初见时,小谢还是个纯情boy,这些年也不知道是跟谁的,心眼越来越黑了。
丝毫没有“近墨者黑”自觉的诗怡和他挥手道别,谢时序将头探出窗外,和她说:
“公主,将来臣长得再高,见到你都会弯腰的。”
诗怡没好气道:“你最好是!快走吧,别在这煽情了,又不是不回来了。”
“照顾好自己,记得写信啊。”
马车逐渐向前,他们的身影在彼此的视线中逐渐缩小,再到消失不见。
谢时序翻开手中的画册,一张张从头到尾。
从前是写实画法,从今日起,就要靠想像了。
**
顾琴的预产期在今年秋天,意味着久未添丁进口的皇室,总算能迎来新的小生命。
顾朗金口玉言,这是他的第一个孙辈,诗怡也安排了产科医师驻扎昭齐公主府,在预产期当月,她隔几天就要去看望一次,以显示她对这个孩子有多看重。
他们当初和驸马说好的嘛,以后顾琴的孩子随顾姓,要上他们顾家的玉牒呢。
昭齐公主有孕,梁府也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无奈。
梁驸马倒是终于有后了……但是这随顾姓的孩子,以后也继承不了梁家香火啊!
偏偏顾是皇姓,驸马的孩子能得此殊荣,阖府上下都要感激涕零,以谢皇恩浩荡。
梁驸马侍奉公主日渐殷勤,到顾琴快生产时,他还是忍不住问,这孩子真的必须随顾姓吗?
先前是他娘不对,不该提那等冒犯之语。梁夫人已经在乡下老家反省几年了,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被接回府中一聚,请公主大人大量,原谅她吧。
顾琴似笑非笑道:“驸马,你该不会真的以为,这孩子和谁姓,只是我们两个之间的事吧?”
陛下为何强调第一个孙辈,其他皇子公主为何密切关注,早早备好了给侄子侄女的礼物……
她顾琴确实在兄弟姐妹间素有威望,但仅凭她本人,还不足以让他们做到这个程度。
梁驸马心中一惊,随后想到了什么,眼神惊疑不定。
“这、这……”
顾琴冷静道:“你能接受最好,不接受也罢。别觉得你吃亏了,当模范的好处在后头呢。”
就算是为了安抚人心,只要他不犯大错,皇帝对他都会保持较高的容忍度。
毕竟,谁叫他和顾琴的孩子,是随母姓的先锋示范代表呢。
在古代,姓氏这东西,可不仅仅是落在纸面和口头上的称呼而已。
它关乎维持了数千年的宗法继承制,孩子随母姓,完全是在挑战男权社会赖以维持的根基。
当然,顾朗和诗怡不会如此激进,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