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新年快乐
赵瑾怀孕之后,不止一次有人想问她肚子里孩子的父亲是谁。
身为皇帝,她身边既会接触诸多臣子,也有成群的侍卫暗卫,这些人里都有可能是她孩子的爹。
但所有人里,没有人考虑唐韫修。
他依旧是绿的。
不少臣子上谏恳请赵瑾给孩子的父亲一个名分。
赵瑾:“……”
更要命的是,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唐韫修也在朝堂之上。
似笑非笑地盯着诸位想着让赵瑾纳人的臣子。
但人多毕竟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有臣子看赵瑾在上面似乎不太想继续这个话题,便将矛头对准了唐韫修。
“按照我武朝律令,皇夫理当主管后宫事务,不干涉朝政才是,念在皇夫打战有功,陛下才准许,但皇夫也该有些气量,勿要像寻常男子那般还想着能够独占妻主,协助陛下管理后宫,才是正事。”
唐韫修如今的身份,可不仅仅是皇夫,他手上还握着兵权,他手上的兵可是都掌握了震慑四方的新武器的用法。
而陛下是直接掌握了新武器的研发,这样的夫妻组合如果一方出现异心,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只是,他们如今追随的皇帝,也就是坐在龙椅上的赵瑾。
一人不可能侍二主。
若要皇权兴盛,那就必须保证前朝后宫的稳定。
唐韫修按道理来说是赵瑾的后宫之主,但他手上握着兵权,如今禹朝归顺,已经成为武朝的领土,这件事算是昭告了天下的。
禹朝已亡,这是定局。
大部分人心里认定唐家如今已经算是外戚,兵权该削弱了,甚至有给赵瑾上书请求她将唐韫修的兵权收回的。
这也就意味着,唐韫修如今在朝堂上遭遇的这些文官群起而攻之,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他们恨不得将唐韫修挤兑到从此只活在后宫中。
像禁锢从前那一个个入宫的女子一般。
宫门一入,终生不得出。
这是众多妃子的真实写照。
那也是皇权的体现。
唐韫修被针对时也没有露出什么恼怒的神色,反而是朝堂上曾经跟着唐韫修出征的那位郑郢站了出来。
“御史大人说话倒是可笑,皇夫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时候,你们都想着向禹越两朝求和呢,下官听闻诸位大人当时甚至还劝陛下将公主和皇子送出去,这会儿战打完了,便要求皇夫不干涉朝政,真是无耻到令人发笑!”
郑郢随唐韫修一起出征时还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他自认比当时还是驸马的唐韫修更懂得兵法,不服气对方挂帅,如今回来之后,却俨然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显然战场给他好好上了一课。
一听到郑郢提起之前求和的事情,官员们脸上都浮现了不自然的神色,当时朝堂上大多数的人都想着议和,即便送出去了一个皇子和公主,对他们来说,只是损了国威。
皇子是先帝的孩子,孱弱不说,如今皇位上坐着的是他的姑姑,而陛下还年轻,未来肯定会有自己的皇子。
至于公主,只是公主而已。
谁也没想到,在他们想要以国为重请求陛下议和时,赵瑾弄出了新武器,不仅将战打赢了,甚至还反过来逼得禹朝分崩离析,越朝不得不求和。
如今更是将禹朝收归囊中。
这么久以来,他们最担心的便是赵瑾算账。
若是皇帝回想起他们曾经说的话,那便不好说了。
郑郢这句话让不少人脸色大变,他们中有人开口道:“郑将军这话是什么意思,能打胜战难道不是因为陛下英明神武,让人研制出了新武器吗?”
这句话,是完全不将在边关出生入死的将士放在眼里了。
这样的话不仅是郑郢愤怒,就连那些上过战场的武官也得罪开了。
眼看着朝堂之争又开始,赵瑾开口了:“吵什么吵,这么喜欢吵要不要朕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你们来吵?”
她如今的地位已经不是刚登基的时候,这一句话说出来,下面的臣子又跪了一通。
“陛下息怒。”
赵瑾本来就不太舒服,听见他们在下面吵就更头痛了。
兴许是怀孕,赵瑾的脾气见长。
“有些话朕只说一遍,后宫有谁,要不要再塞进去谁,都是朕的自由,再说一遍什么江山社稷为重,诸位便想想自己的乌纱帽能不能一直戴着。”
“外面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不见你们这么关心,朕肚子里面怀的是谁的孩子你们倒是恨不得立刻揪个人出来,不管这是谁的孩子,也是朕生下来的,生父是谁,没有任何意义,望诸卿明白这个道理。”
女帝产子,只要她想,去父留子也不是不可能。
一早上的闹剧以赵瑾气得拂袖而去为结局。
唐韫修自然懒得管朝堂上的人,他下一刻便是要跟着赵瑾回去。
只是还没走多远就被人拦下了,拦下他的不是别人,而是朝中相对资历较老的大臣。
“皇夫,陛下坐到这个位置,自然是免不了有旁人伺候的,虽然她肚子里的孩子……但总归未来也喊您一声父君,您总归是应该一视同仁的。”