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出意外的话,东征的事情是要出点意外的。
顾芜让海军先行一步,他们已经用上了简陋版蒸汽机的汽船,虽然机器偶尔会停摆,但大多数时候还是很靠谱的,不行就切换回人工嘛。
至于她自己,则率陆军借道句骊。身为藩属国,这是他们应尽的义务。
顾芜体谅他们小国寡民,甚至都没要求句骊提供补给。要知道,她带的都是精兵,平时的伙食比他们的王室还好。
她也没在当地征兵,尽管这是宗主国可以行使的权利。
带上他们,反而拖慢大军进程。华兴军的作战方式,不允许、也不需要有送死的炮灰。
但顾芜没想到,她的仁慈和善良,被句骊理解成软弱可欺。看,她竟然有便宜都不敢占诶!
大军在句骊国都停留一晚,次日开拨时,副将向顾芜汇报,有士兵的铠甲和武器不见了。他们根据线索调查后,发现是句骊王族派人偷的。
顾芜就很无语,哪国王室这么小家子气啊,传出去也不嫌丢人。
她本来想私底下解决这事算了,给句骊留点面子。但句骊没有领悟到她的良苦用心,竟还反咬一口,说这本来就是他们的。
看这上面的花纹,往前数几十年,是他们祖辈用过的样式。
顾芜:???
顾芜:……
呵呵,你们当然用过,因为这个花纹来自她大父,也就是邺朝圣/祖皇帝赐给句骊的铜炉。
顾芜还得赶路,实在没时间和他们掰扯谁是起源的问题。但没关系,邺朝有特殊的讲理方式。
来,请物理老师登场。
华兴军最擅长教物理了,句骊看起来就不太聪明的样子,要教他们用不着热力学,先从力与反作用力学起吧。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顾芜要求将他们一次性“说”服,可不能反复发作。
教学效果很好,句骊王痛哭流涕认错,抱着顾芜的大腿说他真的学会了,再也不敢了。
这些老师尽职尽责到什么地步呢?华兴军成了句骊的噩梦,从此以后别说去他们课堂学习了,哪怕是见到他们的军服,都会吓得屁滚尿流,满地乱爬。
“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这句话走到哪里,都是通用的。
顾芜很满意,临走前还不忘嘱咐句骊王记得交作业。要是学得不过关,她返程时要给他补考的。
句骊王:……
懂了,这就连夜绣邺朝国旗qaq
于是,顾芜继续南下去往新罗和百济的战场,而顾朗则收到了句骊王的书信。
他在信中卑微地表示,句骊弹丸小国,民众未经教化,仰慕大邺许久。如果陛下不嫌弃的话,请派官员莅临指导,我们愿世世代代奉大邺为宗主,向陛下称臣纳贡。
纳贡是一直有的,但派遣官员,就相当于直系管理了。
顾朗想了想,传顾珝前来。
陆家全员转职水手,顾棋也跟着投入航海业后,这孩子的精神状态就一直不好。
留在大兴城,对他来说未必是好事。或许离得远一点,才能让他充分发挥价值,继续追逐政治理想吧。
得知此事后,诗怡还特意给顾珝做了心理工作。
“你别觉得这是流放,若是寻常人,我和阿爹才不放心他过去呢,得是信任的自己人才行。”
她给顾珝画了大饼:“你到了句骊后,他们的王族都要奉你为上宾。你可以光明正大地传播大邺的先进文化,让句骊人穿汉服,说官话。三代之后,句骊自然归心,就能顺理成章纳入国朝版图了。”
“到时你这一脉,就是为国朝开疆拓土的功臣,何愁没有复起的机会?”
诗怡从来不认为,皇帝要将他们的兄弟姐妹压得死死的。“功高盖主”这个词,只从侧面证明了帝王的无能。
顾珝被诗怡的真诚深深感动,他到这一刻,才真正放下了执念。
“你确实是最适合当皇帝的人。”顾珝承认道,“有你,是大邺的幸运。”
诗怡摇头:“不止是我,是为国朝奋斗过的每一个人。”
个人英雄史观,还是要不得的。十余年基建大业,是无数人共同的心血。
东征的情况一切顺利,除了因军功又要被妹妹压制的顾琼彻底破防外,大家都很高兴。
眼下诗怡最关注的事情,还是沈茝归京。
她在丰州执政数年,让这片偏壤之地繁荣兴盛,大名远扬,工作能力吊打一众贵族子弟,让他们不得不为之汗颜。
沈茝回京的消息迅速成为大兴城中的热门话题,她人还没到家呢,就有数不尽的赏花喝茶邀约,无数高门大户都想聘她作妇,以图光耀门楣。
她父母不在世,掌管中馈的婶婶本来还想使点长辈威风,却在亲眼见到沈茝时,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几年过去,沈茝的模样变化极大。她离京时外表看着软糯可爱,回来时眉眼中都带着几分威严和冷冽。
她长得很高,也很壮,草原上的肉食让她的身体充满能量,婶婶毫不怀疑,沈茝随便一挥拳,就能将她的堂兄弟们全部打趴下。
她身上的上位者气息,也让人忍不住胆寒——若非如此,她一个女子,怎么能震慑住凭马背功夫说话的游牧民族?
沈茝往婶婶那瞥一眼,对方就被吓到胆颤,是真的什么小心思都不敢有,将家里收到的邀约帖子如数递给她了。
“都推了吧。”沈茝看都没看一眼,就径直走过。
她当然知道婶婶的眼神里在想什么。以她如今的身形,是很难得到高门夸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