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谋算
原本应该得到众多百姓抗议的举动,居然就这么顺利进行了。
自然,还有小部分人抱有侥幸之心,想要藏匿家里的尸体,等头七过后下葬,可如今的临岳城,不是那么容易藏东西的,就算是他们想要藏,周围人也不会就这么算了。
他们的亲人都已经交出去了,凭什么你的能安然下葬?
这种心理作用之下,只会让舆论压力从官府那,均匀地转移所有想要让亲人土葬的人身上。
人心,从古至今向来是一个值得钻研的学问,只是赵瑾在这一点上,受过喧嚣舆论环境的熏陶,只要她有心,她就能利用人心达到自己的目的,领先数千年的传播心理学,不是白研究的。
赵瑾的表现实在太过于运筹帷幄,以至于何大人都忍不住怀疑,陛下是不是早有今日这番预料,特地派公主来帮他的。
一个公主,浸淫在皇宫的尔虞我诈,懂得玩弄些权术尚且可以理解,可是这一身医术呢?
一个人的才华和气质可以装出来,可是在治病救人这一件事上,怎么装?
赵瑾丝毫不在意别人的揣测,只要不是皇帝在这里,面对所有人,她都不心虚。
而且,临岳城危急一事,千真万确,容不得赵瑾花费更多的精力在百姓的抗议上,这种事应该由当官的去解决。
即便是在医学发展繁荣的现代,每每碰上大规模的突发传染性都要死上不少人,更何况是在古代。
赵瑾在这种时候顾不上藏拙,生死时刻,谁也不想将自己的生命停在这一刻。
同行近百名大夫里面,自然不是谁都是像郑舟这样的天才,但行医这方面很多时候又是经验取胜,因此赵瑾一开始要着手治病救人时,队伍里还是有人颇有微词。
直到跟着华烁公主前前后后好几日的郑舟承认,对方医术远胜于他时,众人看向赵瑾的目光才真真正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焚尸一事的后续处理得很好,赵瑾吩咐人在城里弄了一个临时的焚尸炉,一具具尸体焚烧殆尽之后会剩下骨灰,她命人从城里搜刮来了一批瓷罐,弄成了骨灰盒,再让亲人拿着骨灰回去安葬。
这一举动又带上了一丝难得的人情味,以至于这件事之后在这一处推广得更加顺利。
在这段时间里,一开始赵瑾派人接去衙门的那位妇人生了,生了个男孩儿,因为在娘胎里营养不良以及早产的原因格外瘦弱,但幸运的是还算健康。
至于其他的事,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瘟疫爆发的第七天,随行的大夫里有个染上了,从发作到重病卧床不到两日时间,就这么没了。
救不回来。
赵瑾和其他人研究了一个个药方,虽然不至于死马当活马医,但某种程度上也差不多了。
死的人数和染病的人数在持续上升。
赵瑾作为直接接触病患的人之一,已经有几天没有见到唐韫修了,她不许唐韫修靠近自己。
堂堂公主,在这时候没有丝毫的娇气,就这么每日废寝忘食地钻研着药方。
另一边,皇帝派来接公主驸马回京的暗卫早已经到了,然而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事,原本应该在众人保护中心的公主殿下,竟然了泡在病人群里的人。
而驸马……驸马没有跟着公主,但也不是在做无谓之事。
要知道,江南一带富庶,人口众多,如今正值天灾人祸,谁也不敢保证在这种时候会不会在哪个角落里蹦出一个枭雄,若真让他出头了,这天下便要跟着乱了。
于是,这对原本一无是处的夫妻,一个在救人,一个在守城。
暗卫看到时都呆了片刻,然而即便亮明身份,他们也没办法将人带回去,瘟疫之下,病人的死状有多凄惨,众人有目共睹。
暗卫确实听令于皇帝,但他们也不全是脑子里一根筋,这公主驸马究竟能不能绑回去,他们心里还是有把尺子的。
于是,这些暗卫被迫留下来,成了赵瑾的另一波护卫,隔着老远站在屋顶盯梢,一言不发也没人敢上前去搭讪。
第十日,死于瘟疫的人已经达到三十人,染病送来治疗的也不容乐观,即便努力控制着,但每日都有人死去。
赵瑾许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无力感了,从前跟着老头子学中医,见的都是上门求医的人,抓副药回去煎,好了便好了,不好的家人送去了医院接着看,那时候没有接触过死人,后来出去跟着导师实习,每日看着医院里各种亲人离世的画面,悲痛万分的趴在病床上哭,和无声落泪,都是对生命落幕时最为无奈的仪式。
从一开始共情,到后来麻木,等她到能握上手术刀的资历时,生死在她眼前变得极淡。
她也成了人人称赞的天才。
等接二连三的大夫倒下后,终于有人爆发了:“我不想死,这该死的临岳城我不呆了还不行吗……”
大夫是直接接触病患的人,也是最危险的。
想走,却不是说走就走的事。
赵瑾花了几日时间,也只是弄清楚了传染途径,让家家户户注意防护。
瘟疫防护的主要事项来来回回也不过是那些,只是有一点不容忽略,临岳刚刚遭逢天灾,正是需要重新建设和修缮的时候,天气依旧阴沉,地面上黏腻着,最是容易滋生细菌。
大夫和官兵们几乎是家家户户每日做着检查,但凡是出现了相关症状的,立刻将人带走隔离。
这样的办法毕竟只能减缓感染的速度。
赵瑾明白在这种时候,需要的是疫苗或者能够发挥同疫苗差不多作用的东西,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就这么困住了她。
第十五日,研制出来的药方可以减缓发作的速度,众人从中看到了希望,赵瑾的眉目却依旧紧锁着,另一边,京城那边终于是压不住瘟疫的消息了。
皇帝与众人商量对策,徐太医自请前往,皇帝还在迟疑,听闻消息的太后立刻派人来阻拦。
“哀家不准,徐太医乃是陛下的御医,岂是能轻易离京的?”
徐太医跪在下面,垂着脑袋,恭敬道:“启禀太后,微臣的父亲在医术上造诣比臣略胜一筹,可让他入宫。”
太后没回他,反而看向皇帝,“臻儿,这天下需要君主,你不可以出任何的差池。”
“母后,”皇帝的语气里带着说不出的疲倦,“瑾儿还未回来。”
“臻儿糊涂啊,当日便不该随瑾儿任性。”太后不用多想便知道那是赵瑾自己提出来的主意。
儿子女儿,手心手背皆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